秦始皇扫除一切政敌,确立了自己的权力体系后,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完成先王的未竟之业:向关东进军,扫灭东方各国,将它们纳入大秦帝国的版图。为此,他在内政外交上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对内,他重新调整了人事安排,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整军经武,完成了兵源的征补和战略物资的准备工作;对外,他建立了遍布各国的间谍网络,一方面收集情报,另一方面离间各国君臣关系。策划谋反。随后,他确立了攻赵、灭韩、联魏、结交燕楚、中立齐国的战略计划。一改过去以『蚕食』为主的兼并方式,开始对东方各国展开鲸吞式兼并。经过10年的征战,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群雄纷争的局面。把祖先留给他的基业做大做强了。
【历史追踪】
一天,秦王政来到书房,发现王后正在读一篇叫《说难》的文章。他拿过来顺手翻了一下,立即被其精彩的文字吸引住了——天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盈尺,人有撄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撄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秦王政感叹说:“这个写书的人非常懂得游说的技巧,知道说服君王必须要投君王所好。前人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寡人要是能和他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就是马上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王后提醒他说:“书是从韩国那边传过来的,写书的人可能是个韩国人。大王可去问李斯,也许他会知道一些情况。”
于是,秦王政召来李斯,向他询问此事。李斯接过竹简一看,笑了笑说:“我以为写书的人是谁呢,原来竟然是我的同学韩非。大王要见此人并不难。”
“韩非是谁?”秦王皱着眉头问道。
“韩非是与我一起在大儒荀卿那里读书的同学,他的才华远在我之上。”
“那好,秦国实行新政正需要这种人才,你想办法把韩非弄到秦国来。”
李斯见秦王政如此欣赏韩非,内心突然有些失落。他说:“韩非有口吃,对著书立说比较内行,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但不善于说话,恐怕大王见了后会失望的。”
秦王政说:“寡人有耐心听他结结巴巴地说话,再不然,请他为寡人著书建立行政制度有何不可?”
李斯见秦王的态度如此坚决,赶紧改口说:“虽然大王要急着见他,但恐怕韩王不肯放人啦!”
“这好办,寡人下令桓将军,要他加紧进攻韩国,韩王要想谈条件,寡人就点名让他派韩非来谈。”
果然,在秦军的强大攻势面前,韩王只得派遣韩非出使秦国,希望能借韩非的游说缓和一下秦军的攻势,让韩国透一口气。
韩非到了咸阳,秦王政召集百官上殿,隆重地接受韩非呈上的国书,并设国宴招待韩非,由丞相等大臣作陪。
宴毕,秦王政在书房召见了韩非,并由王后在一旁作陪。
秦王政一见到韩非,就对他有几分好感。韩非虽然不像一般的辩士那样口若悬河,不过,说话却非常有条理,层次分明,只要不兴奋激动,口吃并不严重。
秦王政从韩非那里得到了不少启示,尤其是在法治方面。两人谈兴正健,但只要韩非一提到韩国问题,秦王政就会转移话题,左顾而言他。
韩非心里明白,秦王政灭韩的意志是不可以动摇的,找他谈话完全是为了要和他一起研究秦国的法治问题。
“韩先生就留下来协助寡人吧!”最后,秦王要求韩非留下来。
“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著书立说尚能应付过去,但是处理政事、待人接物,就不是我所擅长的了。我留在秦国能派上什么用场呢?”韩非推辞说。
“先生此话差矣。”秦王笑着说,“著书立说的目的是为了用之于世,如果是为了留给虫咬,那么岂不是违背了著书立说的本意。”
“每个人的禀赋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辩才无碍,机智善变,适合奉使国外,不辱君命;有的人雄才大略,目光远大,适合为人君筹划策略;有的细心严谨,勤于治事,可为皇上牧民施政。”
“依先生之言,先生自认为是哪个类型的人呢?”
“我这个人性急口吃,而且爱发牢骚,只能关在家里著书立说,排遣一下郁闷。”
“先生所言恐怕太过谦虚了吧!据我所知,你也曾几次劝说韩王实行法治,怎么会没有一点用世之心呢?”
“那些都是过去的事,眼看故国孱弱不振,而韩王身边尽是些谄媚阿谀的大臣,我太过着急,自不量力,向韩王作了些无用之谏,至于说参与政事,那不是臣的本意。”韩非仍然继续推辞。
“其实,”王后在一旁插话说,“先生要是能留下来为秦国建立或修改一些秦国刑名制度,那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商君为秦国订下的法令制度已经够完备了。”韩非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执行。”
“先生认为秦国的执法有什么不妥之处吗?”秦王问道。
“执法贵在平等,不能有法外之人,即使是人君也不例外。”韩非看了秦王政一眼,不卑不亢地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权贵显要不服法律限制,执法者往往又歪曲法令来将就个人,这都是法令无法彻底贯彻执行的原因所在,所谓上行下效,因此罚应自上起,而不是所谓的刑不上大夫!”
“先生此言正合吾心!”秦王政击案称善,“寡人今后照此做就是了。”
谈着谈着,不觉东方已白,秦王该上早朝了。他吩咐近侍传诏奉常,为韩非准备起居之处,他想将韩非留下,收为己用。
临去前,秦王突然问韩非,姚贾为人怎样。韩非为人率直,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姚贾以前的一些恶劣行为。谁知,韩非无心的话很快就传到了李斯和姚贾的耳朵里,引起了两人的嫉恨。
李斯得知秦王政与韩非通宵长谈后,内心非常妒忌,在他看来,秦王政有重用韩非的迹象,一旦韩非受到重用,那么自己在秦王眼里就无足轻重了。于是,他与姚贾、赵高合谋,伺机算计韩非。
姚贾、李斯就对秦王政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此次来秦国的目的是存韩弱秦,并不打算为秦国效力。现在大王打算吞并诸侯,而韩国首当其冲,韩非始终是要站在韩国一边的,不会为秦国出力,这是人之常情。韩非久后归国,必为秦患,不如罗织罪名,将其诛杀。”
秦王政听了他们的话,又见韩非拒绝留在秦国,深以为然,便派人把韩非关押起来,命令查办韩非。
李斯则趁机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要面见秦王,官吏不许,于是只好服毒自杀。
随后李斯上奏秦王政,说韩非畏罪自杀,已死于狱中。
秦王政正准备赦免韩非,闻韩非死讯,感到非常震怒和惋惜,下令薄棺薄殓,并派使者将韩非送回韩国首都新郑。他指责韩王极不友善,竟派韩非来秦做间谍,于是下令大军压境,进攻韩国。
韩非一死,韩国别无良策,只好束手待毙。秦王十四年(前233年),韩主献地称臣。秦王十七年(前230年),秦军攻韩,俘韩王安,心取韩地,置为颍川郡,韩国灭亡。于是,秦军名正言顺地在颍川郡屯军屯粮,以作攻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