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成这本书太难了。战胜这个难,我用了近5年时间。
这5年,我利用各种机会,采访了几百位知情人士,根据采访录音做的记录就有70多万字,足迹遍布国内大部分省会城市,也远涉重洋,去了解海外中兴——所有这些浓缩成这样一本书。我认为我的创作活动是严肃的,如果说有不严肃的地方,那就是我一直未告诉我的采访对象,我在写一本关于他们的书。
这是一部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巨头与跨国巨头征战史的缩影,是一本关注中国顶尖企业命运的书。书中大量的第一手采访资料,披露了中国顶尖企业竞争的内幕。而这些所谓内幕其实只是还原一些事实,抹去那些流传于坊间的传奇色彩。中兴人骄傲,因为他们这样的优秀企业从此让世界改变了对中国产品的低价印象,让国外同类企业不再在中国市场获取垄断收益,让国外资本用真金白银去通过流通市场成为股东,更让一批批有志青年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我尝试总结中国优秀企业的战略实践以及中国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为我发现中国企业不需要盲目崇拜国外巨头,我们身边的标杆更亲切,更可学。
我不讳言我的立场和态度,记录视野所及,遗憾视野所不及,期待所有关注中国企业的人都来关注这本书。
20年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从几百家变成几家,活下来的只能是英雄。我讲述的,无非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一段故事。中兴就像一片谷地,经历了20年的河流冲刷,已经变成了百倍于最初规模的河流和湖泊。探询她的20年历程,我认为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我要真诚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是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采访和创作。我要真诚感谢5年来先后接受访谈的几百位人士,没有他们无私的帮助,这本书不可能完成。我不想辜负他们。
我还要感谢我的合作者尹生先生,在2004年的最后几个月里,我们聚到一起,蜗居在深圳,夜以继日地“码”字,我们的身体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当春天再次来临的时候,相信我们的身体也会好起来。
这本书的出版几经波折,一度“养在深闺无人识”。在北京寒冷的冬天,我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一个人奔走于北京的东西南北,前后接触了10多家出版社。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臧云鹏先生一见如故,当即敲定出版计划。正是臧云鹏先生和本书责任编辑位灵芝小姐在短时间内付出的巨大努力,才使得这本书能够这么快出版。从他们身上,我深刻感受到出版人值得敬佩的敬业精神。
中兴一直以来是强调规范运作的上市公司。需要在此郑重声明的是,这不是一本关于中兴历史的书,只是为中兴历史进程提供了一个个人视角。本书涉及到对一些具体人和事件的评述,仅代表我本人的观点。尽管我始终努力尊重事实(这也是我认为本书最值得读者关注之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事实难免会有少许出入。“文责自负”是一个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责任意识,如果因为我的不恰当的评述,伤害到相关当事人,我真诚希望能得到你们的谅解。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亲人,是他们给了我坚持奋斗的理由。参加工作几年来,我始终坚信,只要倍加勤奋,总会有属于我的成长机会,虽然历经坎坷,我还是以诚实的劳动表达我对生活最真诚的热爱。我相信,这也是我的亲人希望得到的最好回报。
米周
2005年1月1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