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神是这样炼成的: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00条投资策略
2014500000079

第79章 逆向思维

巴菲特善于逆向思维,在他的投资生涯中,一直避免让股市牵着鼻子走。股票市场的多数投资者和基金经理思维敏捷,热衷于股市的短线操作,但时常陷入困境。聪明的投资者往往选择逆向操作,比如在大家惊慌失措时,反而大量买进,因为此时正是对这种绩优而低价的公司进行投资的有利时机。由于经济状况波动不定,因此不必关注这种经济波动现象,而公司的长期业绩才是关键。虽然经济状况并不重要,但关注通货膨胀十分必要,因为通货膨胀会降低公司的赢利,投资者应该留意公司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

逆向操作意蕴深远,不能单从字面理解。举例来说,人们总想快速致富,所以在利多的时候买进,在利空的时候卖出。这样的群众心理已经违背了投资的本意,而只在乎数字的涨跌,所以常常会错估股票的真实价值。巴菲特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常常能买到被低估的股票,并长期持有,等别人用天价向他购买时,才决定释出。

因为逆向操作的缘故,所以当股市做空时,正是巴菲特的进场时机。只要深知公司的品质良好,就可以预期未来将有反弹。当大部分的投资人因为股市萧条而勒紧现金时,往往会出现最佳的买点。巴菲特深知多空循环之秘,才得以稳当而持续地获利。

1968年,美国股票的交易十分疯狂,日均成交量超过1000万股,而且持续了许多天。1968年12月,道·琼斯指数爬升到990点,1969年又升到1000点以上。1969年5月,巴菲特开始担心自己会陷进去,他拿定主意,正值牛市高潮,他却宣布退出。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无比明智。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

巴菲特曾对人说:要学会逆向思维,在别人恐慌中大胆买进!相反,在别人狂热买进时,退出也不失为一种逆向思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