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神是这样炼成的: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00条投资策略
2014500000040

第40章 优化投资组合

巴菲特对每一个投资者都提出过这样的忠告:投资者切记一定要好好地把握好自己手中的股票,应该坚持长期持有的原则,而不应朝三暮四,今天看好这一支股票,明天又看上了另一支股票,不停地买进和卖出,这种做法很不理智。

为了优化投资组合,伯克希尔公司第一次大量收购的是《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1973年,巴菲特在该公司投资了1000万美元;到1977年,投资增加到3000万美元。巴菲特认为广告、新闻与出版事业有利可图,所以于1986年又大规模地投资美国广播公司。

巴菲特是从投资保险业发家的。1978年,他以2380万美元收购GEICO公司。根据巴菲特的分析,它是当时全美国最好的保险公司,所以才毫不犹豫地投资。

伯克希尔的股市投资,几乎有2/3都集中在金融业和周期性消费产业上。

1987年,伯克希尔公司的持股总值首次超过20亿美元。令人惊奇的是这20亿美元的股票仅出自于三家公司的投资,即价值10亿美元的美国广播公司、7.5亿美元的GEICO股票、3.23亿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公司。这实在是天下奇闻!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像他这样,把20亿美元的投资全部集中在三种股票上。

1988年,巴菲特又打了一个漂亮仗。他收购了1400万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年底,他在可口可乐的投资高达5.92亿美元。次年,又增加了9175500股折股权,使得伯克希尔公司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投资超过了10亿美元。这个果敢的行动给巴菲特带来了高额利润。到1989年底,伯克希尔在可口可乐的收益高达7.8亿美元。在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其中日常消费品占到了一半还多。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管理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组合,主要是他能以不变应万变。当大多数投资人都难以抵制诱惑,不断在股市中抢进抢出时,巴菲特却很理智地静观,以静制动。当他在纽约工作的时候,总是有人跑来跟他讨论股市的行情,买哪家公司股票赚钱等。每当这时,巴菲特都能保持冷静,并作出自己的正确判断。他认为,投资人总是想买进太多的股票,不愿耐心等待一家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而每天抢进抢出绝不是聪明的方法。

巴菲特认为,买进一家顶尖企业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绝对要比一天到晚在那些不怎么样的股票里忙得晕头转向容易得多。巴菲特只对那些优良的股票感兴趣,而对那些业绩不佳,只依靠股市的涨跌来运作的公司嗤之以鼻。许多投资人一天不买卖就浑身难受,而巴菲特却可以一年都不去动手中的股票。他说:“近乎懒惰地按兵不动,正是我们一贯的投资风格。”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成功主要是建立在9家成功的大宗投资上。他告诫人们:一定要耐着性子等待绝佳的投资时机,而绝不能马虎草率地投资。

因此,巴菲特认为,以财务收益的角度来看,他这种长期持有的策略,比起抢短线的投资方式更为容易。巴菲特举例说:“假如我们做了一个每年成长1倍的1美元投资,如果我们在第一个年度结算时出售,我们的净收益为0.66美元(假定累进税率为34%)。如果我们继续投资,并不断出售和支付税金,然后将收益转为投资,20年后我们的获利是25200美元,所支付的总税金为13000美元。但是,如果我们购买了这项每年成长1倍的1美元投资,而后放在手中20年不动,那么我们的总收益将高达692000美元,所付的税金为356000美元。”

正是认识到长期持有的优势所在,所以他非常注重长期持股。

巴菲特从自己投资的经验中得知,资产质量优良、经营良好的企业通常价格都较高。一旦见到价格低廉的绩优企业,他会毫不犹豫地大量收购。他的收购行为完全不受经济景气及市场悲观气氛的影响。只要他相信这项投资是绝对具有吸引力的,他就会大胆购买。巴菲特的这种集中投资的策略,使他获益甚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