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他去见经理,可经理说:“还是不行。”威廉不泄气,仍旧继续苦练。他搜集了许多公众人物迷人的笑脸照片,贴满屋子,以便随时观摩。为了每天大笑三次,他还买了一面与身体同高的大镜子摆在厕所里。一段时间后,他又去找经理,经理冷淡地说:“好一点儿了,不过还是不够吸引人。”
威廉不服输,回去加紧练习。有一天,他散步时碰到社区的管理员,很自然地笑着跟管理员打招呼,管理员对他说:“怀拉先生,你看起来跟过去不大一样。”这句话使他信心大增,立刻又跑去见经理,经理对他说:“是有点儿味道,不过那仍然不是发自内心的笑。”
威廉不死心,又回去苦练了一段时间,终于悟出“发自内心如婴儿般天真无邪的笑容”最迷人,并且练成了那张价值百万美元的笑脸。
当你笑时,一定要记住,微笑要发自内心并且充满活力。不真诚、不自然、假装和心怀叵测的笑容,不但不会为形象增光,还会破坏原来坦然的表情。真诚的微笑,让人能通过你的微笑看到你的真挚情感。
没有人会喜欢“皮笑肉不笑”的虚情假意,那只会让人更讨厌你。在商业发展中,微笑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尤其在服务行业,微笑更被夸张到了极致,他们认为“微笑服务”能使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招财进宝,而事实确实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会有谚语说:“一家无笑脸,不要忙开店。”
经常微笑的管理者,不用说话也很吸引人,别人见到他就会有愉快的感觉。人之相交,特别是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上,贵在知心,并非以巧言相欺。
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它能产生一种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世界各个地方的人们也许语言不相同、风俗不一样、习惯不一致,但全世界都有一个相同的共识——微笑意味着友好和放松。
微笑虽然是一种简单的表情,但要真正成功地运用,除了要注意口型外,还须注意面部其他各部位的相互配合。一个人在微笑时,目光应当柔和发亮,双眼略微睁大,眉头自然舒展,眉心微微向上扬起。把对方想象成自己的朋友或兄弟姐妹,这样你会笑得更加自然大方、真实亲切。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发自内心的微笑常常会产生许多奇妙的效果:给初识者以微笑,他会觉得你像一个老朋友,很有修养;劝告朋友时,微笑会使对方感到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有求于人时,由衷的微笑会使对方觉得无法拒绝你的请求;别人帮助你时,你报以微笑能使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夸奖别人时,再加上真诚的微笑,你所得到的回报肯定会多上好几倍;逛街或购物时,你在向对方开口之前先微笑,你会享受到服务员给你提供的最好的服务……的确,一位成功人士由衷的微笑是极富魅力的。
如果你的面部能经常流露出真诚的微笑,这对提升你的魅力是最好不过的方法了,因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可以迅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形中也增添了你的魅力。
管/理/心/得
微笑是最好的认可和交流。作为管理者,无论是对待员工还是合作者,在接触时,一定要面带微笑,而且要真诚、友善、自然。微笑是最好的鼓励和认可,同时也表示愿意与对方进行真挚、平等、有效的交流。
7、 迎人三步,更要身送七步
俗话说:“出迎三步,身送七步。”在社交应酬中,许多管理者对迎接礼仪往往热烈隆重,却常常忽视了送别礼,这样就常常给人以“人一走茶就凉”的悲凉感,无形中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中国的商务应酬中,许多知名企业家都深知“身送七步”的重要性,也格外注意送别的礼节,中国商业的巨人李嘉诚就是其中一个绝佳的典范。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室拜访李嘉诚的经历。那天,李嘉诚热情地接见了他。会谈结束之后,李嘉诚起身从办公室陪他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更让他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一直等到电梯上来,等他走进电梯后还举手告别,直至电梯门合上。
身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日理万机,可他依旧注重礼节,严格遵循“身送七步”的礼仪,亲自送客,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之举。
这位内地企业家面对着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动情地说:“李嘉诚这么大年纪了,对我们晚辈如此尊重,他不成功都难。”
“身送七步”,商业巨人李嘉诚都不忘的待客礼仪,管理者更要铭记在心,以实际行动给人贴心之感,这样才能拉近和对方的心理距离,增进双方感情。
那么,除了“身送七步”外,送客时还需要我们注意些什么呢?
1.让客人先起身
当客人提出告辞时,要等客人起身后再站起来相送,切忌没等对方起身,自己先起立相送。更不能嘴里说再见,而手中却还忙着自己的事,甚至连眼神也没有转到客人身上。
2.送客也不失热忱
当客人起身告辞时,应马上站起来,主动为客人取下衣帽,帮他穿上,与客人握手告别,同时选择最合适的言词送别,如“希望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每次见面结束,都要以将再次见面的心情来恭送对方回去。尤其对初次来访的客人更要热情、周到、细致。
3.代客提重物
当客人带有较多或较重的物品,送客时应帮客人代提重物。与客人在门口、电梯口或汽车旁告别时,要与客人握手,目送客人上车或离开,要以恭敬真诚的态度,笑容可掬地送客,不要急于返回,应鞠躬挥手致意,待客人移出视线后,才可结束告别仪式。否则,当客人走完一段再回头致意时,发现主人已经不在,心里会很不是滋味。
4.晚一步关门
许多时候,我们将客人送出门外,不等其走远,就“砰”地一声将门关上,这往往给人以类似“闭门羹”的恶劣感觉,并且很有可能因此而“砰”掉对方来访期间培养起来的所有情感。因此,在送客返身进屋时,应将房门轻轻关上,不要使其发出声响,最好是等客人远离后再轻声关上门。
心理学上不但有“首因效应”,也有“末因效应”。“最初的”和“最后的”信息,都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最初的”印象尚可弥补,而“最后的”信息往往无法改变——“送往”的意义大于“迎接”。做到“出迎三步”,你的应酬级别只能属于初步及格水准,做到“身送七步”,你才能迈入应酬优秀者的行列。
管/理/心/得
送人不单是指把客人送走。送客时应主动与客人握手送别,并送出门外或送到楼下,不要在客人走时无动于衷,或“点点头”或“摆摆手”算是招呼,这都是不礼貌的。最后,还要用热情友好的语言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8、 不要轻易责备别人
给对方一种自重感,这样对方就会与你合作,而不是背叛。
有些管理者很喜欢指责他人,一旦出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将责任推卸给他人。他们似乎养成了一种不以为然的恶习,他们动不动就批评、指责他人,更以此为快。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射出批评之箭。
还有些人,他们本来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并不好,却非要拼命去批评人家。其结果要么伤害他人,要么被人反驳。其实,尽量去了解别人,尽量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这比批评责怪要有益得多,这样不但不会伤人害己,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了解就是宽恕”,所以,在我们批评他人前,先想想自己做得怎样?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伟人是从对待小人物的行为中显示其伟大的。”
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的确,很多愚蠢的人都这么做。但是,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有修养和自制的能力。
鲍勃·胡佛是个有名的试飞驾驶员,时常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从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矶。根据《飞机作业》杂志的描述,胡佛在距离地面300米的空中时,刚好有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伤亡,飞机却已面目全非。
胡佛在紧急降落之后,第一个工作是检查飞机用油。正如他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喷射机用油。回到机场,胡佛要求见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年轻的机械工早为自己犯下的错误痛苦不堪了,一见到胡佛,眼泪便沿着面颊流下。他不但毁了一架昂贵的飞机,甚至差点儿造成3人死亡,你可以想象胡佛当时的愤怒。
这位自负、严格的飞行员,显然要对粗心的机械工大发雷霆,痛斥一番。但是,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抓住那个工人的肩膀说:“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帮我修护我的F-51飞机。”
我们很多人在说话时,经常会只顾自己痛快,过后才发现不小心伤了别人的心,尤其是当别人做了错事,或自己因此而吃了亏,就更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而要从嘴上图个痛快,于是一些难听尖刻的话就不自觉地冒了出来。结果往往是痛快了一时而伤了和气。有时别人并没犯什么大错,但不幸遇到你情绪不好,那也可能遭到你尖锐的责备,结果当然更糟。
早已去世的华纳·梅格曾经承认说:“早在30年前,我就明白指责他人是件愚蠢的事,我即使不抱怨上帝不公平,我也对改正自己的缺点感到非常吃力。”老华纳·梅格很早就知道这一点,“可是我在这古老的世界上,盲目地跋涉了30多年后才豁然悔悟:无论如何错误,都没有谁会为了任何一件事进行自我批评,这种情况甚至达到99%。”
他人的批评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它会使被批评者进行自我防御,并且会竭力地为自己辩护。
如何才能不尖刻地责备别人呢?首先要有一种宽容的想法:我亏也吃了,别人错也犯了,只要他认识到,我的责备就没必要了,还不如客气点儿,做个人情。只要不太计较得失,一般的责备都可以省去。如果是对方没认识到他的过错,甚至他仍在执迷不悟地继续犯错,那么你也可以客气地提醒他,如果他能很好地认错,也可作罢。另外,能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责备对方,这是最好不过的了。在玩笑中提醒了对方,也在玩笑中告诉了对方自己不在意。
约翰博士说过:“上帝本身也不愿论断人,直到末日审判的来临。”你我又何必如此呢?因此,你要帮助对方认识并改正错误,你要说服别人,从现在开始,就请记住这个原则:不要总是责备他人。
林肯曾经也是一个喜欢批评别人的人,他年轻的时候,不仅喜欢评论是非,还写信写诗讽刺别人。
1842年秋天,林肯又写文章讽刺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詹姆斯·席尔斯。林肯在《春田时报》刊出了一封匿名信,讽刺席尔斯一番,令镇上的人都捧腹大笑起来。席尔斯是个敏感而骄傲的人,看到这封信后怒不可遏,最后查出写信的人是林肯,他跳上马,找到林肯,向林肯提出决斗。林肯迫于情势,同时也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只好接受挑战。林肯有选择武器的权力,由于手臂长,他选择了骑兵的长剑,并且向一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剑术。
决斗的那一天,他们在密西西比河畔准备一决生死,幸好在最后时刻他们的同伴阻止了这场决斗。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桩事,这也让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学到了难忘的一课。他从此再也没有写过一封侮辱人的信件,他不再取笑任何人了,从那时起,他没有为任何事批评过任何人。
管/理/心/得
责备不是最好的选择。管理没必要居高临下,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骂的方式;尽量设身处地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起批评责怪要有益、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