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过50健康必读书
20140600000003

第3章 自己有病要早知道(2)

(1)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

中年时期骺软骨已转化为骨,长骨已停止生长。研究还发现,在进入中年以后,骨基质的含量减少,矿物质含量相对较多,骨变得硬而脆,弹性变小。一般在40一50岁前后出现骨萎缩现象,大多数人存在全身性骨质疏松。40岁以后,骨质含量开始下降,女性每10年减少10%,男性减少5%。至70—80岁,男性下降到40岁时的70%,女性下降至40岁时的50%。发生骨疏松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活动减少,缺钙及内分泌代谢变化有关,骨质疏松使骨的强度变低,容易发生骨折。

50岁时期由于骨骺软骨钙化,骨内的营养物不易扩散至关节软骨,而关节软骨又无骨膜供给营养,这时关节软骨的营养供应只能依赖关节液。50岁人关节软骨内水分减少,并有脂肪沉着,关节软骨老化,软骨细胞也逐渐减少。根据研究,关节软骨磨损后要靠软骨细胞合成基质来进行补偿。因此,50岁人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下降,损伤后不易愈合。其他形式的骨连结也有相似的变化,如椎间盘髓核水分减少,椎间盘变薄,因此50岁人的身高可变矮。

虽然50岁人骨的增长已经停止,但骨骼内仍然在进行骨的新生和吸收。只是进入50岁后这两种过程的平衡逐步受到破坏,开始出现了负平衡,吸收多于新生,导致骨质疏松。这在绝经期后的女性尤为显著。x光检查可见骨皮质变薄,骨梁变细,数量减少。当出现这种变化时,骨质的损失至少在30%以上,因此50岁人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指构成骨头的骨质不断减少,造成骨骼产生空洞,当骨骼的支撑力大为降低后,空洞的骨骼经不起压力,稍受外力就易断裂,发生骨折。就如同被蝼蚁蛀空的河堤大坝,洪水来袭,一冲即倒,是同一个道理。

骨质疏松本身无法被察觉,但是当腰背疼痛,个子变矮,驼背,手腕、大腿和脊柱发生骨折、胸廓压缩变形引起呼吸困难等等情况出现时,要提防是骨质疏松在作怪。

(2)骨与关节发生退化性病变

50岁人骨和关节均有退化改变,常易发生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由于关节的老化,加之长期劳损及关节的外伤,本来就很脆弱的关节软骨极易受损,同时中年人关节软骨的修复功能差,大多数50岁人受损伤后又不能及时得到休息,最终发展成为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边缘出现骨刺样改变。椎间盘的变性从20多岁时即已发生,30多岁以后则大多数都已发生变性。首先是椎间盘发生脱水,髓核内的液体含量逐渐减少,髓核的弹性变低,最后成为一个纤维软骨性的实体,导致椎间盘变薄,纤维环的纤维变得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当腰椎间盘纤维受外力作用而破裂后,中心的髓核就会从破裂之纤维环处突出,即常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往往出现剧烈的腰痛,常有向臀部及下肢的放射疼痛。下肢伸直抬高、咳嗽及增加腹部压力时,腰腿疼痛就会加重。

(3)易发生软组织劳损病变

由于50岁人软组织发生退化改变,加之50岁人的工作及家务都很繁重,长期劳累,极易发生组织劳损性疾病,如肩周炎、肱骨上髁炎、腰肌劳损等。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往往在夜间疼痛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前臂伸肌腱附着处的劳损性病变,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前臂活动时加重。腰肌劳损也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可出现长期反复发作的腰痛,往往劳累和受凉后加重。

50岁循环系统的生理变化

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以及淋巴结组成,使血液或淋巴液在其内循环的密闭管腔内流动,供给人体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并送走代谢物质。

人过50,机体的大部分脏器随着年龄增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重量减轻,而心脏则相反,心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重量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动脉壁逐渐硬化,收缩压上升使心室肌的负荷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增厚,导致左室肥大的缘故。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肌细胞逐渐纤维化,心内膜逐渐增厚,心外膜脂肪增多,控制心脏跳动的传导系统也出现退行性改变。其结果使得心脏收缩的速度及强度逐渐降低,使心脏的排血量下降。也就是说,心脏的泵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特别当50岁人在劳动、运动时,最大氧摄取量、心搏量、心排出量均明显降低,因而50岁人在劳动、运动时常觉心慌、气急,而劳动、运动停止后恢复的时间也大为延长。另外,心脏瓣膜也逐渐变性、钙化,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根部较明显,随增龄而加重,可动性逐渐减小。

5(1岁人的血管也发生一定的变化,血管的变化在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上均有表现,以动脉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从中年起,动脉管壁中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等相对增多,平滑肌和水分相应减少,使管壁逐渐硬化。而动脉的口径、长度不仅在生长期发展增长,并随年龄的增加而继续增加,随着增龄,动脉内膜增厚,中层胶原纤维逐渐增加,使大动脉逐渐发生扭曲,这些都可使动脉的容量增加。但由于动脉壁逐渐硬化,弹性减弱,动脉的可扩展性逐渐减小,这就逐渐地使左心室阻力增加,不但影响心搏量,也使收缩压逐渐增高,脉压逐渐增大,血压容易波动。

综上可见,进人50岁阶段,心脏和血管逐渐发生老化,直接影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的供血功能。不仅如此,还会使脑动脉及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肝、肾等脏器的血流也减少,从而影响到人体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面对这一连串由老化造成的衰变症状,你也许会觉得前景十分暗淡。其实不然。通常心脏的衰变是持续性的,只要冠状动脉系统不受损害,就不会严重地妨碍心脏功能。可是,冠状动脉疾病(缺血心脏病)会限制心功能,从而会出现一用力气就喘、心动过速、夜间躺倒时心悸气急等症状,侥幸的是,心功能衰退后,人体对它的要求也相应的降低了。

(1)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管壁丧失弹性。动脉硬化是进行性的,与年龄的增长有关。一旦动脉出现硬化现象,它们供血的那些区域的血流量就会减少。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同时存在。然而,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使动脉丧失弹性的原因。

(2)高血压

血压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一个人的血压是否高,应根据其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来诊断。高血压即动脉里引起的压力:曾高,这种压力可以用药物降低。无论男女,高血压与患冠状心脏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导致高血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上了年纪后出现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状。这两种症状缩小动脉血管的直径,削弱动脉血管的扩展有力,减少动脉血管的输血量。这意味着心脏必须更加用力地收缩,才能通过变窄了的血管把血液输送出去营养全身。

当然,高血压并非是老年的必然结果。

(3)病变多种,多与高血脂有关

下列是导致心脏病最重要的因素:遗传、高血压、糖尿病,缺少运动,吸烟和过于肥胖。饮食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冠状动脉疾病大多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这是由动脉管壁上沉淀的脂肪物质形成的;这些脂肪沉淀物使动脉血管变得狭窄起来。

由于随着增龄,逐渐地心脏增大,心肌纤维化,心瓣膜出现退行性变化及钙化,传导束也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这就使50岁人的心脏可能发生多种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这些病变多与高血脂有关。

在人体血浆中有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及脂肪酸四种主要的脂质。在正常情况下,血浆脂类的浓度具有一定标准:胆固醇为每分升150—250毫克,甘油三酯为每分升40—150毫克。如果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无论一项还是两项超过正常高限时,即为高血脂。

人进人中年,体力活动相对减少,过多摄人的热能必然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加之50岁以上的人,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体内热能的消耗量也随之相应减少,这些因素使中年人发胖。发胖后不仅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而且多数人血脂亦增高,尤其是甘油三酯增高者为多见。

而高血脂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疾病。

50岁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和肺部组成,供应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氧气,同时把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部最重要的变化是肺活量减小,这意味着年纪越大,越容易疲劳。随着年龄的增长,肺部的气道和组织,包括肺泡或气囊,变得僵硬起来,膨胀能力逐渐衰退。由于脊柱骨的逐渐软化(即骨质疏松),胸腔的容积可能会缩小。并且,脊柱可能会向前弯曲,导致胸腔的容积变小,使得肋骨向前和向下的运动变得愈发困难。此外,呼吸肌肉丧失了一定的力量,腹部肌肉也有所衰弱。这意味着膈膜将承受额外的压力。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

人进入50岁之后,呼吸道黏膜逐渐出现萎缩,纤毛运动减弱,分泌功能逐渐下降,吞噬细胞的功能也逐渐减弱,这样就大大削减了呼吸道对污染空气的净化作用。同时肋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钙化,以致肋骨的活动度逐渐减少,使胸廓的弹性降低。黏膜发生萎缩,弹性减退,使小支气管内分泌的黏液蓄积,支气管的末梢管腔容积增大,从而使管腔变得狭窄,这就使细小支气管在呼吸时,特别在呼气时,肺的排气不畅,使肺含气量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内的胶原纤维交联增多,使肺的硬度逐渐加大,从而使肺的弹性减弱,加之长年累月地吸人粉尘、化学物质等,肺内尘埃的沉着也增多。由于50岁人的肺泡壁比青年人薄,同时肺弹力纤维的含量及毛细血管又在逐渐减少,这就使肺泡扩大。另外,肺的血管壁很薄,50岁后肺小动脉、小静脉的内膜:开始纤维化,管壁逐渐失去弹性,相对增加了一些纤维组织,由于肺血管的进行性动脉硬化,使肺动脉压力逐渐增高。正是由于气管软骨、喉软骨、肋软骨的逐渐钙化及骨化,肺及气管弹性的减弱,再加上呼吸肌运动的力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弱,胸廓活动受限,使得50岁人的肺活量随增龄逐渐降低,而残余在肺内的余气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形成肺气肿的最初阶段。肺活量一般自35岁左右开始下降,平均每年约减少0.6%。最大换气量一般从31岁起随年龄增加呈直线下降,到80岁时仅为青年人的50%,平均每年约减少O.55%。

另外,50岁以后由于肺和血管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引起肺输送氧气到全身组织去的能力降低。在25岁时每分钟肺可输送4升氧到全身组织,随着年龄的增加,输氧能力逐渐减弱,到70岁时就只能输送2升氧了。因此,50岁以后由于肺活量逐渐下降及输氧能力的减弱,可导致机体在进行体力活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而易出现疲劳感,使人随着年龄增长运动的耐量减低。

50岁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上感、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50岁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由于50岁人胸廓的硬度逐渐增加,呼吸肌力量逐渐减弱,因此咳嗽排出痰液的效果变差,加上支气管纤毛运动减退,肺内尘埃沉着增多等因素,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是50岁人特别是吸烟的50岁男性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的疾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此外,还有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2)易发生呼吸系统肿瘤

由于日益发展的工业造成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一部分50岁人长年累月地吸人粉尘、化学物质等,加之50岁人吸烟者增多,因此50岁人易发生呼吸系统肿瘤,特别是肺癌的发病率很高。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以吸烟男性多见,因此50岁人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或肺炎反复发作,均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癌瘤破坏了肺组织或是由于癌瘤造成支气管的轻度阻塞,使感染不易清除之故。在临床上,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

(3)症状常不典型

50岁人由于全身机能逐渐衰退,患呼吸系统感染后症状常不典型,往往起病症状较轻,发热者只占半数。如50岁人常见的支气管肺炎常呈不典型表现,有的病人没有明显的咳嗽、痰多、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只表现为疲倦、食欲不振等非特异症状,体温多在37—38℃之间,因而容易发生误诊。又如50岁人中长期吸烟者较多,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不少,本来就常咳嗽,所以肺癌早期的咳嗽常被忽视,等患者出现胸痛、气促、消瘦等症状时常常已到肺癌晚期,失去了早期诊断的时机。

50岁人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远不如青年人,这与50岁人呼吸系统感染后,症状不典型、治疗不及时有关。加上50岁人全身机能逐渐衰退,常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尤其容易发生呼吸系统肿瘤,这些人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后,治疗效果常不理想。因此50岁人患了呼吸系统感染必须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同时要注意对原有疾病的治疗。

50岁消化系统的生理变化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腺、胰腺),其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

再肠道的某些变化是嘴、胃、肠各部位所特有的,而另一些变化则是由于人体老化而引起的。消化液有所减少,肠子的消化运动和推进食物的运动不如以前那么有力。各消化器官内的肌肉比以往衰弱;神经功能退化后,关于酶和荷尔蒙的释放信息无法有效地传递到大脑。

对疼痛和体内感觉的反应也不如以往那么敏捷。

(1)胃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