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肝脾两虚
【临床表现】胁肋隐痛,遇劳则甚,倦怠乏力,腹胀纳呆,大便溏薄。舌胖嫩,苔薄白,脉弦细而缓。
【治法】养血柔肝,益气健脾。
【方药】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当归15g,白芍15g,党参15g,白术9g,茯苓15g,半夏9g,陈皮9g,熟地15g,砂仁6g,木香6g,甘草5g。
3.其它疗法
(1)针刺疗法
【取穴】肝俞、丰隆。
【方法】肝俞穴用泻法,丰隆穴用泻法。
【功法】柔肝祛湿。
(2)Pb敷法
【部分】肝区(患处)。
【药用】香附15g,苍术15g,一起研成细末,以醋调敷患处,一日一次。
【功用】理气祛湿,适用于肝血管瘤胁肋胀痛者。
第七节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简称肝癌,系原发于肝实质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很高,仅次于胃癌、食道癌而居第三位。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肝癌的发病率高于欧美,我国和日本均属于肝癌高发区,其发病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血吸虫感染等亦有明显关系。据国内普查资料,每10万人中有14.58—46人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多见,男女之比为3~5:1。且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一、临床表现
1.原发性肝癌起病多较隐匿
早期除有血清甲胎球蛋白(AFP)阳性外,病人既无症状,体检也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因此又称为“亚临床”期肝癌或“小肝癌”。
2.腹痛:为肝癌首发症状
疼痛多位于右季肋部或上腹部,有的可在左季肋部,下腹部和背部,但很少牵涉到右肩部。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肝硬变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痛时应怀疑有发生肝癌的可能。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仅有腹部肿块而无腹痛。
3.消化道症状:
如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呕吐等,其中以食欲减退和腹胀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可有呕血、黑便。
4.发热:
多为持续性低热或中度高热。
5.乏力、虚弱、消瘦
早期轻度的肌肉消瘦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发展,乏力及消瘦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常因剧烈的腹痛,大量腹水,食欲减退及诸多并发症等而迅速衰竭呈现恶病质。
6.肝肿大:
呈进行性。癌肿刺激膈肌时,可出现右肩酸痛、肩背部钝痛或持续呃逆。
7.肝区血管杂音:
为在肝区听到吹风样杂音,持续时间较长,响度高,音质粗糙,发生率为0.33%~29%不等。少数患者可听到肝摩擦音。
8.黄疸:
发生率为14%~44%,有临床肝硬变背景的患者更易产生黄疸。
其黄疸可能是肝细胞性黄疸,也可能是梗阻性黄疸。
9.腹水:
可呈草黄色,也可呈血性,肝硬化患者出现血性腹水,常提示肝癌的存在。
10.脾肿大:
多与合并肝硬变有关。
11.慢性肝病的体征:
在伴有肝硬变的患者中,其慢性肝病的表现较为突出,如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和睾丸萎缩、腹壁静脉曲张及下肢水肿等。
12.B1add—Chiari综合征:
肝癌累及门静脉及肝静脉时,可形成癌栓,阻塞肝静脉,临床上出现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BLtdd—Chiari综合征的表现。
13.转移灶的体征:
肝癌肝内转移可至肝脏肿大呈多个结节或肿块。肝外转移以肺、淋巴结、骨、脑为最常见,锁骨淋巴结很少受累。此外尚可有胰腺、肾上腺、膀胱、皮肤、腹直肌、副鼻窦、蝶鞍旁区、上颌骨、齿龈等罕见部位的转移,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有时甚至以其为首发症状。
二、诊断
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甲胎蛋白(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u/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即可作出诊断。
2.影像学检查有明显肝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血管瘤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AFP≥200u/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④无黄疸而ALP或GGT明显升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变。
3.在超声检查发现肝内有局灶性的占位病变,而结合其他方面的临床资料仍不能对其作出明确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时,可在B超引导下作肝穿刺活检(即用穿刺针经皮肤对病灶穿刺,进行细胞学检查或组织学检查)从而对病灶作出明确诊断。
三,鉴别诊断
1.肝血管瘤:
是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质地柔软。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
正常(阴性);B超示:瘤体显示有较厚的周边界面回声,很少发生肝内血管绕行征及血管压迫征;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诊断。
2.转移性肝癌:
转移瘤体即使很小,B超示:内部即可有低回声或无回声区,且主要出现在病灶中央部位。患者有其他部位肿瘤及相应有症状和体征。
3.肝硬变:
结节性肝硬变在B超上可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的再生结节回声,与弥漫性肝癌容易混淆。肝穿刺活检有助于鉴别诊断。
4.肝脓肿:
肝脓肿早期病变组织未发生液化性,其B超征象与肝细胞癌极其相似,难以鉴别,若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则易于诊断,因为肝脓肿不具备肿块周边包绕血流和内部动脉血流的显像特点。随着病情进展,肝脓肿液化,则易于鉴别。
5.肝脏手术后残腔:
肝肿瘤局部剔除后的间隙常用明胶海绵填塞,B超显示均质的强回声团。
6.肝脏炎性假瘤:
该病肿物较小时其超声影像与低回声的小肝癌非常相似,但它是一种良性病变,彩色多普勒有助于鉴别诊断。
7.肝脂肪瘤:
较少见,B超征象为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团。CT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有助于脂肪瘤与小肝癌的鉴别,脂肪瘤的CT图像为极低密度至水样密度的病灶。CTDI显示无血液信号。
四、西医治疗要点
1.对于早期发现的小肝癌或病变尚局限,肝功能尚能耐受,无其他手术禁忌者,力争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2.对早期播散的肝癌或中晚期肝癌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可采取各种局部疗法,主要有:冷冻、高温、酒精注射、电化疗、间质放疗等。
3.由于肝癌的全身化疗效果较差,毒副作用明显,现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多采用介入治疗。部分患者经介入治疗后,有望获得二期手术的机会。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经皮注射酒精治疗等。
4.必要时可作肝癌的放射治疗或免疫、导向治疗,但只是一种辅助疗法。
5.肝移植是治疗肝癌的一个有效方法,但存在移植后肝癌复发问题。且技术及肝脏来源等方面亦存在问题,目前国内很少应用。
6.肝癌的治疗目前仍属探索阶段,因此主要在于早发现、早手术,其它的只是一些对症(如不能进食时输入白蛋白等)和辅助性治疗。
五、中医治疗要点
1·中医无肝癌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与医书中的描述,大概属“肝积”、“肝痈”、“痞气”、“积聚”、“瘕”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大致为气滞血瘀、湿热邪毒蕴结及正气虚衰。因此治疗上当以扶正祛邪。
2.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胸闷腹胀,纳呆乏力,两胁牵痛或胀痛,刺痛,胁下结块,推之不移,舌淡红或暗红,边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平。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小柴胡汤合大黄虫丸加减:
柴胡、黄芩、郁金、陈皮、大黄、赤芍各12g,白术、鳖甲各20g,摭虫6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各30g。
(2)脾虚湿困型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纳呆消瘦,腹胀、腹泻,胁痛肢酸胀,足肿臌胀,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佐以疏肝活血。
【方药】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减:
党参、大腹皮各15g,白术、苡仁、马鞭草、白花蛇舌草各30g,茯苓、丹参各20g,陈皮、柴胡、当归、半夏、泽泻各10g,生甘草5g。
(3)肝胆湿热
【临床表现】黄疸日深,经久不退,色暗,面色黝黑,发热胁痛,恶心纳差,口干苦,小便短赤、舌红或绛,苔黄糙或焦黄,脉弦或滑数。
【治法】疏肝泄胆,祛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茵陈、金钱草、半枝莲、半边莲、败酱草、生苡仁、红藤各30g,栀子、大黄、黄芩、八月扎、赤芍、川楝子各I0g,鳖甲煎丸6g(分吞)。
(4)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烦热口干,低热盗汗,形体消瘦,肌肉酸痛,小便短赤,吐血及便血,或腹水久不退,舌红少苔或光剥有裂纹,脉弦数或细涩。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软坚
【方药】
生地、茯苓、白芍各15g,山萸肉、当归、丹皮、泽泻、泽兰、路路通、楮实予、柴胡、山栀各10g,鳖甲、龟板各20g,黑料豆、马鞭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
3.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辨证治疗虽有治愈肝癌的报道,但不具普遍性。因此中医药的治疗主要还是处于配合西医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介入治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减轻或消除毒副反应。
4.其它疗法
(1)针刺疗法
【取穴】主穴:肝炎点(右锁骨中线直下、胁弓下缘2寸处)、足三里。配穴:阳陵泉、期门、章门、三阴交【方法】一般只取一个主穴,除肝炎点外,足三里、期门、章门、三阴交均取双侧,章门,期门局部取穴即可,每次2~3个穴位。肝区穴位进针不宜深,切忌提插,可留针一30分钟,每隔5一10分钟震刮针柄1次,亦可长时间留针,泽兰但需注意监护,保持体位,以免折针。每日第2次针时,不复取前穴。
(功用】止痛。用于肝癌疼痛,一般进针后,疼痛渐止,止痛时间最长可达10余小时,再疼痛时,针刺止痛效果仍佳。
此外,据报道,针刺百会、内关、阴陵泉、结合用20%~50%胎盘注射液14~16ml进行足三里,大椎穴注射,止癌性疼痛有效率可达100%。
(2)外敷法
①癌痛散
【部位】期门穴
【药用】山奈、乳香、没药、大黄、姜黄、栀子、白芷、黄柏各20g,蓖麻仁20粒,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即可,外敷期门穴,6小时换药1次,痛轻者12小时换药1次,可连续使用至疼痛缓解或消失为止。
【功用】消肿止痛,适用于晚期肝癌疼痛者,一般用药3次,疼痛可获不同程度减轻,3天后得以基本止痛。
②神效止痛膏
【部位】期门穴。
【药用】甘遂、丹参、鳖甲、郁金、白芍、姜黄、独角莲、马钱子、金蝎、蜈蚣、乳香、没药、苏木、麝香,冰片、松节油,诸药共研末拌匀,敷贴期门穴,同时在穴位四周及肿块处敷贴。
【功用】消肿止痛,适用于肝癌疼痛以气滞血瘀为主者。
③癌克痛
【部位】神阙穴或疼痛部位。
【药用】马钱子、制草乌、制川乌、蟾酥、生南星、乳香各20g,细辛、白芷、血竭各24g,冰片12g,共研细末,敷于神阙穴或疼痛部位。
【功用】止痛,适用于肝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