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区建设主要任务
1.社区党建
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
工作要点加强街居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开展争创“六个好”
党工委、“五个好”居民区党支部活动;抓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健全各项制度。
目标任务全区“六个好”党工委、“五个好”居民区党支部2001年争创面达10%,2002年争创面达35—40%,2005年争创面达80%以上;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建立面在2001年试点基础上,2003年达到50%,2005年达到100%。
2.社区服务
责任部门区民政局、区劳动局,由区民政局牵头。
工作重点充分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社区服务网络没施建设。区、街建有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建有社区服务站;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目标任务2001年,区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投入运营,争取有50%的街道完成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有50%的居委会完成社区服务站建设任务;2002年,全区有70%的街道、居委会建成社区服务中心(站),2003年,在全区基本形成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实现区、街电脑联网,社区居委会装有电活。
3.社区治安
责任部门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办、新芜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由区委政法委牵头。
工作重点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为载体,对居民小区实行封闭、半封闭和开放式管理,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合理调整公安派出所与街道办事处的对应关系,并按照“一区(社区)一警”的模式调整民警责任区,建立社区警务室,完善治保调解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制教育,扩大“148”网络覆盖面,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
目标任务从2001年起,对封闭居民小区按每年30%的进度完善管理;对半封闭式居民小区按每年50%的进度完善管理;对开放式的居民小区,按照“三团”小区的模式,设立治安岗亭、报警点,成立治安巡逻队,落实四邻防范措施。
4.社区环境
责任部门区建委。
工作重点加强社区环境建没,推进环卫保洁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区环境管理制度;结合居民小区综合整治,按照净化、绿化、美化的要求,实现社区环境再造,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加大市容执法工作力度,推进市容队员进社区工作,每个街道都要建立一支城市监察中队。
目标任务在区环卫所的基础上组建若干个环卫保洁专业队伍,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道路、公厕向社会公开招标或拍卖清扫权、管养权,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将环卫保洁工作全面推向市场。
5.社区文体教育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体局、区教委,由区委宣传部牵头。
工作重点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社区文化事业,不断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体育设施。以区文化馆为龙头,利用社区、企业、学校文化阵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利用社区内专栏、板报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街道、社区居委会对辖区内出现的邪教组织活动和“黄赌毒”现象要及时检举和制止;发动社区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雏鹰假日小队、暑期“三结合”教育等活动,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一体化教育网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家长学校、市民学校、老年学校等教育载体,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各类社区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法律法规、国防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
目标任务建立和规范家长学校、校外社区活动基地,今年要选择1—2个街道进行社区教育试点,创建1—2个规范化教育示范点。到2003年,全区街道普遍建成建筑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或文化站。
6.社区卫生
责任部门区卫生局、区计生委,由区卫生局牵头。
工作重点以“小病不出社区”为标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网络,通过“家庭病房”、“送医上门”等服务项目,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以优生、优育、优教为重点,健全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体系,完善区、街、居三级汁生服务网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目标任务2001年选择2~3个街道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应社区居民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康复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7.社区社会保障
责任部门区劳动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由区劳动社会保障局牵头。
工作重点以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生活为重点,及时做好社区贫困人口、失业人员调查摸底工作,以及社保对象、死亡人口的统计申报和社保“扩面提率”工作。
目标任务建立贫困、失业人员档案,实行社会保障网络化管理。
六、专职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
专职社区工作者来源,一是从下岗失业人员中招聘;二是从区街现职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中选聘;三是在社区整合过程中,要按照“人员减少、素质提高、待遇提高”的思路,合理调配原居委会干部。要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区业余党校为基地,每年对居委会干部进行定期培训。今后,社区居委会干部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取得社区工作培训合格证后方能上岗。
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各街道、居委会要成立各类基层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建立广泛的群众性社区服务队伍,在社区倡导和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风尚,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社区建设的活力。
七、社区建设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01年)为启动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第一,根据人口密度和地理环境,合理调整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第二,根据社区建设的7项主要任务,选择3个街道进行标志型区域建设试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居委会规模,落实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活动用房,成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其他街道各选择1个居委会进行规范化社区居委会建设试点,为下一步全面铺开积累经验。第三,成立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第四,在对汀棠街道办事处5个村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的1—2个村进行撤村建居试点。
2.第二阶段(2002年一2003年)全面实施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第一,各街道办事处通过开发、利用社区内各类服务设施,基本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第二,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建设活动得到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第三,“一个中心、七个标志型社区”基本形成。“一个中心”即:建立区社区服务指导中心。“七个标志型社区”即:新芜路街道建成“社区卫生标志区”,吉和街街道建成“社区治安标志区”,北京路街道建成“社区文体教育标志区”,劳动路街道建成“社区党建标志区”,团结路街道建成“社区服务标志区”,长江路街道建成“社区社会保障标志区”,汀棠街道建成“社区环境标志区”。第四,完成“撤村建居”工作。
3.第三阶段(2004—2005年)为完善提高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第一,根据社区建设达标条件,对建成的社区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2004年,全区要有1/2街道、居委会社区建设达标。2005年,完成全面达标任务。第二,培育社区建设典型,努力建成若干个在市、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文明社区。
八、社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1.建立社区建设专项基金
一是区政府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区建设重点项目,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的增强,逐步增加投入。二是各街道相应没立社区建设专用资金,用于本地区重点项目投入。
三是采取“以奖代补”方法,调动各方面投入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对社区建设富有成效的单位,区政府给予一定奖励,街道建成一个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奖励20万元;凡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用房建筑面积达到规定标准的,奖励1万元,年终考核各项指标达标给予表彰奖励,以提高街道、加大社区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四是广泛发动社会各界采取开放自身资源、共建资助、智力投入等多种形式,共同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有效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采取政策扶持措施
对各街道和社区组织兴办的社区服务业,可以享受工商、税务政策上的优惠。各级、各单位、各部门都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支持社区建设。
3.建立社区建设考评体系
考评体系由“社区居委会考评指标”、“街道社区建设考评指标”、“职能部门社区建设考评指标”等组成,并纳入全区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二00一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