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20139000000022

第22章 构建精神文明社区(3)

三、社区文化任务要求和重点

1。社区文化任务要求的核心,是铸造社区纯洁的灵魂社区文化,绝不是单纯地搞几个文艺节目,举办几场晚会,而是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层面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深层次、多层面的文化活动,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素养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氛围,使人心向上,人心向善,人心向爱,和睦相处,提高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通过社区新型文化观念的渗透,把社区人群团结得像一家人,向共同的美好未来携手前进。一是培养人们社区集体意识,即木桶精神。木桶高度统一,拼接严密,底板牢固,扣的紧紧,盛水不会漏、不会溢。假设这个桶的木板高度不一,缝接不严密、底板不牢固,箍的又松,水一进桶,还不立马流光吗?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的就是这种团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社区这种木桶精神,就是培养社区每一个居民都是“木板”。社区党组织就是“箍桶匠”,用最好的方法,把这些“木板”组合成木桶一只,使每块木板之间高度一致,衔接无缝隙,承受力强,外加油漆,减少木桶内耗所引起的“漏水”。二是相互支持、关爱是社区合作的基础,是高度社区意识的表现。经常参与社区活动,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可以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增进了解。社区成员要有效增进成员之间关爱精神。社区是大家庭,成员之间是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必须和睦相处,共建社区。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班子成员要帮助社区成员了解和认识社区建设的意义,重要性,使社区成员充分接受社区理念,增强社区意识,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社区成员社区意识增强,认同社区,把社区发展和社区事业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才有真正社区集体主义精神,才能拧成一股绳,共创社区佳绩。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成员,居民为什么感到骄傲呢?就是他们共同建设了一个人文、生态、生活和谐协调的居住环境,他们就有·个坚定的社区意识,堪称“全国第一家”。

2.以先进文化引导人们追求高尚情操

目前,我国社区文化,一般是指戏剧、文艺演出、书画、笔会、棋社、沙龙、包括广场文化和思想论坛。这些文化要分层次地开展,引导人们去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方面,武汉、上海、宁波、青岛、芜湖等地社区都取得了一定经验。安徽芜湖举办了四届美食文化节,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连续8年举办社区广场文化,每年广场文化演出8场,各个街道擂台赛轰轰烈烈,观众达50000人之多。演出的内容大都是自编自演自唱的反映群众生活中的问题,如戒毒等小品,还有军民干群同台演,改善了军民干群关系。节目来源于社区、学校、军队、企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动员面之广,参加人员多,体现社区活动的广泛性和参于性,应该说是初步构成社区文化艺术氛围。

3.社区文化重点

社区文化重点,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文化设施,繁荣社区文化,先“下里巴人”后“阳春白雪”。即先普及后提高,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普及。就社区文化形式而言,小型分散,扎根于社区之中,就社区文化内容而言,当前主要还是集中在文艺演出、书画;就活动地点而言,大都是广场演出、公园演出、街头演出,就时间而言,节假日和重大政治庆祝活动。

各种活动的政治思想性很强,艺术也是较高的,但群众参与感和接受感并不普及,局限于少数人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具有成效,就其组织者来说,基本上都是来自地方政府官方的组织,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行政手段的色彩来推动的。与社区文化本身要求不相协调。从一定意义上说,这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区文化。

完全意义上社区文化,是群众或中介社团牵头组织承办,社区成员法人单位踊跃参于,体现小型多样,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花了钱办大事。群众自娱自乐,活跃精神生活。就其重点人来说,社区文化重点对象是社区老年、青少年;内容重点应是适合老年、青少年口味的题材,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书画、阅览室,就组织承办重点来说,应是社区中介组织、社团组织:就经营服务重点,应是以文养文,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以年度计划适当补助活动经费,使群众文化活动能够生存下去,而且略有节余积累,促进发展。社区文化从指导思想上最忌“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形象工程”、“表面文章”,积极意义,是轰动效应,缺点是难以坚持下去。活动结束后,就无声无息,悄然灭绝。领导“检查”(姑且仍采用这个词)有文字、有图象、生动活泼,就是缺少“经常”、“持之以恒”。

第四节社区教育

一、社区教育的概念、内容、作用

1.社区教育概念

“社区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一词最早于20世纪初美国人杜威(Deway)1915年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构想。

按着这一思想由曼雷(F.L.Maniey)和莫托(C.S.Mott)在美国的密执安州进行了实验。

我国社区教育,是指在中共社区组织领导下,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成员终身教育和青少年为教育对象,以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和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实质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化教育的辩证统一。

2.社区教育内容

社区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教育的社区化、社区活动的教育化和居民终身教育等等。学校教育社区化主要指发挥社区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把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社区教育化是指把社区每一项工作都变成对居民进行终身教育的过程,使居民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接受教育和洲练。居民终身教育是指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各类社区成员,尤其是对成年居民进行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科技文化、职业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

3.社区教育作用

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优化教育的社会环境,通过社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使社区养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建设学习型社区,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使“百年大汁、教育为本”和教育为社会,社会为教育的观念在社区成员头脑中扎根,形成良好的教育社会环境。二是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必须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教育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区教育开展,使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冲破学校“填鸭式”教育模式的羁绊,使学生在社区接受“生存训练、挫折教育”,提高自理能力和踏上社会以后的应变能力。校园内和校园外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活生生的事实,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三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进程,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特别是社会开展传统教育时,使青少年了解了祖辈们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懂得了创业的艰难,从而养成敬老的高尚品德;四是社区教育是全员教育,每个社区成员都可以在社区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政治理论教育、社会法制教育、经济理论教育、科技知识教育,社会公德等终身教育。

二、社区教育的意义

第,它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地文明史。但自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落后挨打,民族整体素质滞后世界发达国家,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缺少成功经验借鉴,走了弯路,付了学费,使中国发展适应不了世界发展需要。中国要摆脱落后局面,必须重视教育,加快教育发展。

第二,完善社区教育是构建区域性教育体系,推动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发展需要。社区教育已成为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主要力量。社区教育可利用他与社区天然密切联系,去体会来自于社会内部和外部的细微变化,综合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包括教育者人力资源、教育机构设备资源,能动地把现代思维、信息和道德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授给社区居民,使其适应并按照现代社区生活节奏,遵循新思维,新信息引导,去跟踪时代潮流和趋势。

第三,完善社区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新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科学技术带动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正在到来。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社区教育以其具有的现代性,终身性和社会性,不但可以不断丰富创新体系的知识内涵,提高创新主体内在素质,而且可以促进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1只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之间的联通,形成区域与区域问的创新链,使创新体系高速、高效的运转。

三、坚持大教育理论,加强社区教育建设

社区教育要发展,必须坚持大教育理论,形成社区教育网络和终身教育的格局,使社区教育向着科学的法制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一是宣传学习大教育理论,纠正社区教育无作为思想。二是实施教育社会化示范工程。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时空的教育格局,为了完善包括胎教、幼教、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在内的全员终身教育工程,可启动“家教指导中心”、“流动人口指导中心”、“残疾人教育指导中心”、“胎教指导中心”、“社区学院”等配套工程。2003年芜湖市新芜区与安徽师范大学联手创办社区学院,为社区全员终身教育闯出一条新路,意义十分深远。三是坚持以社区青少年教育为重点的社区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社区优势,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营造社区教育良好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