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20138800000018

第18章 谈读书(五则)(2)

读书的态度

最近各地举行读书运动,从报纸杂志上可以看到许多讨论读书指导读书的文章。

“九一八”事件发生以后,全国青年非常激动,大家想拿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对付国家的厄运;可是有些学者却告诉他们一句话,叫做“读书救国”。“读书”两个字就此为青年所唾弃。青年看穿了学者的心肠,知道这无非变戏法的人转移观众注意力的把戏,怎能不厌听“读书呀读书”那种丑角似的口吻?要是说青年就此不爱读书,这却未必。

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

二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顽固的人对于经书以及笼统的所谓古书,是抱第一种态度的。他们或许是故意或许是无心,自己抱了这种态度,还要诱导青年也抱这种态度。青年如果听从了他们,就把自己葬送在书里了。玩世的人认为无论什么事都只是逢场作戏,读书当然不是例外,所以抱的是第三种态度。世间惟有闲散消沉到无可奈何的人才会玩世;青年要在人生的大道上迈步前进,距离闲散消沉十万八千里,自然不会抱这种态度。青年应当抱而且必须抱的是第二种态度。要知道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许多手段之一。不要盲从“开卷有益”

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这点意见虽然浅薄,对于被围在闹嚷嚷的读书声中的青年却是有用的。

书·读书

书是什么?这好像是个愚问,其实应当问。

书是人类经验的仓库。这样回答好像太简单了,其实也够了。

如果人类没有经验,世界上不会有书。人类为了有经验,为了要把经验保存起来,才创造字,才制作书写工具,才发明印刷术,于是世界上有了叫做“书”

的那种东西。

历史书,是人类历代生活下来的经验。地理书,是人类对于所居的地球的经验。物理化学书,是人类研究自然原理和物质变化的经验。生物博物书,是人类了解生命现象和动植诸物的经验。一一说不尽许多,不再说下去了。

把某一类书集拢来,就是人类某一类经验的总仓库。把所有的书集拢来,就是人类所有经验的总仓库。

人类的经验不一定写成书,那是当然的。人类所有的经验假定他一百份,保存在那叫做“书”的总仓库里的必然不到一百份。写成了‘书又会遇到磨难,来一回天灾,起一场战祸,就有大批的书毁掉失掉,又得从那不到一百份中间减少几成。

虽然不到一百份,那叫做“书”的总仓库到底是万分可贵的。试想想世界上完全没有书的情形吧。那时候,一个人怀着满腔的经验,只能用口告诉旁人。

告诉未必说得尽,除下来的唯有带到棺材里去,就此永远埋没。再就接受经验的一方面说,要有经验,只能自己去历练,否则到处找人请教。如果自己历练不出什么,请教又不得其人,那就一辈子不会有太多的经验,活了一世,始终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瘪瘪的。以上两种情形多么可惜又可怜啊!有了叫做“书”

的仓库,谁的经验都可以收纳进去,谁要经验都可以自由检取,就没有什么可惜又可怜了。虽说不能够百分之百的保存人类所有的经验,到底是_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没有叫做“书”的仓库是办不到的。

仓库里藏着各色各样东西,一个人不能完全取来使用。各色各样东西太繁富了,一个人太渺小了,没法完全取来使用,而且实际上没有这个必要。只能把自己需用的一部分取出来,其余的任他藏在仓库里。

同样的情形,一个人不能尽读所有的书。只能把自己需用的一部分读了,其余的不去过问。

仓库里藏着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你如果随便取一部分,说不定恰正取了霉的,烂的,不合用的,那就于你毫无益处。

所以跑进仓库就得注意拣选,非取那最合用的东西不可。

同样的情形,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古人说“开卷有益”,好像不问什么书,你能读他总有好处,这个话应当修正。不错,书中包容的是人类的经验,但是,那经验如果是错误的,过时的,你也接受它吗?接受了错误的经验,你就上它的当。接受了过时的经验,你就不能应付当前的生活。所以书非拣选不可。

拣选那正确的,当前合用的书来读,那才“开卷有益”。

所谓经验,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情,大部分关联到实际生活,要在生活中实做的。譬如说,一本卫生书是许多人对于卫生的经验,你读了这本书,明白了,只能说你有了卫生的知识。必须你饮食起居都照着做,身体经常保持健康,那时候你才真的有了卫生的经验。

看了上面说的例子,可以知道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做到“开卷有益”的极致。

略谈学生读书

《北京日报》的编辑同志嘱我作文,谈谈读书。这个题目挺宽。我思力滞钝,视力极差,只能就此刻想到的写一些,以应雅命。

先说各级在校学生读各科的课本。各级学生入学,目的是去受教育,读课本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受教育还有其他手段。看动植矿标本,作理化实验,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等等,还有工艺实习、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出外旅行等活动,就是读课本以外的其他手段,也可以说是读不用文字编写的课本。

读课本切忌只听老师讲而自己少动脑筋,只顾死记硬背。自己动脑筋,多想想课本里说的现象、方法和道理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想透了,其乐无穷,课本里讲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了,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要是只顾死记硬背,就会觉得读课本是一件大苦事。好比欠了一笔债,非偿还不可,即使考试时得了一百分,实际上可能五十分也不值。

学生读不用文字编写的课本也要注重动脑筋,多想想。多想想不会伤害神经,却能随时得到实益。

现在说学生读课外书。有些学校不要学生读课外书,以为学生学好课本还来不及,哪有工夫读什么课外书。我是赞成让学生读课外书的,我想向那些不要学生读课外书的学校请愿,能不能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前提下,使学生容易而且善于学好课本?如果办得到,学生就有余暇读课外书了。课外书那么多,学生自己能挑选适于自己的程度和爱好的书来读果然好;老师能给他们帮助,因人而施,分别帮助他们挑选那就更好。我想认真负责的老师一定会乐此不疲的。

学生读课外书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梗概,是好习惯。把全书估计一下,预定分若干日看完,而且果真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朋友,是好习惯。自觉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其次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