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20138000000029

第29章 我在抓紧抽穗

董建昌

他,1967年出生于安徽阜南一个农民家庭,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贫困,买不起纸笔,望子成龙的父亲就经常带着他去小山村的一块块田间地头,用随地可见的树枝教他“识字”,顺便还会给他灌输一些人生理想之类的内容,比如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要当工程师……总之是要成为有用的人。

到了上学年龄,村里还没有学校。父亲为了他能实现“农民科学家”的梦想,狠狠心,把他送到林泉县吕寨镇的外婆家,就读于该镇的刘楼小学。也许因为刻苦,也许因为早先打下的“识字”基础,同样的功课,他学起来比其他同龄孩子要轻松得多,而且,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一直都排在学校第一。

可从吕寨中学转到安徽省重点中学林泉一中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他变得贪玩了,对学习不那么专心了,于是,成绩随之出现了大幅的下滑。

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急得不行。六月的一天,刚收完麦子的父亲就赶去学校准备和他好好谈谈。可到了学校后,找遍教室,宿舍竟都没有见到他的身影。后来,还是在一个同学的指引下,父亲才在学校的操场上看到他的。而那时,他正与几个同学疯狂地玩着篮球。父亲叫他,他没听见,父亲高高举起手里的包袱,他依旧没有看到。后来,直到父亲气呼呼地冲到他面前,他才吓得扔掉手里的篮球。

见他如此不争气,一向好脾气的父亲随手从脚边抓起一把麦秆,然后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猛抽(当时操场的一半,有农民在打场,割下的小麦铺满一地),嘴里不停地数落着:“家里是让你来读书的,不是让你来玩的。我让你玩!我让你不读书!”

长这么大,父亲是第一次跟他发这么大的火,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打他。他吓懵了,半天,竟不知道躲闪。

“你给我好好看看,这就是熟了的小麦,你看多饱满。可你现在……”父亲激动地晃着手里的麦秆向他吼着,“你就像还没有抽穗的麦苗,一粒籽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你现在抓紧抽穗,一切都还来得及,可要是过了这个时期,你就出不了粮食了呀!你是农民的儿子,怎么能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呢……”

父亲打他时,麦秆上的麦芒一次次扎痛了他的脸,而此时,他觉得这比起父亲的话来,根本算不得什么,因为父亲的话比麦芒何止尖锐百倍!他感到心在一阵阵的疼,而不是脸上火辣辣的痛。

1983年秋天,这位曾经割草挑粪的农家子弟,终于以560分的高分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和化学系。

大四那年,学校要保送他去沈阳农业大学读研,他却“不想去,想自己考,考北大生物系(而不是土壤农业化学)。”

换专业是很危险的,父亲有点担心,可考研分数下来后,自认为考得不理想的他,竟然以404分的成绩名列生物学专业笔试榜首。

硕士研究生刚读完上半学期,他又迎来了更大的转机: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植物学专业开始在中国招收硕士研究生。

他与父亲商量。这回,一向谨慎的父亲竟义无反顾地代表全家表示支持:“只要是读书,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我们一家人都会全力支持你!你就是家乡那片土地上长出的那棵麦苗,麦穗长得再大,再饱满,头也会垂向养育你的土地的……”

第二年,他很顺利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然后带着父辈的关爱,漂洋过海,开始了一路高歌的留学生涯。1990年,他获得了植物学硕士学位,旋即又考入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读博。2010年4月27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举行的第147届年会上,当选为院士。这是该院1863年创建以来最年轻的院士。

他,就是世界植物抗逆领军人物朱健康教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朱健康教授说,我一直记着父亲当年对我说过的那句话“你就像还没有抽穗的麦苗,一粒籽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你现在抓紧抽穗,一切都还来得及,可要是过了这个时期,你就出不了粮食了呀!你是农民的儿子,怎么能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呢……”是的,我知道自己还是一株没有抽穗的麦苗,包括现在。所以,我一直在抓紧抽穗,我不想让我的人生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