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20138000000028

第28章 他知道数学有多美

崔修建

他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偏远的山区,交通落后,文化贫瘠,家里仅有的几亩薄田,连温饱都难以维系。

80年代初,18岁的他参加了一次高考,却没能金榜题名。他很想继续读书,但家徒四壁的窘境,让他无奈地放弃了求学之路,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精心地侍弄那些庄稼,春种秋收,忙忙碌碌。再后来,他娶妻生子,像村里那些山民一样,过着波澜不惊的简单至极的日子。

但不同的是,农闲时,别的农民打牌、喝酒、闲聊,他却捧起数学书,如饥似渴地研读起来,随便抓过一截木棍,或者一块石片,就是他得心应手应的笔,而大地则是他最好的演草纸。那些不等式、方程、几何图形,就像那些长势喜人的庄稼一样,在他的眼睛里美丽地摇曳,如花,一朵一朵,在心头绽开。

有人说他着了魔,被数学勾去了魂儿,他嘿嘿地一笑,不作任何解释。

有人说他傻,说他一介农民,整天捉摸那些毫无用处的数学,简直不可理喻。他却淘到金子般地自言自语道:他们哪里知道,数学也有着迷人的美。

90年代,随着家里人口的增多,日子越来越艰难,他只得背起简单的行囊,外出打工。他种过花,制过砖,养过鸡,修过路,扛过包,卸过货……各种各样的苦活、累活、脏活,他都干过。经常每天打工十二三个小时,累得浑身酸疼也时常事。

可不管打工的日子多么艰难,只要有一点点的空闲,他便捧起数学书,忘我地沉浸其中,将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许多打工者眼里毫无用处的数学,竟成了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亮丽了他的生命。

他如此地痴迷数学,误了不少农活,少赚了一些钱,妻子认为他不务正业,一气之下跟他离了婚。然而,他对数学始终痴情始终不曾改变。

他没有满足于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又把一摞摞手稿寄给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的数学专家刘培杰。刘培杰在海量的各类来稿中,对他那些用破纸袋邮寄的手稿越读越惊讶,他的每一篇文稿,推演过程都十分缜密,论证逻辑非常严谨,结果完全正确。另外,他的文稿标题新颖生动,流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然,他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他对数学的热爱早已超越了功利。

很快,他的上百万字的手稿变成了铅字,他的《新编平面几何解题方法全书》等一经推出,便畅销再版。

他就是著名的“农民数学家”——邓寿才。如今,他仍在紧张、忙碌的打工之余,痴迷于数学,他曾写过的一篇《数学赞》和一首《数学诗》,向人们传递这样由衷的感慨——数学是美的,热爱是美的,只要痴迷地耕耘,就一定会收获甜美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