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不用发愁。
下面将告诉您应对的策略。
让孩子知道勇气的价值
在海滩上,很多父母在教孩子们学游泳,有些自己是游泳健将的父亲将孩子丢在水中,说:“好,看看是沉下去还是游过来!”自以为这种方法很得当,殊不知对孩子来说,却不是开玩笑的,突然被丢在不知多深的水中,没有任何扶持,即使是有父亲站在旁边,也是可怕的经验,那可能使他以后永远对水存在惧意。作为父母,要学会让孩子懂得勇气的价值。
法国有一个造窑的人,当初他花了很多的钱,但是一次二次三次都失败了,到最后钱都没有了,他就把桌子、椅子拿来烧,他的太太起初很愿意帮助他,后来看到他屡次失败,还要继续做,她以为他简直发疯了,可是就在最后一次,他竟然成功了。哥伦布航行于大海洋中,中途不知道遇了多少的困难,他的同伴也都劝他不如回头算了,然而他坚持着,乃至最后发现了新大陆。你看,最后的时刻是多么的重要啊!
大家都晓得,要能克服困难,才能成功。困难越大,其成功愈可贵。
怎样克服最后的困难呢?就必须激发最后5分钟的勇气。这种勇气,得从小时候培养起。那么,父母应该从哪里做起来锻炼孩子的勇气呢?
要锻炼孩子的勇气,对父母自身的勇气是一个考验。如果我们自身对困难、对带着一些危险的活动就害怕,不难想象这样的父母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有时我们不仅仅是为孩子的安全担忧,为防止万一而牺牲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做事实上是很自私的。父母更多地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来的打击,所以为求保险而加倍保护,造成孩子缺乏勇气的弱点。我们需要克服这种自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大胆鼓励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家长应该知道,独立精神是孩子最基本的需要,应该从很小就开始鼓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知道他的父母希望他长大,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对他及做事的能力有信心。
纠正胆怯的方法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对人能够友善而坦诚相见,表示你的爱,尽量找机会称赞他。千万别想用“胆小鬼”、“娘娘腔”、“小娃娃”
等称呼来刺激他克服内心的惧怕。不要使他连遭挫败,也不要容许他参加太剧烈的竞争,尤其是在训练的开始,更要切记,帮助他逐渐不依赖大人。
慢慢地,您的孩子就会变得自信,变得勇气十足。勇气的价值是巨大的。相信很多人对下面的例子都不陌生。
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痛苦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丝丝被风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出重结,毫不气馁。
将军深受激励,鼓起再战的勇气,终于,在滑铁卢之战打垮了他的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林顿。这虽然只是人们茶余饭后聊起的一个小小的战争故事,却给了我们无数启示:失败与成功的反差只在乎一瞬间而已,正是蜘蛛的拉网精神鼓舞了将军,让他鼓足勇气,才转败为胜的。
一旦你使孩子感到自信,他就有能力克服他的惧怕了。慢慢地,当他单独应付困难与危险的机会多了之后,他就会变得真正勇敢了。那么,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呢?
第一,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
健康的身体是一个基本条件,要是身体不好,意志虽然坚强,却没有支持到最后5分钟的可能,如程咬金只有三斧头的力量,那是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我们必须使孩子们能够吃苦,冷热都能抵抗,冰天雪地里可以去,暴热酷暑中也可以去,临到紧要关头,才有余勇可贾。
第二,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
有了健康的身体,再与坚强的意志配合起来,才能克服种种困难,才能激发最后5分钟的勇气。我们必定要有这种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我们要使小孩子养成自信心,不要怕难而停止,不要畏敌而后退。虽然每件事不能依照直线式地去做,但不妨转弯抹角地做,直到成功为止。
第三,培养孩子科学的态度
实际上,科学的态度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保证,历史上证明了这一点。
譬如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工作40余年,为了要推翻清政府腐败的统治,他不断地进行活动,无数次的失败,所换来的并不是退却,而是继续扩大的无数次的进攻。为什么孙中山能发挥如许浩然的壮气,不被困难和失败征服,而始终坚持革命,直到成功而后已呢?原因就是中山先生具有科学的态度,在这种科学的态度指导之下,他认识了革命的道路,把握住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因而具有百倍的信心,来作为勇敢、坚持的最大后盾。可见科学的态度的建立,就是激发孩子最后坚持5分钟的基础。
第四,教导孩子正确的方法
一个成功的人,就是最善于运用方法的人。因为他们能顺利地解决困难,遇事便坚持到底,并在最后5分钟发挥最大的勇气,这自然不会是偶然的。所谓正确的方法是客观的、变化的、因时空条件的不同而善于转变的方法。
心理学家曾引述了这样一个例子,把猴子关在笼中,笼中挂着香蕉,旁边有竹竿与木箱,猴子饥时想吃香蕉,但太高,取不到,于是它便想出了另一个方法,拿竹竿取香蕉,可是竹竿长度还是不够,香蕉仍旧取不到,这时它立刻站到箱子上,用竹竿取下了香蕉。动物都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一项任务,人类更是不成问题,只要我们时常加以注意,培养孩子善于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使他不致于为困难所困惑时,想不出其他的办法,因而消极、怯懦,乃至退却下来。这样说来,激发小孩子坚持最后5分钟勇气,还须使小孩子能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才是。
总之,勇气对于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勇气,必将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家长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勇气,不仅要让孩子知道勇气的价值,还要学会加强自己的勇气。
尊重孩子,不要随便剥夺孩子的决定权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也是如此。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类心灵的每一个领域里成为主宰者,不能在活动和成就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果他没有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自尊感;如果他不能自豪地抬起头来走路,那么个性就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尊重孩子已经成为许多教育专家的一种倡议。对孩子的理想,父母如果觉得是合理的,就应给予支持,不是简单地说句好,也不是马上提出要求,并要孩子为实现理想去奋斗。支持是讲究方法的,是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的。
作为家长应该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的确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从有一个初步设想到牢固树立的过程。在它的萌发之初,需要点拨和引导,需要精心呵护,对孩子的理想,不理不睬是错误的,拔苗助长也是错误的。对孩子刚刚萌发的理想之苗,动辄苛以参天大树般的要求,无异于拔苗助长。如果父母们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理想之苗,那么,也许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树立稳固理想。在这个问题上,媛儿的妈妈李女士自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喂饭也是不遗余力的跟着身后追,生怕孩子少吃了几口饭而饿着,这样的情形在我家也是时有上演。
随着媛儿渐渐长大,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慢慢地发现孩子对于我的干涉已表现出不耐烦,有时还会朝着我大吼大叫,时不时的“我要打你”“你是个坏妈妈”之类的语言有所抬头的迹象。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对于孩子的世界不太明白?是不是对于孩子的生活干涉太多?是不是在媛儿眼里我已经是个哕嗦的妈妈?
经过多次的观察,我发现的确在一些方面我很少征求媛儿的意见,有时就以自己的决定代替了媛儿的决定,没有充分地尊重她。发现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慢慢改变自己,以前早上由于害怕迟到总是跟在屁股后面喂,生怕她早上吃不好而饿肚子,而媛儿心不在焉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于是我改变了方法,早上的早饭我不再喂,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媛儿:“今天我们8点钟必须出门,你在7点55分之前必须吃好饭,洗漱完毕后我们就可以去幼儿园了,妈妈也不会迟到被扣钱,扣了钱你心爱的玩具和奶粉都会有所减少。你可以选择自己喝奶,也可以选择不吃,如果由于你的磨蹭没有吃上早饭,那么到了幼儿园也吃不到早饭了。因为段老师知道你一直在家里吃,不会给你预留早饭,如果你吃了,别的小朋友去了幼儿园就无法吃上早饭,知道没有?现在妈妈就给你一分钟的考虑,是自己吃早饭还是不吃?”媛儿很认真地听我说完,自己开始拿起杯子喝奶,不过只喝了一半肚子有点货便开始折腾了,于是我开始劝着她把奶和面包、馒头吃了下去,慢慢地多次下来媛儿开始喜欢上了吃早饭,早上起床后在我问了选择自己喝还是妈妈喂的时候总是会自己拿起勺子,8点钟也能准时出门了,当然这早饭的过程中外婆和爸爸的及时鼓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们家我总是唱黑脸的那一个。
李女士认为,孩子的世界里有一套他们自己处事规则,我们做父母太多的干涉、大包大办,把我们成人世界里的处事规则带进孩子充满童真的世界,不但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还会成为孩子嘴里讨厌的人。有时面对孩子之间的正常的吵架,我们大人也会跟着瞎掺和,瞎胡闹,由于人的本性,我们面对孩子之间的吵架会不由自主地偏向自己的孩子,长此以来,有可能会让孩子失掉自己的朋友圈,失去朋友。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放手,培养孩子正确的处事方式,引导孩子自行处理。
李女士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家长正确的做法就是,该放手时就放手,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孩子有了自己的处事方式,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放手后你会发现孩子带给我们不光只有惊喜,还有感动与信任!
让我们做孩子的朋友,在孩子成长的路途中永远做个引导者!
当然,尊重孩子的自由需求并不等于放任孩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自由与规范相结合的教育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给孩子自由时,一定要有相应的规则约束。例如,在家里,要让孩子知道各种用品、玩具都有固定的位置,使用后应物归原处;每日饮食起居也要有一定的规律,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在外面,要告诉孩子有关的公共秩序和文明规范,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自己的带领和示范下自觉遵守。家规的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是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而有一些却要因人而异。
孙方家曾为看电视闹过一场“纠纷”。开始时,儿子每天要跟着她看完电视才肯睡觉。后来,她就对孩子讲了一些关于长时间看电视对儿童危害方面的知识,使孩子听后心服口服。此后,她儿子每天看完动画片后,就不再看电视了。由此可见,在规范孩子行为时,要给孩子说清道理,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接受规范。
总之,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们从小就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真正的支持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充分理想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必须以孩子的现实准备为前提,然后进行适当地启发和诱导,不是说教,不是命令,也不是趁机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