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20136500000008

第8章 怎样教给孩子说话的技巧(2)

(3)教给孩子幽默语言的技巧

让孩子学会幽默,运用幽默,就要让孩子掌握有关技巧,以便灵活运用它。

一是把握好幽默过程。幽默都是有过程的。为了幽默的效果更好更明显更准确,我们把这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制造悬念;第二步:渲染气氛;第三步:反接;第四步:突变。例如:有一天下课,一位女同学突然走到老师面前说:“我不喜欢听你讲课!”老师说:“为什么啊?课堂不生动吗?内容不深刻吗?语言啰嗦吗?”那位女同学说:“都不是!因为你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我不好在下面看小说。”学生们听罢,先是吃了一惊,而后大笑起来。这段话就包含了上面四个过程。 二是把握好节奏。运用幽默不要急于求成。如果迫不及待的要把妙语趣事说出来,太急于引起听众发笑,太早的让人知道有趣的“谜底”,就会显得操之过急。太早泄露“天机”和惊奇,由于铺垫不够,火候不到,结果也就失去幽默感。所以,应娓娓而谈,不徐不疾,使对方对结果有错误的预期,有一个缓冲思考的时间,然后再一语道破。但是也不能太慢,太慢会使听众忘了他所期待和预期的是什么了。

三是运用好对比。对比是产生幽默的基本手法。幽默的对比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彼此之间没有历史的或约定俗成的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以揭示其差异之处,即不谐调因素。在幽默中,对比双方的差异越明显,对比的时机和媒介选择越恰当,对比所造成的不谐调程度就越强烈,观赏者对对比双方差异性的领会就越深刻,此时对比所造成的幽默意境也就越耐人寻味。

四是运用好反复。反复也是幽默的主要技巧之一。反复作为一种修辞格式和艺术手法,可以是情节、语言、物体、动作.画面、音响、场面等的重复出现,但在幽默艺术中的反复则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迥然不同的人物身上或两种毫无共性的环境之中,使之同人物的某种特殊性格、气质、经历,同环境的某种特征以及艺术家的某种独特风格联系起来,产生一种明显的不谐调,以表达与人物正常逻辑、合理预想大相径庭的结果,或表现某种一意孤行、无法遏制的执拗,使原本枯燥的重复出现了喜剧性的色彩,取得强烈的幽默效果。这种反复的技巧不仅能在喜剧中产生幽默的效果,有时在悲剧中也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四是运用好比喻。比喻是幽默艺术中常用的修辞格式之一,有明喻、暗喻和借三喻种。幽默艺术在运用语言移植技巧时常采取明喻和暗喻手法,在运用语言交叉技巧时常采取借喻手法。例如:丈夫就好像火一样,稍稍不加注意就往外窜出去了;有些人就好像茶包一样,要等到茶在热水中,才知道自己的力量;做生意不登广告,就好像在黑暗中向女人眨眼一样;打高尔夫球就好比说笑话,你总是希望下次会好些。

五是运用好颠倒。颠倒是构成幽默的矛盾冲突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改换人物关系或本末、先后、大小、尊卑等关系,从而创造出具有浓郁幽默情趣的喜剧性场面。有时,词序的改换也能产生同样的幽默效果。人物关系的颠倒可以表现为父子、夫妻、长幼、男女、主仆等内容的错位,形成与人们相沿成习的传统观念相悖的新关系,具有极大的荒谬性和戏剧性,以致出现了风趣幽默的情节和结局。而本末、先后、大小、尊卑等的颠倒则通过事物关系的易位向人们的传统观念、正常逻辑和合理预想挑战,造成与人们认识规律的不谐调冲突,从而产生了情趣浓郁、联想丰富、寓意深长的幽默感。词序的颠倒形式上是语言上的,实际上是针对幽默的对象或人们熟习的某个格言、口号、定理或概念,以反常识的手法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

六是运用好反语。反语是用相反的词语表达本意,使反语和本意之间形成交叉。在幽默语言交叉技巧中,反语以语义的相互对立为前提,依靠具体语言环境的正反两种语义的联系,把相反的双重意义以辅助性手段如语言符号和语调等衬托出来,使观赏者由字面的含义悟及其反面的本意,从而发出会心的微芙。反语是造成含蓄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

七是运用好双关。一是谐音双关,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双重意义,使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产生不谐调交叉。谐音双关以语音为纽带,将两个毫不相干的词义联系在一起,使观赏者通过联想领悟艺术家的幽默感。二是语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本义和转义),使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彼此之间产生了双关。有些词语本无多义性,但在特定条件下受上下文影响,也可带有某种双关的含义。语义双关的修辞格式以语义的关联为纽带,利用本义和转义的差距造成幽默语言交叉,产生了含蓄的幽默效果。

八是运用好引伸。词义引伸作为修辞格式,是比喻的特殊运用形式。在幽默语言交叉技巧手段中,词义引伸通过词语的本义和转义的人为交叉,产生出丰富的联想和暗示,造成了清晰的幽默感。在这种情况下。词语和语句通常是形式固定的习用形态,其本义或已消失,或已被淡忘、放弃。因此,当业已约定俗成的转义与重新引伸出来的本义相交时,就会产生新鲜、独特的幽默意境。

会感谢的孩子赢得好感

感谢是一种给予我们帮助和爱的人的最真诚的感激。家长在千方百计提高孩子智商的同时,不要忘了同时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其中包括如何“感谢”。

让孩子学会感谢,这有助于孩子好的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一生都受益。让孩子学会感谢,感谢生活中的每一点关心和帮助,感谢社会的每一点给予,学会说“谢谢”。感谢能温暖心灵,消除隔阂,给人以更多的快乐和勇气;感谢能驱散寂寞,缓解痛苦,给人以更多的友情与温馨;感谢能使生活中充满更多的欢乐与幸福;感谢能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善意与宽容。让我们学会真诚地感谢感谢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露,每一个微笑,每一份关爱;感谢生活中向我们伸出的每一双援助之手,还有每一颗真诚的心。让我们在感谢中奉献真情、拥抱欢乐,让我们在感谢中珍爱友情、拥有幸福。

感谢是人的一种美德,教孩子学会感谢,让孩子感激养育他们的父母,感激给予他们各种知识的老师,感激给予他们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哪怕是那些点点滴滴的事物。

(1)怎样教孩子学会感谢

教孩子学会感谢,首先要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小孩在前面跑,爷爷奶奶拿着书包在后面跟着;孩子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爸爸妈妈坐在一旁等着……这样一些看似平常却又发人深省的画面,应该引起家长的反思。过去我们的大多数家庭,孩子多、生活条件差,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深沉的爱,也就自然地接受着情感教育;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之每个家庭就这么一个宝贝,长辈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在情感上只懂得获取,不知道回报,形成了心中无他人,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父母如果只是无私的给予孩子关爱,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知恩图报的品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长此下来,结果会使他们缺少爱心,缺少责任感。

其次,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父母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比空洞无味的说教更有效,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家长不妨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带孩子去看看双方的父母,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姥姥把妈妈从小养大,所以妈妈必须孝敬姥姥,感谢姥姥的养育之恩。而奶奶是爸爸的妈妈。而且去双方父母家里所带礼物从不厚此薄彼,甚至有时我会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给老人选礼物。孩子上学后,遇到教师节或新年,不妨带孩子去给教师选一件礼物,但不是很贵重,那样会让孩子沾染世俗气。只要让孩子知道,老师为培养他们付出了很多辛苦,一定要记得感谢老师,当然也要会告诉孩子,对老师最好的报答就是做一个爱学习、懂礼貌的学生。

再次,要给孩子提供表达感谢之情的机会。习惯是养成的,只有不断地给孩子提供表现感谢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养成回报的习惯。例如,当家人过生日、节日时,提醒孩子说祝福的话,鼓励孩子为亲人准备礼物,如自制的贺卡、用自己的零用钱购买小礼物等来表达祝福和谢意,让他感受到给别人带来快乐时自己也是快乐的。一句话,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享受爱和帮助的同时还能充分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情。

最后,教育孩子记住别人曾给予他的帮助。平时,家长可以从众多的事情中,启发孩子回忆别人曾是如何给予他帮助的。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静静地和孩子谈心: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是如何互相帮助、彼此关爱的,每一个人都为彼此做了些什么,让孩子能感受到每个人对别人的付出有多大,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每个人都需要彼此的帮助。让孩子记住别人的帮助,学会感谢,他才会成长为关爱别人的人,成长为有责任心的人。

(2)教给孩子感谢的技巧

感谢是对别人的好意或某种高尚行为的一种回报,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语方式,应该掌握以下技巧。

一是掌握感谢的时机。别人为你做了一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同学借你一块橡皮;商店的营业员把你买的文具包扎好交到你的手里;你的同学转达别人向你的问候……,通常你必须要说声“谢谢”(或“多谢”)表示谢意。即使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领导对自己的下级,在这种情况下向对方表示谢意也是十分需要的。此外,当别人有了对你的某种好意,例如,陪你一起回家;帮你请假;为你倒开水;替你把书拿来……,而你并没有这种需要,你仍然要向对方表示谢意:“不,不要了。谢谢你。”“谢谢你,我不需要。”

二是给对方一个微笑。表达谢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说表示感谢的话,还可以向对方投去一个会心的微笑,或向对方友好地点点头,也可以向对方拱一拱手——用这些体态语表示谢意,有时更显得亲切。

三是要真情表达。如果你觉得对方给你提供的帮助很大、很重,只是说一声“谢谢”或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不足以表示你的谢忱,那么在说声“谢谢”之后,再加上一两句感谢对方的原因的话,借以表示你把承受对方的好处看得很重要:“真是太感谢你了,没有你的帮助,我真不知道我将如何是好。”“真不知道应该如何感谢你。你不但帮了我,也帮了我们全家人。”在感谢别人的同时要表现出这种真诚的感谢发自内心而非敷衍(可伴以向对方注视的目光或点头微笑)。这样,对方不仅觉得你领了情,而且会觉得为你提供帮助是值得的。

四是送份礼物。送份礼物并附上一张便条。只要你送的礼物能够非常适当地表达出你的感谢,送什么并不重要。一个老板请他的秘书去看了场一流水准的高尔夫球赛。为了投桃报李,她买了一个独特的礼物——一个高尔夫球棒的缩微模型,然后写个感谢的便条放在礼品盒里一并送给了他,老板收到后深感欣慰。

五是传达谢意。告诉别人你有多感谢他为你所做的一切,最后这话一定会传到给予帮助者的耳朵里去:“王玉这个人真好,她帮我安排了那次同学聚会。要是没有她,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当你的谢意通过第三者传到她的耳朵时,定会增色不少。

六是提供帮助。主动提出为帮助过你的人助一臂之力。比如,帮助校对一篇作文:“我来帮你干这事儿,甭客气,你帮我的次数可太多了。”

七是把握被感谢的反应。汉语的“谢谢”并不像英语“thank you”那样无孔不入,决不像有些人想象那样随处可用。假如你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当老师或学校领导当面夸奖你说:“你是我们学校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你真是我们的骄傲。”这时,你不能用“谢谢”作答,此时你最好的回答应该是“我其实知道我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我会更加激励自己,以不辜负老师和领导对我的期望。”你是一名优秀的篮球中锋,当别人夸你篮球打得好时,你同样不能说“谢谢”,你只能说“还差得远。不过我实在是太喜欢篮球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谢谢”,那就等于默认了别人对你的赞扬和夸奖。反而给别人一种不谦虚的感觉。此外,当别人向你道谢时,你必须作出反应。有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作任何表示,还有的人再用“谢谢”作答,这都是不妥的。最常见的口语反应是“不谢”“不用谢”“不必客气”。也可以使用体态语:向对方轻轻地挥一挥手,表示“不值一提”。如果别人对你感谢的话说得太多或太重,你也可以多说一两句:“你不要太在意,这根本不算什么。”“我很乐意帮你的忙。”要是能用开玩笑的口吻说“能为阁下服务,那是我的荣幸”,效果也许会更好。

会安慰的孩子赢得友谊

会安慰同伴也是一种能力。每一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特别是涉世不深的孩子,每当受到挫折时,可能都会伤心得流下眼泪,情绪也会很低落。面对他人的挫折和不幸,友谊的价值正好显现出来。

一天,5岁的安妮见妈妈在家里忙碌,便问:“妈妈,你在做什么?”妈妈答道:“我正为隔壁的史蒂芬太太烧一盘菜。”“为什么?妈妈。”妈妈告诉安妮:“因为史蒂芬太太失去了女儿,难过得心都碎了。我们应该照顾她。”妈妈又对女儿说:“安妮,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也许你也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安慰史蒂芬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