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缺乏母爱(或父爱),对爱的渴求没得到满足,是造成幼儿孤僻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给孩子更多的爱,尤其是当孩子感到别人都不理解他时,如果父母、教师能够体贴关心他,站在他的立场倾听他的心声,孩子很快就会跟你亲近起来,并且改变态度。在温和、亲密的环境里,孩子孤僻、不合群的心理会逐渐消除。
●让孩子与伙伴共同游戏
从小在成人的环境中长大,缺乏与同伴游戏的机会,这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因此,孩子3岁以后,有条件的话,家长应把他送幼儿园,让他过一段集体生活,这对于防止孩子产生孤僻性格是很有益的。没条件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也应为他创造与同伴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幼儿园里,对那些不合群的孩子,教师应吸引他们参加集体和小组游戏,在游戏中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同伙的信赖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有利于孩子克服不合群的心理障碍。
●树立孩子的集体观念
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懂得:个人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的准则,让孩子知道社会是个大课堂,帮助孩子在群体中树立集体观念。有些父母“替孩子做值日”、“为孩子不参加春游谎请病假”,这些行为实际上人为地拉大了孩子与集体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合群意识的培养,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势必会给孩子将来的发展留下隐患,反而害了孩子。
为此,家长要鼓励孩子为集体、为同学出力。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讲故事、念儿歌、绘画、折纸、唱歌等比赛活动,为他提供多“露面”的机会,使他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孩子多接触别班的孩子,在别班去找好朋友,让孩子体验合群的愉快感。
●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成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长大后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和谐地生活、劳动。因此,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从小多接触社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他们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交谈接触。孩子们在一起,他们通过询问、观察、了解,对社会有了最初步的了解,他们的探索愿望和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得到了提升,各种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合作活动中,孩子们相互间培养了互助互爱的感情。他们一起活动时相互制约,对培养自制力很有效。
●扩大交往范围
当孤僻的孩子能够接受别人与他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同亲戚交往,到同亲戚的朋友交往;从和一个同学交往,到同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对于严重孤僻不与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同比自己年龄小或低年级的学生交往,以显示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帮助孩子与他人建立友谊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正常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全的朋友氛围。父母在矫正孩子孤独症的时候应强调这样的观点:“缺乏真正的朋友才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可以通向心灵的。”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早就一再强调过的。孤独是人类的不健康的情绪情感体验,战胜孤独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正常发展的前提。
●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许多孤僻的孩子着迷于一些缺乏社会交往、社会交流的兴趣。如玩游戏机、看电视等,对周围的东西不闻不问,对社会、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不参与的态度。家长有必要中断孩子的这些着迷的爱好,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孩子陪同父母外出采购、参与做饭或帮邻居取报、取奶、送信等,以让其与人进行交往及培养其助人为乐的品德。
●家长要和睦相处
和睦相处的家庭,使孩子生活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更好地感受家庭的温暖,让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父母要积极改善与孩子的关系,不要用伤害的语言或消极的语言来批评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每天抽时间与孩子游戏、散步、交谈、使孩子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心中得到爱的满足,建立安全感。
●消除各种不利因素
家长还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例如:有的孩子个人卫生较差,身上又脏又臭,因而小朋友都不喜欢他。对这样的孩子,成人要帮助他搞好个人卫生,把他打扮得干净利索,使小朋友对他转变看法。有的孩子在一次与同伴交往中受了委屈,玩具被抢走了,甚至还挨了打。因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再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对这样的孩子,可以暂时让他独自玩一段时间,然后再帮他选择性情温和,懂得谦让的伙伴一起游戏,使他重新产生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同时还要教育他能原谅别人的过错。
怎样让害羞的孩子大胆开口
孩子在家里有说有笑,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泼,可家里来了个陌生的客人或是换了个环境,小孩就表现得扭扭捏捏,让她喊“叔叔”或“阿姨”更是退到了爸爸妈妈的身后,在很多场合,这种害羞的表现让爸爸妈妈很尴尬。
小孩的害羞,其实只是对陌生的客人或环境所产生的回应,虽然害羞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孩子过分害羞,也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妨碍孩子正常社会交往的发展。时间长了,害羞的孩子还会表现出内向、沉默、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爸爸妈妈应该鼓励孩子跨过害羞这道影响人际交往的障碍。
害羞是影响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凶手”,它直接导致孩子不敢面对他人,不敢当众讲话。欧美国家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公众讲话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举止大方、谈吐自如、个性活泼、心理健康,公众讲话训练所带来的自信积极的状态对于孩子学习、做人、做事,与他人沟通,与他人合作都会起到极大的作用。而且,公众讲话训练培养出的孩子从容不迫、临场不慌,习惯登台、善于表现的个性,对他今后的成功将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切不可以轻视这个问题。
(1)造成害羞的原因
害羞,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正常焦虑现象。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孩子的先天素质。有的孩子在身体发育方面有缺陷,通常会变得比较敏感和害羞。有的孩子先天气质内向、孤僻、胆小,喜欢安静独处。另外,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孩子害羞与否与文化差异有关。例如,中国的孩子比美国的孩子更害羞。
●父母的教养态度。父母对于孩子过度保护或者家教过于严格,都可以造成孩子害羞。过于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不能应对环境的挑战,很容易演变成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产生害羞情绪;在家庭管教过于严格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经常有退缩行为,如:内向、顺从、信心不足,害怕参与社交场合等情况出现,因而导致越来越害羞。另外,如果父母本身就很害羞,不爱参加社会活动,或者恐惧心强,孩子们也会受到影响。
●学校环境。孩子的成长,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人缘也好,孩子在学校表现出很自信。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往往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责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害怕、羞怯的情绪,总觉得比别人差,不敢与他人交往,用一种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失败经验的影响。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孩子们以往的失败经验会令他失去自信,甚至产生恐惧,以至于孩子一遇到类似的情形就胆小、害羞,甚至紧张退缩。
●缺乏自信心。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能力平平之辈,因此他们在交往中没有信心,患得患失。长期的谨小慎微不仅使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使他们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种低估自己的认知偏差常常是导致害羞的最重要的原因。
(2)如何克服孩子的害羞心理
●巧让孩子开口说话
在超市、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让孩子多开口和陌生人交流也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不过,爸爸妈妈要耍点小“花招”。例如,陪孩子去商场买玩具时,让他自己对营业员说:“我想买这个玩具,请问多少钱?”如果孩子不愿开口,就不买玩具。一开始,他不好意思说的话,您就先说一遍,让孩子学着再说一遍,不管孩子说得好不好,声音够不够大,您都应该鼓励他。说得多了,孩子就习惯了。在鼓励孩子开口说话的同时,您也可以教他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这样,人们会更喜欢您的孩子。对孩子来说,也增加了开口说话的自信心。
●越早自理越不怕生
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那么应该反省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的保护?过多的保护和代劳只能束缚住孩子的手脚,时间长了,孩子就变得不爱探索新事物了。
孩子到了2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培养他的自理能力,从一开始的自己睡觉,到自己上厕所,自己刷牙洗脸,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等。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比那些“父母包办”的孩子更活跃,更愿意探索陌生的人和事。
●鼓励孩子
害羞孩子的性格并不是不能改变,但首先依赖于父母的态度。家长要承认孩子害羞的事实,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或操之过急。有的家长对孩子害羞胆怯过分关注,严厉要求孩子,导致了孩子畏缩不前。家长爱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的各种特征,要知道,害羞不是病,只是缺乏社交技巧而已。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去做,当孩子取得了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逐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平时,不要在别人面前给孩子戴上“这孩子就是害羞”之类的“帽子”,这种定性的话只会起到负面的强化作用。时间长了,孩子会以为他就是害羞的孩子。
●让孩子当“小司令”
害羞的孩子在一群孩子中往往不“出挑”,因为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躲在别人的后面。因为害羞,他会失去在人前表现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少了,孩子更害羞了。这是一个很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恶性循环。
不妨找几个年龄比孩子小的小孩,让他们和您的孩子一起玩。您的孩子虽然害羞,但因为比其他孩子年龄大,游戏中他就会处于主动的位置。不管是玩什么游戏,出什么主意,他都会自然地成为孩子中的“小司令”。
●对孩子多些关心
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就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他们来讲,参加社交活动是一件恐惧的事情。家长应多关心孩子,当孩子情绪不安时,要拥抱一下孩子,让他不要感到害怕;当孩子遭受挫折时,也要先安慰他,与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生活环境。当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时,不要强迫孩子一下子落落大方,小心帮助孩子应对,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千万不能经常用“胆小鬼”、“废物”等字眼骂孩子,也不要经常对孩子指指点点,或者经常讽刺、挑剔孩子,以免挫伤他的自信心。家长还应对孩子身上的每一点进步,加以鼓励和适当的赞美。
●从孩子害羞的原因着手
孩子害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认识到孩子害羞的真正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受到影响,改变自己的性格。家长平时可以多听一听孩子讲自己担忧和关心的事情,尽可能对的为孩子提供有用的信息,引导孩子解释和认识事物,从容应对即将面临的新生活。
●设计情境训练孩子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列出三四种常常使孩子感到羞怯的情形,如在班上发言、与异性同学讲话等,坐下来共同研究。
可与孩子共同编造一个场景,如:几个同学商定课后去吃烤肉,孩子很想去,可与其他几个孩子又不十分亲密,怎么办?这时,可让孩子同几个伙伴一起走,和其中的一位搭讪说:“我想和你们一起去,行吗?”但事先要想到自己可能被人拒绝,这样一旦真的被拒绝,也就无所谓了。
再为孩子列出一张“克服羞怯”的训练表,注意不要让孩子冒太大的风险。例如,向警察问路、课后向老师请教问题、赞美别人穿的新衣服。
●以赏识教育为主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胆怯的孩子更需要。他们本身就自责,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预见的是自己不行的,如果这时给他一些鼓励,增加他的勇气,他会把事情办得很好。
将中西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作一下对比,就会发现显著的不同之处。西方的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对于“你太杰出了”、“你很伟大”这样的赞美之词,他们是从来不吝啬的;而中国的家长可能认为这些话太肉麻。西方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不会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在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有了好成绩,不能翘尾巴,要谦虚谨慎,多找缺点和不足。
有一位初中老师让孩子写一篇周记,说说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可是孩子交上来的周记,竟是不足多于优点,并且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找不到优点。孩子们找不出自己的优点,也许正是因为其个性长期遭到禁锢的缘故,假如学校培养出的都是那些找不到自己优点、缺乏信心的人,那么,这种教育还算是健康和全面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