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青少年健康四季(图说百科丛书)
20135100000009

第9章 四季保健(5)

饮食行业人员、保育员等,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肝炎后和肝炎疑似者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肝炎病人不能献血。

消毒:病儿的大小便、呕吐物和污水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一般按5:1的比例。大小便或呕吐物加入漂白粉后要充分进行搅拌,放置2小时以后才能倒掉。马桶不能在河中刷洗。

病人用过的碗、筷、注射器、针头等均应煮沸30分钟或用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时。

病人的剩饭、剩菜必须煮沸15分钟后才能倒掉。衣服、被褥、书报等可用O.2%的过氧乙酸喷洒或用福尔马林熏蒸24小时,也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

家具、墙壁、地面用3%的漂白粉液或5%的过氧乙酸喷酒或擦冼。

对肝炎患儿的膳食调理

应少吃油腻食物,忌酒及辛辣食物。不可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可选食一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及健脾去湿的膳食。可以吃一些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热量较高易消化的食品。肝硬化患者应限制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入。

对肝炎患者的隋志调理儿童患者少有情志因素,这对于疾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但较大年龄的儿童懂得关心自己的健康,难免有情志因素,故必须做好安慰、解释、疏导等情志方面的调理工作,使之能主动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休息

儿童天性好动,不大注意休息。患病后因纳差、摄入量减少,同时因毒素或病毒的作用,肝功能受到损伤,机体机能紊乱,不可过度活动,因此强调不管是急性肝炎或是慢性肝炎,活动期均应强制患儿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的消耗量,有利于保护肝功能和整体机能的恢复。

要密切注意病隋变化注意有无异常精神状态,黄疸是否加深,对重症肝炎患者应注意观察神志、精神、面色、呼吸、脉搏、血压及皮肤瘀斑等的变化,并注意观察其呕吐物、大便情况及尿量的多少。

对烦躁、昏迷者应有床架或软带进行肢体束缚,保持眼、口腔清洁卫生。对昏迷患儿应勤翻身,保持臀部干燥,防止褥疮。皮肤或注射部位较大瘀斑者应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或皮肤坏死。

手足口综合征手足口综合征简称手足口病,首先见于新两兰、加拿大,1957年发现68例,并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一16(CAl6),以后在英、美等国发现本病,日本1963年首先在东京发现2例,以后多次流行本病。我国1981年首先在上海发现2例,以后在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广东、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均有报道,天津1983年首次发现并造成流行。

本病是病毒性发疹性传染病,现已查明,由多种肠道病毒所致,主要病原体为CAl6和EV71两种病毒,临床上以手掌、脚掌和口腔发生特殊的圆形疱疹为特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大多发生在春末夏初,7月达到高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1—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密切接触者及成人也可发病,传染性仅次于水痘,一般预后良好。

病因

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于内蕴湿热、外感时邪昕致。

临床表现

起病见有发热、流涕、咽红等风热征象,约1~2天,热退疹出,皮疹见于手掌、脚掌和口腔,偶尔见于面部、胸背或臀部。

皮疹呈红色斑丘疹,但速变水疱,疱色白而透明,1~2天则破溃而形成小溃疡面,疱周围色红而痛。

病变见于口腔者,疱疹常可分布于口内膜、舌边、咽峡等部位,破溃后则出现流口水不止、厌食、烦躁、大便不调等征象。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解毒为主,结合病情可用清热、化湿、凉血以及养阴益气等方法治疗。

中成药疗法万应丸

清热解毒剂,疱疹期服用。每次5丸,每日2次。

小儿清热片清热消炎,解毒镇惊。每次2片,每日3次。

六应丸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心脾积热型。

外治疗法

石柏粉

由煅石膏、黄柏、蛤壳粉、白芷、黄丹共研细粉,油调外敷,用于疱疹多而痛痒甚者。

立效饮

黄连、细辛、玄明粉,共研细粉。

用于口腔疱疹破溃,取少许药粉干点患处,每日1~2次。

锡类散

适用于重症,吹口腔,日吹2~3次。

冰硼散

适用于轻症,吹口腔,日吹2~3次。

预防及护理生活要管理好,疱疹期宜安静休息,不带患儿外出,以减少再感染机会。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酸等刺激性食品。

可熬绿豆粥、绿豆汤冷饮,可加少许冰糖饮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注意卫生,保证皮肤及口腔的清洁,若疱疹破溃可涂1%龙胆紫药水或黄连水。

饮食要调剂好,口腔疱疹严重时可影响孩子进食,所以要给孩子增加营养。

多喝开水,进流质食物,温度适当,注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讲究饮食卫生,保护脾胃,及早治疗食物淤积和便秘。

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本病流行期间最好不到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

秋季

秋季的保健经过夏天的曝晒,我们迎来了凉爽的秋天。

秋高气爽,落叶飘飘,人们沉浸在如此美景中,一发不可收拾。俗话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一年四季中,春夏是阳长阴消之时,所以春夏养阳最好。而秋冬是阴长阳消之时,所以秋冬应以养阴为佳。这就是顺应大自然的趋势,因势利导,协调阴阳平衡,达到保健养生之目的。

秋季衣食住行秋季衣食住行虽说“春捂秋冻”,但也要适当,不可图方便,少穿衣服,“一场秋雨一场寒”,要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免感受风寒湿邪的侵犯。

秋天万物成熟,蔬菜水果很多,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时期,调养好青少年的身体,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医理论认为,肺为娇脏,最怕燥,而燥气又最易于伤肺,因而秋季最易肺燥阴亏,可能会出现口干鼻干、干咳少痰、便秘、乏力、消瘦,甚至干咳带血丝等症状。我们可以用“燥则润之”的方法,服用一些养阴生津的食品,如藕粉、杏仁、百合、荸荠、秋梨、蜂蜜、燕窝、猕猴桃、香蕉等,或用中药饮片麦冬、桔梗、甘草泡水饮用。中成药有养阴清肺糖浆、琼玉膏等。

如果出现肺胃津亏的症状,如口唇干裂、便干等,可以辅以各种蔬菜汁、果汁、梨汁等养胃津。还可以多吃一些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和块茎类蔬菜,如山药、土豆、番茄、红薯、南瓜、苦瓜、萝卜等。

总之,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水果类如秋梨、苹果、香蕉、葡萄、橘子、橙子、柚子等可以多吃一些;秋藕离、菱角、荸荠可以润肺生津养阴;山药、红薯、土豆可以健脾益肺,核桃、栗子、榛子、松籽、腰果、开心果可以增智健脑;

蜂蜜可以滋肺润肠以防便秘;银耳、百合、白果、杏仁可以润肺止咳。

以上这些食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美好的食物,让我们受益终生!

秋季要早睡早起,尤其是青少年,少看电视,最好不要太贪玩游戏机,上学的朋友则要温习好功课。秋季3个月更需早睡早起,收敛神气,保津敛汗,保护阳气,勿使耗散。

另外还要注意房间经常通风。平常可以打开窗户通通风,尤其厨房更需注意通风,以防吸人煤气、天燃气等有害气体而影响健康。

秋高气爽的季节,可以带孩子去郊外、农村、田园参加一些采摘活动,感受金秋时节的喜悦。

而且秋季可多参加室外活动,如步行、跑步、爬山、打球等,进行深呼吸,锻炼肺的呼吸:力能。

在蓝天白云下爬山、郊游、做深呼吸,是极其惬意的事,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秋季常见病的防治白喉

白喉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儿科传染病之一,随着儿童接种白百破疫苗的普及,本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但也不可忽视,所以我们仍将它列为重点讨论研究的论题。

白喉是由于感受流行疫疠之邪而致的一种急性肺系病变。临床以咽、喉、鼻等部黏膜上形成白色假膜,伴有发热、咽痛、犬吠样咳嗽、哮鸣、烦躁等为主要特征。重症病人可伴发心肌炎及神经麻痹。

白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各年龄均可感染得病,好发于8岁以下儿童,其中以2~6岁儿童发病最多。本病的潜伏期短则一天,长至一周,平均2~4天。本病的发病特点是起病急骤,传变迅速,而且容易传染。本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

白喉病人在潜伏期末即开始由呼吸道分泌物排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污染的物品、玩具等间接接触传播。食物和牛奶污染可引发流行。对白喉的易感性以儿童为高,新生儿因可通过初乳与胎盘从已免疫的母体获得免疫,感染者较少。

白喉属中医学中的“白缠喉”的范畴。

病因

内因:素体阴虚,胃有积热,这是发病的基础。

外因:气候干燥,疫毒时邪从口鼻而人,引动伏热,内外合邪而发病。疫毒时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病机

因为疫毒之邪从口鼻而人,直犯肺胃与肺胃积热上熏,而咽喉又为肺胃之门户,邪热上窜咽喉,炼津灼液,腐蚀喉膜,以致咽喉疼痛,白膜布生。出现于咽部的称为咽白喉,出现于喉部的称为喉白喉。

初期时,邪毒在表,故而可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疫毒上攻咽喉,则可在咽喉处出现白点,逐渐融合成条状或块状假膜(口腔黏膜由于炎症渗出,其表面形成一种灰白色的膜状物)…腐膜厚而满布者为疫毒深重;若扩展到气道,则阻滞气道,影响呼吸,引起窒息而致死亡。如果邪毒攻心,损伤气阴,症状可见心悸气短,脉结代或脉微欲绝,正不胜邪,精气欲脱之危象。后期常因热邪伤阴,脉络失养,影响吞咽功能,出现吞咽不利、声哑气怯等症状。

诊断要点

辨假膜形态:假膜范围小,限于扁桃体,即使咽部肿痛较甚,其邪毒较轻。假膜如若超过扁桃体,扩大到咽部和悬壅垂,则邪毒较重;如假膜范围广泛,可因出血而呈黑色,则邪毒炽盛。

看颈部肿胀:咽白喉在病情严重时出现颈部肿胀,属于邪毒炽盛的危重症候。

观精神面色:白喉虽发热不高,但精神倦怠,严重者可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标志着病隋进展或恶化。

预防及护理发现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直至白膜全部脱落,症状消失后两周或鼻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为止。

病人卧室要彻底扫除,空气要流通,衣沸消毒15分钟或用5%的来苏水浸泡1小时。

集体生活的儿童及保育人员。

检疫至鼻因培养阴性,或检疫7日。

预防注射:目前使用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

中药预防:土牛膝根30~60克或万年青10~15克,水煎服,连服5~7日。均有清咽解毒之效。

本病患儿不论病情轻重,都应卧床休息至少2周以上,有疫毒损心合并症者更应延长。

患者饮食应给流食、半流食或软饭,宜清淡多样,如菜汤、梨汁、藕汁、生萝卜汁等尤宜。白喉患儿血糖一般偏低,应适当多给新鲜而富有营养的食物。

秋燥

秋燥是感受秋令燥邪而发的一种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

以邪犯肺卫,损伤津气为特点,表现为咳嗽少痰、口唇鼻咽干燥、皮肤干燥。

本病多发于秋季。任何年龄都可发病。

一般本病较轻,传变较少,易于痊愈。

现代医学中发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或传染病,出现秋燥征象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及调护。

病因感受燥邪

秋令燥邪是引起秋燥病的主要原因。它形成于秋季气候干燥、久晴而不下雨、空气湿度降低之时。初秋时夏季的炎热未尽,加之久晴无雨,秋阳以曝,容易形成风热与燥之合邪。

到了深秋气候又转凉,久晴不下雨,秋风肃杀,容易形成风寒与燥之合邪。

儿童脏腑娇嫩、肺常不足,阴常不足。

由于儿童自身机体抗病能力不足,为燥邪侵袭提供了条件。加上寒温冷暖不知自调,抗病能力低下,故而容易感受燥邪币泼病。

病机

初期:本病初起多邪在肺卫。肺卫燥热之邪不解,内传于里,形成燥热伤肺,肺燥阴伤之症.司伴见胃肠燥热.甚则伤及肝肾之阴。

后期:出现邪去正虚或正虚邪盛。如果早期治疗得当,一般是不会发展到深入下焦(肝、胆、肾、膀胱)的地步。

诊断要点

季节性强,多发生于秋燥偏盛盛时节。

初期除具有肺部普通病症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津液干燥征象。

以肺为主要病变部位疴隋较轻浅,一般传变少。

单方、验方及食疗。徐长卿(中药)15克,放人暖瓶内,浸泡3个小时代茶饮,连用10~15天。具有滋肾润肺之功,适用于肺燥伤阴之咳嗽者。

芦根60克,生姜3片,水煎至500毫升,每日1剂,分3~5次饮用,连服1周。

具有辛温润肺之功,适用于凉燥阴伤之咳嗽者。

五汁饮:梨、荸荠、鲜芦根、鲜麦冬、鲜藕,各适量取汁,兑合而成,可饮之。适用于热病口渴或温燥咳嗽。

青萝卜洗净切成丝,加水煮汤,加点蜂蜜或冰糖当茶饮,可润肺止咳,适用于本症初期咳嗽。

百合杏仁粉:鲜百合3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百合、杏仁、粳米加水煮成粥后加入冰糖。每日2次,5日为一疗程。适用于干咳无痰、大便干燥者。

中成药

养阴清肺膏具有养阴清肺、凉血解毒、利咽止咳之功效,适用于温燥咳嗽者。

二冬膏

具有润肺生津、止渴之功效,适用于肺胃阴伤之咳嗽者。

秋梨膏: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化痰之功效,适用于肺燥伤津或久咳耗伤肺阴引起的咳嗽者。

麦味地黄丸:具有敛肺纳肾之功效,适用于日市燥肾虚之咳嗽者。

预防及护理。根据气候随时增减衣物,不要过暖或过寒,防止外感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