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气蓬勃的景象……草木生枝长叶,万物欣欣向荣。这时在经过冬天寒冷干燥的历练后,我们迎来了早春三月,温柔的阳光、盛开的花朵……这一切都令我们欣喜不已,忘f青地去感受春天。但春季天气变化不定,病菌、细菌繁殖旺盛,一不小心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因此,春季保健就十分重要了。
春季的衣食住行衣
早春气候乍暖乍寒,尤其气候变化多端,时有倒春寒,温差较大。因此,一定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
俗话“春捂秋冻”是有一定道理的。
也就是说,春天宁可多穿几天厚衣服,也不要急于脱冬装。
另外一点,春天着装既要宽松舒展,又要柔软保暖。由于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要“下厚上薄”。孩子出汗后要及时拭干,有条件的及时更换衣服,以免伤风。
食
春天可吃些葱、姜、蒜、韭菜,可祛阴寒而助阳气升发,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中医认为,人与大自然是相应的,是—个整体。
在一年四季中,春季应于肝,所以春天重在养肝。因为春天人体肝气易亢,肝旺则伤脾。因此,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可适量吃些大枣、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还要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油菜、莴笋、绿豆芽、蒜苗、韭菜等;多吃水果,如草莓、青梅、杏、酸枣、橙子、猕猴桃等,以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晚春气温逐渐升高,饮食应注意清淡,……’
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及辣椒、花椒、巧克力、羊肉串、烧烤类食品,以防大辛大热之品,造成体内积热,邪热化火,导致疮疡疖肿等疾病。
住
春天气候逐渐升高,皮肤血管扩张,而大脑血液相对减少,人难免有“春困”的现象。要注意让孩子早睡早起,勤开窗透气,每天可开窗两次,每次15~20分钟。要多眺望绿色植物。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冬去春来之时,在庭院或阳台上种些花卉,摆些盆景,使居室披绿,‘既美化环境又可促进健康。
行
春回大地,阳光和煦,暖风轻拂,空气清新,枝条吐绿……在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应多到户外活动,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家长可利用节假日常带孩子出去郊游、踏青、赏花,多走路、多运动,接受日光浴、空气浴,在花的世界和绿色的海洋中陶冶情操,修身养陛,以助青少年茁壮成长。
春季常见病的防治麻疹
麻疹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极强。病原体为麻疹病毒,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均属易感儿。
麻疹患者是其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6个月至5岁儿童多见,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舂季多见。
临床表现
前驱期:出疹前3~4天患儿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如高热、流鼻涕、打喷嚏、流眼泪,如果家长仔细观察,可见口腔黏膜白斑,叫做口腔麻疹黏膜斑,是早期确诊的主要依据。
出疹期:在发热后3~4天孩子会出现皮疹,按顺序—般是先由耳后发际开始,渐及额面颈部,再自上而下,遍及全身,最后达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疹色红润,逐渐加深,转为暗红;疹点高出皮肤,状若麻粒,疹间皮肤正常。出疹2~5天后,按出疹顺序的先后由上而下依次消退,也就是说,先出疹的先退,后出疹的后退。
麻疹是一种极易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果没有合并症,可以隔离在家疗i养,但如果合并肺炎、脑炎或病情加重,—定要去医院治疗。
预防及护理隔离患儿:与患儿接触者要隔离2~3周,控制传染源。患儿应隔离5~10天,对患儿可能沾染的用具进行消毒,并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患儿家人尽可能不串门,以防对易感儿间接传播。
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室内温度要适宜,空气要新鲜,避免对流风直吹患儿。光线要稍暗,谨避风寒。
充分休息,最好卧床休息,直至麻疹消退方可下床活动。
饮食易于消化而富有营养,以流食、半流食为宜,忌油腻味重食品。需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使疹子出透,有利于病毒的排出。
保持口、鼻、眼的清洁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目赤眵(眼屎)多者,用温开水轻轻擦洗,并可以用眼药水滴眼。
密切观察病情,如麻疹的透发情况、体温的升降变化、精神状态、呼吸等,防止患儿发生逆症。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染源主要是水痘病人,易感儿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后也可能诱发水痘。水痘全年均有发病,但冬春季尤为多见。
病因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10岁以下儿童约占90%以上。由于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易感者接触后80%~90%均可发病。所以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儿童机构容易引起局部流行,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
临床表现
前驱期:出疹前1~2天可有一些前驱期表现,如轻微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
出疹期:在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出疹,进人出疹期。皮疹开始为红色针头大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水疱、结痂。
本病因疱疹浆液清亮如水,疹形椭圆似豆,故称“水痘”。出疹6~8小时内变成表浅的水疱疹,疱壁薄,易破裂,伴有痒感。24小时内,疱液从清亮转为云雾状,然后疱液干燥而结痂。水疱疹通常直径2~3毫米,绕以红晕,待疱疹转干时,红晕随之消失。水疱疹转干后干瘪结痂,最后痂皮脱落,无疤痕形成。痂皮脱落的时间在出疹后5~20天,随皮肤受到的创伤深浅不同。
皮疹成批依次出现于躯干、头皮、颜面及四肢,四肢远端少见,呈向心型分布。由于皮疹不断分批出现,所以在一个水痘患儿身上可见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存在。
口鼻等处黏膜也可见到皮疹,甚至可遍及眼结膜、口腔黏膜、外阴黏膜。黏膜上水疱疹通常是破裂而歹不结痂,出疹期可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和伴有发热。
水痘的病情轻重悬殊很大,轻者患儿没有或仅有轻微全身症状,而重型患儿病情严重,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诊断要点
水痘的诊断并不难,我们可以根据流行季节和接触感染史,病人身上有各期皮疹,如斑疹、丘疹、水痘疹和结痂同时存在等特征,做出诊断。
预防及护理护理重点是保护痘疹,注意皮肤清洁,讲究卫生。痘疹未愈不可洗澡,若是擦洗健康皮肤,动作要轻,防止损伤疱疹。内衣要柔软,避免患儿抓伤疱疹,防止感染或湿渍成疮。
隔离患儿不少于发病后的两周。被患儿呼吸道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空气、被服、用具等利用通风、紫外线照射、日晒、煮沸等方法消毒。对于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
痘疹破裂浆液外流时,避免用手涂抹健康皮肤,可涂2%龙胆紫液。
保护易感儿童,平素加强体质锻炼,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不与病儿接触。
患儿应充分休息,供给足够的水分,饮食应易于消化而富有营养。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流行疾病,多见于春冬两季。中医称为“风痧”,因风疹出的皮疹细小如沙,又因为感受风热邪毒引起,故而称之。
病因
本病的传染源为风疹患者,由患儿的口、鼻、眼分泌物直接传给易感儿,也可经空气飞沫传播,多感染1~5岁的儿童,也散见于成年人。潜伏期10~21天。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前驱期:时间较短,约半天至1天,症状多不严重,易被忽视。一般可见轻度发热、咳嗽、流涕、咽痛,耳后、颈后、枕部淋巴结肿大触痛等。软腭上可见细小红疹,能融会成片。
出疹期:通常发热1~2天出疹。皮疹首先见于脸部,然后迅速遍及颈部、躯干和四肢,极少融会成片。皮疹形态多变。出疹第一天末,全身布满腥红色斑丘疹;第二天脸部皮疹消退,躯干部皮疹呈粟粉样丘疹;第三天皮疹消失,很少脱皮。少数病人不出现皮疹。出疹第一天后,全身症状很快消失。
本病—般较轻,很少发生变证,预后良好。
但是妇女妊娠早期(3个月内)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患儿,一旦染匕此病,极易造成胎儿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应引起重视。
预防及护理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当发现患儿有出疹前驱期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主要是耳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时,一定要提前隔离,以免感染他人。
流行期间,易感儿童及孕妇,特别是早孕期妇女应尽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以免传染。
易感儿童、婚前女子要接种风疹疫苗。
风疹患儿要注意卧床休息,防止交叉感染。
卧室空气要流通,但不可直接吹风受凉,防止复感新邪,加重病情。
患儿在发热期间应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忌食肥甘厚味食物。
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可用冷毛巾外敷、酒精擦浴等。
患儿皮肤瘙痒时,切莫用手抓挠,以免皮肤破损感染。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高热惊厥及变证。
此病虽然一般预后良好,很少发生变证,但也不可大意.一旦出现变化,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猩红热
本病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布发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主要特征。因肌肤布发痧疹,鲜红如丹,而称“丹痧”。其他尚有因咽喉肿烂,而称“喉痧”、“烂喉痧”、“烂喉丹痧”
等;又因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中医又称之为“疫喉痧”、“疫痧”、“疫疹”等。西医则称之为“猩红热”。
病因
本病多见于温带地区的冬春两季,与天气寒冷、生活在室内时间过多,而室内空气又不流通和阳光不充沛有关。传染源为猩红热病、链球菌咽峡炎病人与健康带菌者。人群普遍易感,以3~15岁儿童发病居多,尤以3~8岁多见。通过直接与病人或带菌者接触,带菌飞沫经吸道传外。
此外,病菌可通过污染的玩具、日用品和食物等经口传播,或通过皮肤创伤入侵,后者称之为外科型猩红热。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抗生素使用之前,常呈周期性流行,死亡率很高。近几十年来,由于应用抗生素治疗,发病率逐渐下降,病情也日趋缓和。
本病的预后多属良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是可以很快痊愈的,个别患儿疬活可发生心悸、痹症、水月中等变证。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般为1~7天,平均2~4天,外科型较短,约1~2天。
●前驱期:起病急,骤起发热,体温高低不一,轻者38℃~39℃,重者高达39℃~40~C以上。同时伴有咽痛、呕吐、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检查见咽部、扁桃体充血水肿明显,表面往往有散在点、片状渗出物。软腭处有细小密集的红疹或出血点。舌被白苔,舌央和边缘红肿,突出的舌乳头也呈白色,称为白草莓舌。患儿起病4~5天时,白苔脱落,舌面光滑鲜红,舌乳头红肿突起,称为红草莓舌。
出疹期:大多患儿在病后12小时内出疹,有时可延至2天。皮疹先发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很快由上而下遍及全身。皮疹特点为红色细小丘疹,呈鸡皮样,抚摸时似砂纸感,皮疹密集,点疹间呈一片红晕,偶然仍可见正常皮肤。用手指按压皮疹可褪色,暂呈苍白色,10秒后又恢复原状,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出疹期间继续发热,待皮疹遍及全身后,体温逐渐下降。
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体温正常,一搬情况好转。皮疹消退后—周开始脱皮,先从脸部糠屑样脱皮,渐及躯干,最后四肢,可见大片状脱皮。脱皮程度和时间随皮疹轻重不同,脱皮期可长达40天。
极少数重型患儿发热可高达41℃以上,伴有出血性皮疹、烦躁、嗜睡、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或因中毒性心肌炎而出现休克,病死率高。此型患者近年来少见,但一定要引起患儿家长的警惕。胸闷心慌气短时检查一下心电图、超声心动等;有水肿的患儿可查一下尿常规,以防止心肌炎、风湿病及肾炎肾病等变证的发生。
其他外科型是因病菌由皮肤创伤侵人,可有局部急性化脓性病变,皮疹从创口开始,再波及全身。无咽炎和草莓舌。
此病的典型病例诊断并不难,主要是依据发热咽炎、皮疹特点及草莓舌等做出判断。如遇不典型病例,可结合检查结果诊断。
预防及护理本病若能及时得到诊断与有效治疗,—般预后良好。但若患儿体质较差、疴隋较重或延误治疗而出现败血症则病势凶险,需及时救治。少数患儿合并心肌炎、肾炎时需长期治疗。
要及时隔离患儿至少7天。儿童机构有本病流行,患有乳蛾的患者可按猩红热病症隔离治疗。对有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观察7天。
保护易感儿,在流行季节不到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疫疾。
流行期间,未患本病的健康儿童可服用大青叶、板蓝根等单味中药饮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对病者的分泌物和污染物要及时消毒处理,接触病人应戴口罩。
要食用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保证水分供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患儿要充分休息,有发病和出疹时必须卧床休息,保护咽喉,不要大声喊叫。退热和疹退后可以适当活动,但不可过于劳累。
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每日2~3次。
病后3周之内要观察患儿的面色和心脏、呼吸等情况,并检查尿常规,监视变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