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四季
青年,好比百灵乌,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有它的夜曲。
——康德
自然界有四季之分,人生也有四季,少年是春天,青年是夏天,中年是秋天,老年是冬天。所不同的是,自然界的四季过后,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而人生的四季则只有一次。
自然之四季,每个季节都是最美的,而人生之四季,每个阶段都是最好的。正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少年是勃发的春天,具有春的活泼。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充满生机,所以少年像一首诗歌,孕育着人生的希望。
青年是旺盛的夏天,具有夏的热烈。夏天,是生长的季节,朝气蓬勃,所以青年像一篇散文,展现出人生的风采。
中年是丰硕的秋天,具有秋的成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实累累,所以中年像一本小说,丰富了人生的内容。
老年是宁静的冬天,具有冬的安详。冬天,是酿造的季节,浓缩精华,所以老年像一部哲学,浓缩进人生的精华。
美国作家安·林德伯格夫人在《来自大海的礼物》中写道:“我现在正好50岁,年届中年……人到中年,或许条件已经允许我们还原自我。等待我们的将是巨大的自由。”说得太好了,她道出了人生秋天的富足和美好。
梁实秋曾说:“人的一生,最值得赞美的时代,是老年时代,因为老年时代是思想最成熟的时代。”萧伯纳也说:“6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有上千万字的著作,都是退休后写成的。84岁的他开始学电脑,85岁用电脑写作。歌德的名作《浮士德》,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是老年时的作品。齐白石、张大千等许多艺术家都是年过60以后才炉火纯青,步人大师殿堂的。
冬天总会到来,没人能抗拒年老,当我们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如果不把拿书的手伸直,就无法看清楚上面的字,大概都知道是什么到来了,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过程很早就开始了。人们不是从40岁或50岁才开始衰老的,而是从25岁左右就开始了,但这就是人生。
从古至今,人类对长生不老的梦想从未停止,然而衰老和死亡却始终是人们心中最大的恐惧。人类没能做到长生不老,到80岁,有一半人已经死去;到100岁,只剩下百分之一;到100多岁,几乎每个人都死去了。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人类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最高寿命却没有多大变化。所有的医学奇迹、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没有能把这个极限提高。如果说年老是一种病,那么它似乎是不可能治愈的。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对人生曾经有这样的描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在此基础上,最终成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
当歌德年迈时,他这样描绘人生的各个阶段:儿童是现实主义者,青年是理想主义者,成年人是怀疑论者,而老年人是神秘主义者!
红衣主教斯佩尔曼曾说:“人生分为青年、中年和‘你看上去棒极了’三个年龄段。”
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
皱纹是岁月的痕迹,却不是衰老的标志。
你害怕自己衰老吗?当然,衰老是人生最大的恐惧之一。人人都怕老去,人人都将老去,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是,年老不等于衰老。年老是一种成长,它使人变得睿智,而衰老是一种退化,它使人变得无能。我们要学会拥抱年老,抗拒衰老。
同样,年轻也不等于青春。年轻是一个年龄阶段,它是短暂的;而青春则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长久的。年轻人不意味着享有青春;老年人也不意味着失去青春。
衰老先从心开始,心若不老,人亦不老,孔子早就道出了抗拒衰老,保持青春的秘密,那就是“学而不知老之将至”。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那篇著名的短文《青春》中,关于青春和衰老有句非常经典的话:“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光,衰老也不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岁月能使皮肤起皱纹,但如果失去了热情,心灵就会起皱纹。如果内心满是悲观和恐惧,即使只有20岁也会衰老;如果内心满是乐观和勇气,即使到了80岁也会年轻。
《纽约时报》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健康老人的头脑,与年轻人一样富有活力。这一结论是通过对21岁至83岁的人进行大脑断层摄影做出的。老人医学权威赛依博士也指出:“一部分人的精神功能,在六十多岁时开始衰退,多数人是在八十多岁明显衰退。但参加社会活动的老人,精神功能不仅没有衰退,反而有所增强。”事实证明,那些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大脑要比生理年龄年轻得多。有些85岁高龄的老人,神经传导速度竟然跟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差不多。
我们都知道,神经传导速度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那究竟什么原因让这些老人拥有年轻人一般的神经传导速度呢?原来这些老人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他们有的是商人、有的是艺术家,来自各行各业,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这可能会使我们产生一个疑问:究竟是好的身体素质帮助他们成就事业,还是事业上的成功使他们突破了生理极限呢?其实,这两者之间没有很大关联,而是这些原本平常的人,挖掘了自身的潜能,结果不仅成就了事业,也获得了持久的健康。
由于每个人的衰老速度不同,所以人们的生理年龄有很大差异,许多60岁的人有着一颗40岁的心脏,也有许多30岁的人,却有着60岁的心脏。
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只代表了一个人已经度过的岁月,却不能说明一个人还剩多少时间。就像我们购买的汽车一样,购买日期和行驶里程,并不能完全反映车况和使用寿命。事实上,最能反映一个人真实年龄的,是他的感觉和生活方式。
过去,医学家认为动脉硬化和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是年老所致,现在已被证明这是错误的认识。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年仅7岁的肥胖儿童已经开始有动脉硬化。研究人员检查了100名肥胖儿童,发现他们不仅出现颈动脉硬化,而且有糖尿病倾向,他们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也较高。统计数字表明,老年痴呆症也呈现年轻化趋势,最近20年来,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年龄提前了10岁。
伟大的智者赛切尔曾问道:“你真的明了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吗?你是处于人生最后的低谷,还是仍处在盛期?”“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那么你能活多久?”赛切尔提出了一个令人们深思的问题:“你究竟有多大年龄?”几乎所有人都想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年龄?在生命的沙漏里还剩下多少沙子?
岁月不会使人失去活力
科学研究证实:大多数象征衰老的变化,并非是由于岁月的流逝而产生。
当老年人身上出现各种病痛时,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它们归结为年老所致,似乎一切衰退症状都是无情岁月带来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人类的死亡很少是由于年老所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活到老死的年龄。
有一个流传的笑话:一位老人因为有一条腿总是痛,所以就去看医生。
经过简单草率的检查,医生断言腿痛是年老所致。老人不解地问:“但是,大夫,我另一条腿也同样衰老,为何它却不痛呢?”这位病人提出的问题的确令人深思。
不错,年龄的增长肯定对身体有一定影响,但也绝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认为年老是一切老年病的根源。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年轻人患了动脉硬化,而一些老年人却没有,不仅如此,许多健康的老人,比有些年轻人有更好的心脏功能、更大的肺活量、更久的耐力和更强的抗病能力。
因为年老与衰老不同。年老不会使人失去活力,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会变得更加睿智。而衰老却是一种能量衰竭状态,甚至表现出身心的疾病症状。对衰老影响最大的不是岁月的流逝,而是对人体能量的过度消耗。
失去了年轻岁月,不等于失去青春活力,因为活力是一种生命状态。一个年轻人可能是暮气沉沉,一个老年人也可以是生机勃勃。人的活力是不会随着岁月而消失的,因为它是探索精神与欢乐心态的产物。
为什么人们感到有些老年人缺乏活力呢?因为年轻人总是大胆地挑战新事物,而大多数老年人却总是慎之又慎,其实不愿开始新事物,本身就是缺乏活力的表现,同人的年龄无关,也不是由于年老所致。那些勇于挑战新事物的人,大多富有健康活力,也不太容易衰老。正如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巴曾说过:“不忘记开始的人不会衰老!”
一般人都认为,大脑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这种看法没有错。事实上,人的衰老从十几岁就开始了,对于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人来说,谁都不会相信自己正在衰老。然而,据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家洛信博士说,18岁后,大脑细胞的数量将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人脑细胞死亡的速度不同,对脑细胞死亡较快的人来说,60岁就可能变成痴呆;但对于脑细胞死亡较慢的人来说,80岁仍然可以思维敏捷。
实际上大脑功能的衰退,大多不是由于是由于思想懒惰造成的。研究发现,人们看电视所需的大脑能量比看一堵墙还要少,大脑如果不善加使用,就会逐渐丧失功能。医学家们提出了保持大脑活力的方法:经常写日记、学习新的语言、坚持某项运动、保持社会交往、学习一种技能、从事创造性工作。
此外,压力也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每一种大的压力都能让人衰老8岁;离婚、贫困和失业三种压力加在一起,可以使人衰老32岁。但如果能有效释放这些压力,则可以让人只衰老两岁。所以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学会释放压力,可以大大放慢衰老的速度。
退休与年龄无关
美国科学家经过长达26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无所事事是最容易诱发疾病的,那些晚退休的人更容易健康长寿。除非你能善用那些闲暇的时间。否则它们对你的健康来说是危险的。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许多人退休后的时光几乎和工作的年头一样长。长久以来,60岁一直被人们奉为人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从忙碌工作向悠闲生活的转折。其实60岁只不过是日历上的一个日子,在人的生理、心理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