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的10大真相
20132100000002

第2章 自我管理(1)

假相:管理从管理下属开始。

真相:管理从管理自我开始。

管理的起点

最近我主持了一些培训课,其中一个主题是《管理的起点》。在一次课上,我问参加培训的经理人这样的问题:在现在的职位上,哪些人是你管理的对象?我请两个人在黑板上写下答案。

一位是电话销售团队的主管,她的答案很简单,只有“电话销售员”。另一位是培训经理,他的答案是“自己”、“老板”和“下属团队成员”。这个答案更上了一层楼,但是还没有穷尽千里目。

我们必须站得再高一些,把复杂的管理世界看成一份微缩地图,才能理清错综的路径,找出管理的起点。

管理最明显的维度是向下管理,就像销售经理要管理销售员,但是这还不够。那位培训经理知道还有向上管理老板和向内管理自己的两个维度,但是仍然不够。

管理一共五个维度:向下、向上、向内、水平和对外。

任何一个经理人的工作,都包括这五个维度,重点可能不同,但是五维俱全,相互影响。

比如销售经理,工作重心是对外的那一维,也就是管理客户。但是销售经理必须对营销、客户服务、产品、财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水平管理,才能管理好客户。

又比如培训经理,工作重心是水平的那一维,包括了解其他部门的培训需求,对培训课程进行内部营销等等。

同时,培训经理也要对外管理,管理外部的培训供应商,以及管理客户一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培训员工加以满足。

维度之间的联系很复杂,单独看任何一维也不简单。

就说向下管理,即使你的下属只有三个人,你要管理的就不仅是你和三个人之间分别的关系,还有其中两个人形成的组合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份多维的地图上,管理的起点是自我管理。原因有三点。

一、这是最基本的一维。你可能没有其他任何一个维度,但是你一定有自我这个维度需要管理。

二、这是影响其他所有维的一维。对其他任何一维的有效管理,都基于自我管理。

三、这是经理人最有控制的一维。只有在这一维中,你投入的100%的努力才可能有100%的收获。

自我管理,经理人从这里出发。

管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人如是说。

但是,哲人没有具体说怎么认识你自己。

“管理你自己。”1999年,管理大师德鲁克发表文章说。大师深刻而务实,终于向经理人说清楚了怎么认识你自己,而且把“认识”上升到了“管理”的高度。

怎么管理你自己?德鲁克说,你要问自己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的长处是什么?

很少人真正知道正确答案。你应该向周围的人寻求反馈并加以分析,发现自己真正的长处,然后努力完善自己的长处。同时,找到那些妨碍了自己发挥长处的地方,比如轻视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某种重要的技能,或者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应有的礼貌,把它们改掉。

第二个问题是,我做事的方式是什么?

就像人的长处各有不同,做事方式也各有不同。比如你是“读者”还是“听者”?“读者”喜欢看书面资料,“听者”习惯听口头汇报。又比如,你用什么方式学习?

最常见的是“听”和“读”,但是也有许多人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写”或“说”。

在做事方式这个大问题下,要问的小问题还很多。

比如,你是擅长团队合作,还是习惯单打独斗?你是擅长做一把手,还是习惯做副手?你是当决策者还是军师?

你是在高压之下越战越勇,还是在和平有序的环境下才能出色发挥?你是在大公司还是在小企业更能取得绩效?

关键不在于回答这些问题,而在于回答问题后能采取相应的行动。

第三个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人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价值观,如果二者冲突,你就难以发挥绩效。比如,如果你信仰内部培养人才而企业喜欢空降外援,你追求长期业绩而企业追求短期结果,你倡导突破性创新而企业愿意持续改善,就是价值观的冲突,而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回答前三个问题后,你才能回答第四个问题:我该去哪里工作?

或者,你至少知道你不该去哪里工作。知道该对什么样的工作机会说不,知道自己将以怎样的方式做一项新工作,并要求相应的预期和配合。

这时该回答第五个问题了,我该贡献什么?

要考虑到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形势的要求;二是基于自己的长处、做事方式和价值观,怎样能做出最大贡献;三是什么样的结果影响深远。

认识你自己之后,要付诸相应的行动,才是管理你自己。“实际上,”德鲁克说,“管理你自己要求每个知识工作者都要像一个CEO那样思考和行动”。

管理你自己,就是做自己的CEO。

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这是自我管理最重要的原则。平庸的经理人,把急事放在第一,总是忙忙碌碌,沦为压力的奴仆。

卓越的经理人,把要事放在第一,才能从容不迫,成为事业的主人。

先说“要事”。要事有两个标准:有长期的影响,或全局的影响。两种影响兼而有之,则是要事中的要事。

比如,销售经理帮助一个销售员谈成一个客户,在多数时候不是要事。而通过或培训技能,或改善销售流程,或优化激励体系,从而提高所有销售员的长期业绩,才是要事。不过,如果是帮助新销售员谈成第一个客户,或者帮助谈成一个长期客户的第一个订单,就是要事,因为有长期的影响。如果谈成的是业内的标志性客户,也是要事,因为有全局的影响。

要事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不过一般说来这些是经理人的要事:搜集市场信息、制定战略和目标、用人和培训、设定标准和规则、计划和总结等等。

再说“第一”。第一有三个含义:优先、集中、经常。

要事要优先做。面对不重要的急事和不紧急的要事,后者优先。原因很简单:既然前者不重要,做不做影响都不大。还有一个原因:不紧急的要事往往容易被忽略,所以要先做。

要事要集中做,留出整块时间来做。比如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的创始人、CEO贝佐斯说过,他每个星期二和星期四都尽量不安排会议,把时间留给自己。

他到购物中心购物,看看商场是如何展示商品的。他也花很多时间浏览自己的和别人的网站。而且,他利用这两天向人们致谢。他说:“有许多事情从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向人致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它又非常重要。”

要事要经常做,坚持做,定时做。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CEO乔布斯说,从17岁开始,他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去做你今天要做的事情呢?”当答案有很多次是“不”的时候,他就知道应该做些改变了。

对人生和事业的航向的每一次微调都不紧急,但很重要。如果不经常做,等到彻底偏离航线或者撞上冰山之时再想回头,就晚了。

从急事第一到要事第一,经理人才可能从平庸到卓越。

CEO怎样照镜子

你很可能没听说过柯伟思。他是博雅公关公司前任CEO,曾经郑重其事地建议其他CEO“买一面镜子”。

当时,博雅公司做了题为“CEO资本”的研究后发现,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是CEO,其声誉占了企业声誉的48%。而且声誉可以转化为效益。“非常受推崇的CEO”领导的公司,在三年内给股东的复合年度回报是13%,而不受推崇的CEO领导的公司是亏损的。

柯伟思对于想要提高声誉的CEO的建议很简单,就是每天照一照镜子。如果不喜欢镜子中的自己,就改。

你肯定听说过柯林斯。他是《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企业丛林中的珍稀动物“第五级领导人”的发现者。他发现,第五级领导人的重要特征就是有一面镜子,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就拿出来照一照,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两“柯”讲的道理是相通的。平时不照镜子,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更不会想到找镜子,即使想到了也找不到镜子。想当第五级领导人,先要准备好镜子,并且养成照镜子的习惯。

其实,形式上的照镜子,实质上是问问题。比如,柯伟思是这样照镜子的:“每天当我梳头或者刷牙的时候,面对镜子里的自己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掌管着数千人公司的CEO,你能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吗?”不过,柯伟思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克莱默看来还不够。

克莱默基于自己对失败CEO的研究,建议CEO每天做“自我审计”:第一,你是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头痛医头?

第二,你如何应答组织中的逆耳忠言?第三,你信任的人中是否有人敢于直言不讳?第四,你是否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第五,你是否在个人利益上贪心不足?第六,现在是不是该停下手头工作,想想是否该做别的事情,或者什么也不做?

你很可能记不住克莱默的六个问题,但是你肯定记得住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个问题。它们同样适用于今天的CEO:我为股东办事,有没有忠心耿耿?我跟合作伙伴来往,有没有诚信以待?我教导员工要做到的,自己有没有身体力行?

这三个问题,最后一个最重要。因为,“传”是CEO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忠”与“信”已经包括在CEO要“传”的内容之中。

因此,当CEO每天梳头或者刷牙的时候,面对镜子里的自己,问这样一个问题就够了:传不习乎——我教导员工要做到的,自己有没有身体力行?

管理者的传与习

管理学院的管理为什么老出问题?下这个结论、问这个问题的不是我,而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陆正飞。

他是2007年11月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这么说的。采访的由头,是该学院罢何志毅教授的案例中心主任的职务,引起强烈反弹,演化为该学院在半年内的又一起沸沸扬扬的人事风波。

上一起风波在半年前,因为光华管理学院解聘邹恒甫教授而引起。何志毅和邹恒甫,都把矛头指向院长张维迎,认为是他泄私愤、搞报复。

风波的是与非,我没有资格来谈论。不过陆正飞谈管理学院管理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他说:北大和其他高校的管理学院,管理问题往往是各个院系中最多的,管理水平也总是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