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20102900000020

第20章 影视艺术的若干类型(3)

间谍片、反特片等基本上是同一类型的惊险片。西方国家把描写间谍活动的惊险片称为问谍片,像《谍海群英会》、《海狼》、《007》系列片等均是间谍片。

而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则把破获敌特活动的惊险片称为反特片。如原苏联的《侦察员的功勋》、中国的《羊城暗哨》、《冰山上的来客》等,都属于此类影片的代表。

悬念片情节曲折,悬念突出,又有若干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的内容蕴含其间,对观众有很大吸引力。希区柯克因拍摄了一批高水平的悬念片,如《爱德华大夫》、《后窗》、《恐高症》等,享有“悬念大师”美称。

推理片是重在表现破案逻辑的惊险片。这类影片的重点不在表现破案人员的勇敢,而是强调破案过程中如何走出误区,以显示理性、科学的威风。典型的推理片有《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等。

探险片也是一种有魅力的惊险片,常常表现人与自然界的抗争、搏斗,同时肯定了人的正直、善良、助人为乐、勇敢、坚毅等高贵品质。像苏联的《蛇谷的诅咒》、美国的《冰峰抢险队》等。

13.风情万种的西部片

西部片也叫“牧童片”或“牛仔片”,是美国好莱坞特有的一种影片类型。

西部片以19世纪美国开拓西部疆土为背景,表现拓荒者的生活。以白人征服美洲大陆、掠夺屠杀印第安人,颂扬拓荒精神为主要内容。西部片画面大都是美国西部的荒山旷野、木屋城镇,一会儿是人马奔驰、尘土飞扬的景象,一会儿是酒吧或赌场里争风吃醋的格斗。

西部片中的人物大多善恶分明。正面人物或是头戴宽沿帽,身穿花衬衫、腰插双枪的牛仔英雄;或是主持正义,为民除害的警长;或是虽然生活放荡,但却见义勇为、心地善良的妓女。反面人物或是横行一方的歹徒恶棍;或是无法无天的私刑分子。土著印第安人则被描写成凶恶可怕的生番、抗拒文明的野人。故事内容千篇一律,结局也往往是好人必得好报,坏人终遭惩治。

最早的西部片是1903年埃德温·鲍特拍摄的《火车大劫案》。有声电影出现后,促使西部片摆脱了简单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使西部片在艺术上走向深化。约翰·福特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西部片导演。在他从影50年的导演生涯中拍摄了大量的西部片,其中最著名的是《铁骑》(1094)、《关山飞渡》(1938)、《搜索者》(1956)等。他也拍了一些非西部片的优秀作品,如《告密耆》(1935)、《怒火之花》(1940)、《青山翠谷》(1941)、《默默无语的人》(1952)等。他5次参加奥斯卡奖角逐,4次荣获奖项,成为好莱坞获奖最多的导演。在好莱坞,还有许多卓有成就的导演拍过西部片,如霍克斯的《红河》(1948)、奇纳曼的《正午》(1952)、史蒂文斯的《原野奇侠》(1953)等,都是西部片中的经典名作。

在20世纪60年代,反对越战、批判战争毁灭人性等主题从西部片中反映出来。1962年帕金巴导演的《午后枪声》,开始了反西部英雄形象的先例。影片中,一些西部英雄都成为无所事事的老人,小镇上的法律与秩序不再靠他们来维护,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1970年恶瑟·佩恩拍摄的《小人物》,改变了对印第安人的看法,这也是西部片的一大转变。过去告诉人们,是白人把文明带到西部;而这部片子却告诉观众,正是白人破坏了人类文化。影片中和蔼可亲的印第安老首领与野蛮凶狠的白人将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近几年,美国西部片中表现的那种个人英雄主义情绪,在一度衰弱后,又一次抬头。最典型的,就是兰博系列影片。主人公仍是西部片中的类型性格,但环境却从西部走向世界,一会儿在越南丛林,一会儿去尼加拉瓜沼泽,一会儿又到中东沙漠。1991年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与狼共舞》,是当今西部片中的最佳作品。它反映出美国人对自己历史的重新审视,表现出人们对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的印第安人的同情,这无疑给西部片赋予了更新的内容。

14.真实可信的纪录片

纪录片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生活作完整、准确实录与报道的影片,它恪守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和无中生有。纪录片是资格最老的片种。1895年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大门》等,就是记录生活实况的短片。

我国纪录片历史也比其他片种悠久。

纪录片可分五类:

1.时事报道片,亦称新闻纪录片,以报道当前国内外重要时事、新闻为内容,如《祖国新貌》、《国际见闻》等。这种纪录片时间性很强。

2.文献纪录片,亦称文献片,是具备长期保留价值的资料影片,可以介绍文物、考古、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能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做出重要贡献。如《云冈石窟》、《罗汉奇观》等。

3.传记纪录片,亦称传记片,但不同于故事片中的人物传记片,必须绝对真实,严禁虚构。此类影片专门用来纪录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等的生平业绩,如《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

4.风光旅游片,这是一种专门介绍城乡风光、自然景观、古迹名胜、民俗风情等内容的纪录片,具有地理学、历史学、民俗学、旅游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如《长城》、《云南民族风情录》等。

5.戏曲片(亦称舞台纪录片),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中国电影可以说诞生在戏曲的摇篮里。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将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拍成电影,成为国产片的起点。保存民族戏剧的精华,正是戏曲片的重要价值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50多个戏曲剧种的350多个剧目(包括折子戏)被搬上了银幕。如京剧《杨门女将》、《群英会》、《盖叫天的舞台艺术》等,昆曲《十五贯》,豫剧《七品芝麻官》,越剧《红楼梦》,黄梅戏《天仙配》,粤剧《搜书院》,川剧《水漫金山》等等。

戏曲片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电影与戏曲相结合的产物,将戏曲搬上银幕,传播范围明显扩大。第二,它是纪录片与艺术片交融的一种样式,运用电影手段增强了戏曲的艺术魅力。第三,是中外艺术交流的桥梁,既为外国观众欣赏中国戏曲开辟了渠道,又为中国电影民族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15.严格精确的科教片

科教片旨在传播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作用日益显著。科教电影的选题范围非常广泛,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题材被拍摄成影片。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技术经验、传授工艺方法、配合课堂教学等等,都是科教电影应尽的责任。

科教片要有严格的、精确的科学性,也要讲究艺术性。我国科教片样式甚多,有散文式的科教片,如《猫头鹰》;有纪录片式的科教片,如《鸟岛》;有喜剧式的科教片,如《车床的喜悦》;有童话式的科教片,如《知识老人》;有政论式的科教片,如《针刺麻醉》等。

根据拍摄的目的和特点,科教片可以分为四类:

1.科学普及片。指普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军事科学知识的影片,如《中国猿人》、《灰喜鹊》、《城市人民防空》等。

2.技术推广片。主要任务是介绍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是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的好教材,如《不停电检修电路》、《地膜覆盖》等。

3.教学片。为配合各类学校课堂教学而摄制的,是形象、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半导体导电原理》、《人的胚胎发育》等。

4.杂志片。是旨在介绍科技动态、信息的科教片,如《科学与技术》、《科技简报》等。

16.生动传神的美术片

美术片是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等的总称。人们通常视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为动画片的先驱,1888年,他制成了光学影戏机,1892年开始在巴黎放映早期的动画片。1907年,美国人斯图亚特·勃拉克首先采用“逐格拍摄法”,制作了第一批动画片。1910年法国人埃米尔·科尔制作了木偶片。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狄斯尼摄制了以米老鼠、唐老鸭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风行全世界。“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他们制作了我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美术片以绘画、剪纸、木偶、折纸等形式来塑造人物、刻画环境、表现故事情节。美术片不用真人实景,但需要演员配音。美术片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少年儿童,也常为成年人喜爱。

美术片取材广泛,真人不宜表演的童话、神话、幻想题材,美术片都可以得心应手地加以表现。美术片虽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但它仍可以运用变形、夸张、写意、神似等手法,从本质上反映人们的生活、感情、愿望、理想,这是美术片的独特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