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20102900000019

第19章 影视艺术的若干类型(2)

看电影的目的就是“被感动”不管从那方面“被感动”都行。但是,电影制作人谁都清楚,实实在在地用故事感动人是最难的一件事。你没有办法投机取巧,你只能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一个很感人的故事用电影表现得同样感人,或更感人。

作为演员,他要不是认真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细心体会角色,是很难骗倒观众的。观众在看剧情电影的时候,眼光最犀利,他们也在追求一种“真实”。他们要求的是人物和事件本身的“真实”。那些所谓有“表演艺术”的人拿“最佳演员奖”基本是在这类影片中。

其他种类的影片很像是“快餐”;而剧情片却像是“正餐”。同志们在观赏这一类影片时需要一些耐心,“正餐”跟“快餐”就是不一样。别不耐烦,慢慢去体会。好的剧情片真的会带给您很丰富的、回味无穷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往往是您在观赏其他种类的电影时不可能有的,就是别着急。

有的人吃一辈子“快餐”也活得好好的,但是如果您真想尝尝“正餐”,惟一的要求就是您塌塌实实地看。

8.通俗有趣的卡通片

什么是“卡通”?简单来讲,就是被极端化、简单化、程式化、脸谱化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举个例子,说到诸葛亮,你心中马上浮现出来的一定是那个头戴伦巾、手摇羽扇、穿着长衫的诸葛亮。因为你就见过这个诸葛亮,那个唱《空城计》的诸葛亮。诸葛亮就是卡通人物。

人们对那些他希望记住的人,进行“卡通化”处理是很正常的。比如张三暗恋李四几十年,为了在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还能记住李四,张三在一开始就把李四记成是一只总在“哇哇大叫的大胖猫”,因为这样才记得住!也就是说你的特点必须鲜明。如何鲜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极端化、简单化、程式化、脸谱化!这些总称“卡通化”。那么,这个人在别人的心目中才“活”起来,他就可以被代代相传下去了。至少,人类文学艺术中的那些光辉的人物都是被“卡通化”了的。

你去看中国的那些古典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等。

里面的很多人物,都被“卡通”化了。一说李逢,你马上想到手持两柄大板斧,满脸落腮胡子,总是哇哇大叫……如果他们不是卡通人物,这些书根本流传不下来。因为他们有特点,没有特点,别人记不住。

有一个动画片叫《三个和尚》。其实这三个和尚没有一个是人物,他们什么都不是,他们三个在一起,主要是为了说个事儿。

通常的定义是:卡通片就是动画片。上面唠叨了一大堆,就是要在这里说:卡通片不只包括动画片,也包括真人演出的卡通电影。因为卡通电影把人物进行了极端化、简单化、程式化、脸谱化的处理。比如,1997年在中国上映的《勇敢者的游戏》,就是卡通电影,更典型的卡通电影是《蝙蝠侠》系列电影。

除了对人物的设计进行上述“四化”的处理,在影片里,对人物的表演也同样进行了“四化”的处理。比如,在《蝙蝠侠》第三集中,吉姆·凯利扮演一个“出谜人”。他手拿一根精钢的手杖,在于完一件坏事之后,总会在境头面前拿一个姿势再走。这在其他种类的电影中是不可想象的。

卡通片大概还不大为中国观众所熟悉,但是,它是西方电影的主要卖座影片之一。有时候大家会有疑问,比如——像《蝙蝠侠》这样的电影,怎么会有那么高的票房?一般中国观众,看不出《蝙蝠侠》到底好在哪儿?这里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卡通电影在西方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在西方上了年纪的人,比如说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小的时候就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他们对卡通电影中这种极端化、简单化、程式化地处理人物,从小就熟悉并接受。也就是说卡通电影培养自己的观众起码有70多年了。中国观众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大闹天宫》小时候谁都看过,长大了就有真人演出的《西游记》,尽管那东西拍得并不怎么好。可是隔了这么多年,看起来还是乐此不疲。其实,人类从骨子里都是喜欢卡通人物的。

9.神妙莫测的科幻片

科幻片是电影史上最卖钱的影片类型。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最赚钱的10部电影中,科幻片就占了7部,它们是《侏罗纪公园》(1993年)、《独立日》(1996年)、《星球大战》(1977年)、《ET外星人》(1982年)、《迷失的世界》(1997年)、《黑衣人》(1997年)、《帝国反击战》(1980年)。

在1998年最卖座的10部电影中,科幻片依然占了3部,它们是:《世界末日》、《怪兽酷斯拉》、《天地大碰撞》。另有两部也有幻想的成分:《怪医杜利德》和《楚门的世界》。

科幻片之所以是票房的灵丹妙药,是因为它反映了电影的本质。电影本身表现的是“虚拟的真实”、“想象中的世界”。科幻片的可贵之处就是它能够把想象中的世界变得非常真实,让观众觉得确实有那么一个真实的世界存在着。科幻片玩儿的是硬碰硬的“真实”,这些具体的“真实”表现在服装、道具、场景上。

近年来的科幻电影在这上面花的钱是越来越多,画面也越来越好看。在“科幻电影”这一段,不必说太多,因为好看的片子太多了,而且喜欢看科幻电影的人,知识多、脑筋快,再多嘴多舌反招人讨厌。就只说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科幻电影的发展有一种“由远而近”的趋势。

最早的科幻片故事都发生在很远的地方,比如,在1902年,法国电影制作人乔治·梅里爱发现拍电影也赚钱,就去拍电影。他搞了一部很轰动的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描写一些科学家被装到一个大炮里发射到月球上去旅行,见到许多新奇的东西,比如:巨大的蘑菇、月亮女神、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奇形怪状的动物等等。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月球成为很近的东西,于是科幻电影就让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或者更遥远的宇宙太空。比如1968年,美国大师级人物斯丹利·库布里克的代表作《2001年太空漫游》以及1977年的《星球大战》。当宇宙和未来成为科幻电影的背景以后,科幻片自然就面临了回归。

近些年来的科幻电影,离人类越来越近,比如1996年的《独立日》,外星人打到家门口来了;1997年的《外星人人侵》外星人早就到了,就在地底下搞阴谋。同类题材的还有1997年的《黑衣人》等等。科幻电影已经跟现实世界交织在一起了。

10.荒诞离奇的恐怖片

“恐怖”产生于人们对熟悉的东西突然感到很陌生,有时这转变是在一瞬间,有时这转变的时间太短而使人觉得无法承受。

所谓“对熟悉的东西感到很陌生”意味着你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种你无法解释的“新”的东西,这种“新”的东西不断地出现:开始是你的抽屉在你不在的时候被打开了;后来发现有人在偷偷地看你的一本书;那天出门房上掉下的一块瓦差一点砸着你;床下不知什么时候多出了一把刀……这一系列的事件使你感到那是一种一步步向你逼近的危险,你会本能地寻求解释。

为什么会这样?你同样会去寻求某种“新”出现的东西去作为答案,比如,最近下班回家时总看到一个穿黑衣的陌生人,他到底想要干什么,而且总不让你看到他的脸。后来一切证据显示,有人会在某天的夜里11点钟上你的房间来杀你,你把楼下的李大爷叫上来给你壮胆,同时你把门窗紧闭。那个黑衣人终于出现了!他从街角一步步向你这里走来,手里不知拿着什么,——也许是一把刀!

你越来越紧张,手里的枪都被你手中的汗浸湿了。门终于打开了!那黑衣人的脸也终于露出来了!——那是一张像恶魔一样的脸!没等他说话,你手中的枪响了。黑衣人倒在血泊中……这时你才发现:那黑衣人手中不过拿着一个汉堡包,——哦!不是他要杀我,那么到底是谁要杀我?忽然,一声冷笑从后面传来,平时乐呵呵的李大爷手里攥着一把刀!那刀跟床下发现的那把刀一模一样!——原来是李大爷要杀你!

“恐怖”片有个不成文的原则:最终使你恐惧的人就站在你的身后!也就是说最不可能使你恐惧的东西就是导致你恐惧的真正原因。

上述说的“恐怖片”是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形式。以前的“恐怖电影”通常就是“鬼怪片”,用妖魔鬼怪吓唬人。现在,“鬼怪片”拍得越来越少,可能是吓唬不住人了。因为再恐怖也都是很具体的东西,不过是变形的脸、流血的眼、呲出来的牙等等。还有什么呀?没新鲜的了。其实,最恐怖的东西是来自人的内心,最恐怖的东西是无形的。所以本书介绍的恐怖电影主要是心理方面的恐怖片。

11.智慧幽默的喜剧片

和谐会使人产生美感,不和谐会使人产生幽默感。喜剧电影直接来源于人们对“不和谐”的嘲笑,这是人天性中的一部分。人们骨子里倾向一切井井有条,对脏乱差有一种天然的反感。

喜剧片有两种:一种是搞笑的;一种是幽默的。搞笑的需要明星;幽默的需要智慧。搞笑的想使你在电影院里就笑得前仰后合;幽默的想使你回家以后再“扑哧”笑出声来。

所谓“不和谐”就是别人都变你不变,应该变的时候你也不变。大家都不变了,你开始来劲了。如果你上班的地方周围每个人都是西服领带,就你天天裤衩背心,你就是笑料。如果你上班的地方周围每个人都是裤衩背心,就你天天西服领带,你还是笑料。再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总经理,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努着打扮。由于工作繁忙,你整天衣冠不整,你手下的员工每天倒是精神焕发。有一天,你终于被楼下新来的保安拦住不让进,他非说你是送快递的。大家在楼上看着就不管你,你又成了笑料了。

喜剧大师卓别林创造的那个流浪汉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和谐”的形象:小衣服、大皮鞋和灯笼裤,想起来就想笑。

人们喜欢喜剧片是因为那东西最容易接受,它能够使人笑。笑能使人放松,使人愉悦。当然笑必须是自愿的。

有时,生活中的笑是表演,是演戏,很累。人们并不喜欢在生活中总是演戏,强颜欢笑最难受。倚楼卖笑简直就是悲剧。喜剧电影如果好看,交口称赞大家都想去。这就比悲剧电影有人缘儿。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看悲剧电影。有的人觉得悲剧电影很沉重,他接受不了,不看也罢。但是喜剧电影就不会有这种情况,我还没有听说谁怕自己笑破肚皮而不敢去看喜剧电影的。

喜欢笑是人的天性,看别人出丑也是人的天性。在生活中嘲笑别人要付出代价,但是在电影院里嘲笑明星却没关系。只是声音不要太大影响其他的人看电影。不过,如果全场的人都在笑,只有你不笑也不太合适。或者,全场的人都在笑而你不笑,你也别生气。自愿的笑确实是真舒服。

搞笑的喜剧电影一定需要明星,因为有些人确实有着喜剧的天才。这种天才装不出来,比如美国喜剧电影明星艾迪·墨菲嗓门儿很大,精力旺盛,看着他在银幕上装傻充愣,你就忍不住笑出来,这不是每个明星都能做到的。再比如,喜剧明星吉姆·凯利各种出格的表演,总会有他的观众,别说他不如周星驰。

另外的一种喜剧片就是玩幽默,玩智慧。比如美国导演伍迪·艾伦的喜剧电影就是属于这一类。他有一部叫做《子弹横飞百老汇》。这部片子反映的是一个自以为才华横溢的编剧写了一出戏,后来被一个完全没学过戏剧的黑帮打手改得面目全非,演出竟然大获成功。最后,这个打手为了这部戏还送了命。通过这么一件事,伍迪·艾伦揭示了一个事实:一个本来哭着喊着认为自己可以干这件事的人,实际上,他干不了。一个对这件事一无所知的人,一旦接触上了,发现自己就是干这个的。幽默就产生于这种反差,也产生于角色的转换。当然,这部电影的讽刺与幽默不止于此。

搞笑的喜剧电影有点像冰镇啤酒,喝起来痛快;幽默的喜剧电影有点像干红葡萄酒加冰块,有回味的余地。各有千秋,当然混着喝也没事儿。

12.惊心动魄的惊险片

惊险片是一种描写人们在异常情况下经历各种现实的或虚构的险情的故事片。它具有情节紧张,富于悬念、情境奇特、引人人胜的特点。主人公常常处于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危险境地,而又能历尽艰辛而安然脱险。由于它的样式和题材的特定要求,一般较多地利用悬念、夸张等手法,使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矛盾冲突紧迫尖锐、场面惊险扣人心弦,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惊险片以惊险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因为惊险情节往往紧张多变,而且节奏很快,所以不适合表现人物过分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而主要在于表现人物临危不惧和机智勇敢的性格品质。

广义的惊险片包括侦探片、探险片、间谍片、悬念片、恐怖片、剑侠片、推理片、反特片、司法片等等。惊险片讲究悬念设置与情节的紧张曲折,常营造惊险的氛围,将正面主人公置于正义与邪恶反复较量的戏剧性境遇,使观众获得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审美快感。

侦探片以侦破犯罪案件为主要内容。1905年问世的《绅士歹徒赖夫斯》是世界上最早的侦探片。《福尔摩斯探案》、《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女侦探》、《最后的疯狂》等都是有特色的侦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