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个会说话办事的女人全集
20092800000032

第32章 凡事留有余地(1)

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有的,都是平等的人。所谓的好与坏,只是做人的方法不同。

做人其实就好比做事,做事追求成功,做人同样追求成功。而做人要做得成功,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努力。

关于做人有两个问题,一是做什么样的人,二是怎么样做人。

前者是个方向问题,由于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异同,各人所选择的方向会有所不同。

后者是个方法问题,世间万物相互联系,互有相通。所以,我想谈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人,或者说怎么样做人才能被别人所认可,获得成功。

做人,首先要把心态放正。客观积极地去看待事和物。有了好的心态,你会发现一切都有美好的一面。

要明确自己是生活的主体,如果你不往前走,谁又会推着你走呢?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对客观现实作些反应。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但我们不能保证别人也是用同样的心对待我们。我们对外界的种种应当保持一定的警惕。

做人应该知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应当为自己列一份清单:什么是我们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的言行。

当你做到了上面所说的,那么下面就来看看怎么样来追求做人的成功。

第一,多结人缘,少结人怨。

人缘好,才能办好事。人缘好,才能人气旺。所以,做人要留一手。注意多结人缘,少结人怨。莫让自己成了众人的靶子。等到有了困难的时候,更不会有人相助。

人脉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环,做人千万不要轻视这一点。

第二,及时进行感情投资,提防资源匮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感情收获关系。

中国是礼仪大国,讲究人情。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施恩与人,真情待人,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感情播种下去,时机成熟后定能收获许多关系,关键时刻定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第三,事留余地,人留退路。

给人方便,自己方便。做人不要做绝,做事要留后路。如果做人做得太绝,即使遇到凶险也不会有人怜惜你。他们会认为你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这样无形中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不要说出路了,恐怕连退路也没有。

李白曾说过:“人贵藏辉。”一个人如果锋芒太露就会招来怨恨与嫉妒,更容易树敌。聪明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刻意夸耀自己,不故意锋芒毕露,而是在复杂的环境中低调做人。

凡事要留有余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一枚硬币有两个面,同样地,任何事物都有两个相对的方面。其实换一个方位来说就是,我们做人不要太绝对,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女性也许会因为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加上认知方面的偏差,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布下陷阱,就是过于热心关注或议论他人的隐私。

在一家大型报业集团做财会工作的王小姐曾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身边的同事只要碰上什么麻烦的事情,她总是会积极热心地帮助,这原本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到了后来她老是禁不住地打听同事们的私事,比如谁谁建立了恋爱关系,谁家里开始闹矛盾了等,最糟糕的是她还把这些事情当做聊天的话题公开议论。就这样,同事们开始慢慢疏远她,就连年终的先进工作者也跟她无缘。

留有余地是一种心态。佛家有句话说:“心善如水。”刘墉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人们往往惊异于太阳的热力,而脚下的大地却有着更令人惊奇的热量。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许多的花才能破冰雪绽放;人情不暖,内心先暖,所以我们能够在尘世做一剂清流。”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往往能替别人考虑许多,因此也时常为他人留有余地。也许他会因为这样而失去些名利或财物,但与此同时,他却获得了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方的感恩!

留有余地是一种美德。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七次生擒孟获,最后却又放了他让他回去。有人会说,他傻不傻,抓一个人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放虎归山”!难道他真的傻吗?当然不傻,诸葛亮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余地,也给了孟获一条退路。深谙用人之道的孔明知道,要想让一个人才心甘情愿地为国效力,就要让他心悦诚服地降伏。果然,在第八次擒住了孟获后,他终于甘心归降认输,诸葛亮也由此留下了一段传世的佳话:凡事要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是幸福的另一种表现。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生存于这个世界,太过理智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人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人生的价值、美丽的容貌和巨大的财富,还有更重要的朋友、家人和爱人。如果一个人总是过于理智地去处理他身边的事,纵使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但他又失去了更多。后者的价值显然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试着用感性一点的想法来对待身边的问题吧,这不会让你损失掉什么;相反的,你甚至有可能会收获一份巨大的幸福!

凡事留有余地只是做事时的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它却能决定成败。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一丝余地吧,这是对人生最好的感悟!

在韩非子的《说林》中有这么一句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已。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工艺木雕的要领,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便把它给刻小了,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同样的道理,初刻时眼睛要小,小了还可以加大。如果刚开始雕刻时,就把眼睛弄得很大,后面就无法缩小了。为人处世,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遭遇失败。

闽南话中也有一句俗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处。意思是说与人相处,凡事不可做绝,要记得彼此留有余地,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见面,都不会难堪,不会尴尬。民间有许多俗语,如养儿防老,囤谷防饥;晴带雨具,饱带干粮。说的都是为明天留后路,留余地。

建筑楼群,要留出一席余地给花草,给绿树,给空气,给阳光。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便要留下一条名为缩水线的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而破裂。高速公路,每过一段里程,就要在路边留出一块余地,供有毛病的车辆应急停靠检修。狡兔三窟,留有余地逃生;得势不忘失势,留有后退的余地。强盛而不忘衰败,富有而不忘破落。甚至人情世故,恩怨是非,都得留有余地。

保护森林,是给自然留一份和谐的余地;保护湿地,是给水禽留一份生存的余地;退耕还林,是给树木留一份苍绿的余地;保护隐私,是给心灵留一份隐私的余地。树与树之间,留有间隔,才能长得茂盛粗壮;人与人之间,保持相应的距离,才能避免摩擦和纠纷,才能相处得更融洽。

批评人要留有余地,便是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表扬人留有余地,便是给人留下继续进取的动力。

人在社会,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留有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留有余地,才会有足够的回旋空间。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就是说连上天都会为每个人留有转机,留有选择的余地,更何况是我们人呢?

弹琴唱歌,余音绕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流水有回旋的余地,才会减少灾难;江河有涨落的余地,才不致泛滥成灾。

凡事留有余地,才能做到均衡、对称、和谐。凡事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从容、屈伸任意。凡事留有余地,才能为你以后的人生打造一片亮丽的阳光。

抛弃无谓的固执

只有抛弃固执,适时地变通,才是最智慧的人生。变通之法,就是指在处理各种事务时要善于变化和选择,而不应墨守成规和拘泥。

文学家萧伯纳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变通是天地间最大的智慧,是才能中的才能。变通,变则通。变通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变通是一种能力,具备积极向上的意义。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闩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扇门闩……

于是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满是补丁。于是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

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会关住自己。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只能将事情办糟。

一种思想历久不衰并不是好事,因为思想本身最终总是要变得陈腐的。不要死钻牛角尖,有时多元思维能带来奇妙的效果。此路不通,换一条路走一走,条条道路通罗马。换一个方向,就会别有洞天;换一个方式,就会茅塞顿开。固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头脑僵化更会影响办事效率。所以,在追求机遇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能盲目,要多听别人的意见。

人生在世,面对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变化,因循守旧是不可能进步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生也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人生不能一味地按着某种教条度过,不能固执地在一条道上走到黑;每个人必须具有一种求新求变的心态,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人生需要变通,变通才是成功的源泉。创新才是生命前进的动力。

与人交往保持距离

地球与各个行星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按各自的轨道旋转而不至于碰撞;机动车与行人分道而行,才保证了交通的安全。

哲人叔本华说:人就像刺猬,靠得太近,会相互刺痛;距离太远,就无法“取暖”。人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产生和谐的关系。

无论任何人之间都是有距离的,与人交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人就像刺猬一样,靠得太近,会相互刺痛;距离太远,就会无法“取暖”。

有句这样的歌词:“朋友多了路好走。”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人们也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交几个朋友总是会有益处的。

但是,朋友关系不像父子、夫妻关系那样,事关亲情和法律,也不像上下级之间,有制度和法律的约束,聚也容易散也容易。所以,交友不但要谨慎,而且朋友之间也应该随时保持距离,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自身,更是为了友谊的长久。

女人天生是感性的,对待一个事物往往因为太喜爱就会失去尺度。同时,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相处也是非常微妙的,在互相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女人都会有一个可以完全信赖和吐露心声的亲密无间的朋友,但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因为失去距离而伤害到彼此之间的友谊。

记得有一篇小说,说有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好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个结婚时,客人已经散尽,就剩下新郎和新娘了。这是一个美好的时刻,但是新郎却无动于衷,好像还在等着什么人。新娘终于憋不住问了新郎一声,新郎说他在等他的那位好朋友。新娘又羞又怒,抬手就给了新郎一巴掌。

小说当然不足为鉴,但它却提出了一个朋友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那就是,要适当地保持距离。异性朋友自然不必说,距离太近了容易使友情走偏,其实,同性朋友也应该防止过分的亲近。比如,想方设法打探朋友的隐私,随便插手朋友的私事并且乱出主意,随便翻看或动用朋友的私人物品,对朋友的妻子缺乏分寸感等,都是没有把握好距离的表现。

古人曰,“与朋友交,敬而远之”,敬也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俗语也说“过近无君子”,“有距离才会有美”,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保持适当的距离,是朋友的距离。换句话说,距离是朋友的氧气。

人与人之间,在还没到亲密无间的地步时,便是一条射线,前面的路地久天长。一旦亲密无间,就成了一条线段,那份交情就要进入倒计时了。

英国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朋友之所以不能永久,是因为我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把好事做尽,没有给友谊留下必要的生长空间。

小芳在多年的努力下,终于在单位掌握着一点小权,就因为她的“一点小权”,围在她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她也很随和,对她那些所谓的“好姐妹”无所不谈,她认为“朋友”之间就不应该有所保留,而应该坦诚相待的。于是,她在那帮“姐妹”、“朋友”的面前自然也就没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