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全书
20092700000052

第52章 涸辙之鲋

【原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监河侯曰:“诺②。我将得邑金③,将贷子三百金④,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⑤:“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⑥。周顾视车辙中⑦,有鲋鱼焉⑧。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⑨?’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11)?’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12),激西江之水而迎子(13),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14),我无所处(15)。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16),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17)!’”

【注释】

①故:因此。贷粟(sù):借粮。粟,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贷,借。监河侯:即魏文侯。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②诺(nuò):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③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

④子:您,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⑤愤(fèn)然:生气的样子。作色:脸上现出怒色。作,发作,发出。

⑥中道:道中,半路上。

⑦顾:回头看。辙(zhé):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

⑧鲋(fù)鱼:鲫鱼。焉:在那里。

⑨何为:做什么。邪:通“耶(yé)”:疑问语气词,相当干现代汉语的“吗”“呢”。

⑩波臣:海神的臣子。

(11)岂有:有没有。活:使……活。

(12)且:将要。游:游说。吴、越之王:吴: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越: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13)激:引(水)。遏阻水势,使它急流。

(14)常与:经常在一起的,这里指水。

(15)处:居住、存身的地方。

(16)然:则,就。

(17)曾:还,简直。索:寻找。枯鱼之肆:卖鱼干的铺子。肆:店铺。

【译文】

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人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辗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挣扎。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我经常生活的环境,没有安身立命之处。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样多的水就可以活下来了,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里找我!’”

【寓意】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诚心诚意、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延伸阅读】

成语“涸辙之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要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口渴以后再送水是雪中送炭,口渴喂水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将会感激不已,甚至终生不忘。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当过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既坏,兵乱间又损失不少,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很多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问他借。

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喧完,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大仓粮食。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名动天下的商业领袖,一代官商胡雪岩的发达可以说就是你雪中送炭种下的善果。

胡雪岩出身贫寒,刚出道时,他在信和钱庄做学徒。

一年中秋,他奉老板之命去讨债,拿到了五百两原以为是死账的银子。正好在这期间,胡雪岩在茶楼里结交了文人王有龄。王有龄是一位有才干,有志向,想做实事的人,他想出人头地,但苦于没钱做敲门砖。尽管他们相识时间不长,彼此还没有深交,但是当胡雪岩了解到王有龄并非没有门路,而是没有钱作为活动费时,立即主动将收到的五百两债银拿出来,送给了王有龄,他说:“我愿倾家荡产,助你一臂之力。”胡雪岩的义举让王有龄感激涕零,他信誓旦旦他说:“我若富贵了,绝不会忘记胡兄!”

因此说,最好的助人方式是雪中送炭,人对雪中送炭的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一位小姐这样说道:“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出现。例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车或上班迟到时需要用车,只要我打个电话,他一定到,可以说每求必应。事情一过去,我们又各忙各的。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总是忘不了给他寄一张贺卡,打传呼给他拜个年。”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给以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

周旺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但都遭到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同乡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渡过了难关,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是两种不同的助人意识,而雪中送炭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更能令人感动,让人铭记于心,也正因为这份感动与记忆,有时雪中送炭会让你意想不到地友情、名利齐双收。

人生大智慧:助人要雪中送炭,并且要拿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