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全书
20092700000049

第49章 无以汝色骄人

【原文】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①。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②,逃于深蓁③。有一狙焉,委蛇攫,见巧乎王④。王射之,敏给搏捷矢⑤。王命相者趋射之⑥,狙执死⑦。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⑧,以至此殛也⑨,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⑩!”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11),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注释】

①狙(jū):古书上说的一种猴子。

②恂(xún)然:恐惧,惶急。弃而走:四散奔逃。

③蓁(zhēn):同“榛”,荆棘丛生的样子。

④见巧:显示它的灵巧。见:同“现”,显示。

⑤敏:敏捷地。搏:捕捉。捷矢:飞速射来的利箭。

⑥相者:左右随从。趋射之:一起上前射箭。

⑦执死: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⑧伐其巧:夸耀它的灵巧。伐,自夸。恃其便:仗恃它的便捷。恃,倚仗。敖(ào ):后通作“傲”,傲慢,骄傲,引申为蔑视,看不起。予:我。

⑨殛(jí):惩罚。

⑩无以汝色骄人: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

(11)以助其色:用以铲除自己的傲气。

【译文】

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猴群看到吴王打猎的队伍,惊恐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有一个猴子留下了,它从容不迫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展示它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吴王下命令叫来左右随从打猎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吴王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便捷而蔑视于我,以致受到这样的惩罚而死去!要以此为戒啊!唉,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啊!”颜不疑回来后便拜贤士董梧为师用以铲除自己的傲气,弃绝淫乐辞别尊显,三年时间全国的人个个称赞他。

【寓意】

不管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当作骄傲的本钱。谦虚谨慎,才能赢得人们的敬重。

【延伸阅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魏人李康的《运命论》。在一片树林里,如果有哪棵树长得太高而突出于其他的树木,大风刮过来时必定最容易摧断这棵突出的树。这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太过在众人里出风头,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

三国时期的杨修便是因为过于卖弄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被曹操结果了性命。

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急忙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是受的意思,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又担心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曹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曹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已忌恨杨修才高于己,今见他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一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

其实杨修的死并不是因为曹操忌才,而是因为杨修恃才傲物,时时处处卖弄自己的才华,所以犯了曹操的大忌。对于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杨修之死与他的“恃才”和“犯曹操之忌”有关。《三国志》中也写到“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这里虽然提到杨修那“袁氏之甥”的身份也是导致其被杀的原因之一,但也承认杨修之死和他的才华有关。于是这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说起才华的话,曹操手下,有才华的人可谓不计其数。像郭嘉、程昱、荀彧、贾诩之流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因为才华招来曹操的妒忌呢?那么是因为杨修的才华犯了曹操的忌讳吗?众所周知,曹操这个人并非一个小气之人。就拿张绣来说,当年发动兵变杀了曹操的儿子和爱将典韦,后来又投降曹操,还是受到了曹操的礼遇。大度的曹操连杀子之仇都可以谅解,为什么就不可以原谅杨修对自己的冒犯呢?要真正的找出杨修被杀的原因,关键还得注意理解罗贯中说的这句话:“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忌”的究竟是什么呢?曹操“忌”的是杨修不给他面子。关于面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中最关心和重视的东西,正所谓“人有脸,树有皮”,杨修多次不给他的主子曹操面子,让曹操忌恨他,这是做奴才的一大忌讳。

这个道理尤其适用于当今的职场。在职场中,如果你自以为是,处处争先锋,事事打头阵,难免就会惹来卖弄之嫌。

毕业于名校、能力出众的齐家驹刚到单位工作时,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且处处帮助同事。一开始,同事们还很喜欢他,可后来他发现同事们个个都疏远他,部门主管也时常刁难他,这让他一头雾水。

后来听到同事在背后的“议论”,齐家驹才发现,自己在他们眼里“锋芒毕露、争强好胜,看似帮助同事,实则在为自己的功劳簿上添功”。同事季红说:“他这个人虽然没有害人之心,但太过于表现自己了,总把别人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想方设法压倒别人,特别是有领导在场的时候他更这样。那次,我的电脑遇到了一个小问题,我叫李姐帮忙,当李姐正在帮我做事的时候,他却跑过来抢了李姐手里的工具修起了电脑,还说‘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你真笨’。虽然电脑修好了,但我心里一点也不舒服,人家又没叫你来帮忙。”齐家驹听了此话,心里一凉:“我在他们眼里怎么就成了这种人呢?”

齐家驹的能力的确很强,而且是个热心肠,但他输就输在以一颗邀功和自我表现的心去帮助同事。这在其他同事看来,明显就是在给他们示威,以展示他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切忌招摇卖弄,特别是卖弄自己的财富金钱,否则,很可能会因此招来祸患。

季红红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父母非常宠爱她,经常给她买名牌服装,零用钱也很多。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季红红得意地向同学炫耀自己的MP5和刚买的手机。与同学分手后,一转弯,在偏僻的胡同口,几个陌生人拦住了她的去路。有一个人阴阳怪气地说:“听说你家很有钱啊,怎么样,借点儿给我用用。”看他们人多势众,季红红很害怕,只好乖乖地把兜里所有的钱,还有手机和MP5全都给了他们。

因此,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都切忌张扬卖弄,否则只能引火烧身。

近年来,有钱的中国人可以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富裕了的中国人的足迹。他们不但受到各国政府、旅游部门、企业等的欢迎,也成了各国骗徒、劫匪、黑帮、犯罪组织“围猎”的头号目标。有报道指在欧洲,如法国、意大利、瑞士、俄罗斯等国,中国公民受骗遇劫的案件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就是不少中国人出外时喜欢炫耀“行头”:全身名牌服饰,名贵相机、钻戒、金饰、名表,总之珠光宝气。买不起正货的,也拿个冒牌货来充充场面,好像硬要向人炫耀:我很有钱喔!更使西方人目瞪口呆的,是部分中国人到外国的名店疯狂扫货的情景,一掷万金,面不改容。加之我们的国人很多还不习惯(或不喜欢)用信用卡,往往身上带着大把钞票,动辄一叠叠现金在人前数。豪则豪矣,却让人看得眼红手痒,那些骗徒劫匪们见此情景焉能不动心?因此,我们务必谨记中国的一句老话:财不可露眼,实在是很有道理的。

喜欢卖弄,其实是一种暴发户心态,是一种十分幼稚的想法,弘扬国威,为国增光,当然不是靠穿上满身名牌就能做到的。真正有钱的人,也绝不会整天在人前数钞票。反而发了达的中国人,更要学习谦虚、内敛,所谓真人不露相,这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智能,是一个人的应有的修养。这种修养不但可以使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减少与别人的磨擦冲突,在旅途中还可以避祸保命,确是不可不重视的。

当然,不提倡张扬卖弄并非要束缚和压制个性。其实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缺点,就是太注重类同于大众,不注意发扬自身的个性之有利的一面。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如果你是一个有才有德之人,你张扬你的个性,将你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对朋友无害,对社会无害,甚至对国家有利,那么“木秀于林”也应该值得提倡。

总而言之,如果你非常优秀,你就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切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而应当虚怀若谷,团结他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人生大智慧:张扬个性,有节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