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全书
20092700000041

第41章 丰狐文豹

【原文】

夫丰狐文豹①,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②也;虽饥渴隐约③,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④,定⑤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⑥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注释】

①丰狐:大狐。文豹:皮上有美丽花纹的豹。

②戒:戒备,警惕。

③隐约:潜藏。

④旦:白天。胥:互相。疏:疏远。胥疏于江湖之上:互相远离于无人之处。

⑤定:安定。这里有守本分不与人争的意思。

⑥罔罗:捕鸟的网。罔,古同“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器具。机辟:捕捉鸟兽的器具。

【译文】

皮毛丰厚的大狐和斑斑花纹的豹子,栖息于深山老林,潜伏于岩穴山洞,这是静心;夜里行动,白天居息,这是警惕;即使饥渴也隐形潜踪,白天它们还是全都在远离人类生活的江湖觅食,这是求个安定啊;然而它们最终还是不能免于罗网和机关的灾祸。这两种动物有什么罪过呢?是它们自身的皮毛给它们带来灾祸。

【寓意】

安分守己,韬光养晦,远祸全身;不要为身外之物所累。

【延伸阅读】

寓言中的“丰狐”、“文豹”静静地栖息藏匿于山林岩穴之中,它们昼伏夜出,非常警惕,即使在潜藏时忍饥挨饿,也要独来独往,在无人之处觅食。尽管如此谨慎,它们还是避免不了落入人们的罗网机关之中。这是因为它们名贵华丽的皮毛给它们招致了灾祸。其实文章是在传达这样一种信息:过人的才能是招致祸害的罪魁祸首,所以要安分守己,韬光养晦,远祸全身。这是庄子的处世哲学。

读到此处,肯定有不少人认为庄子的思想属于消极避世,无所作为。其实不然,庄子的思想精髓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想保持自己的天性,要适应社会,要有所作为,首先要安分守己,韬光养晦,远祸全身。树大就会招风,才能外显,则很容易招来嫉妒。瘦小的树木反而不会引人注目。水滴石穿,水是柔弱的,但是它却能将巨石滴穿。洪水袭来的时候,淹没农田,房屋倒塌,挡都挡不住。做人要像瘦小的树木、柔弱的水滴一样“处下不争”,这样才能消解争端,培养容忍的胸怀。人在世间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可能苛求每一件都取得成功。“处下不争”并非自我放弃或自我否定,更不是逃避困难、逃避社会,遁入山林,它的意义在于顺着自然的情状去发挥你的才智。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应该有博大的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因为他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不同阶层的人,他要从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习各种交往技巧来应对这些人。他必须能够容忍这些人的缺点,同时又能够汲取他们的优点。这些人都是他学习的榜样,又是引以为戒的镜子。

这则寓言还有另外一层寓意,即做人做事千万不要为身外之物所累。庄子是道家代表,一生贫困却乐在其中,一生看淡名利却逍遥自在,更不会为这些身外之物所累。这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值得我们我们现代人借鉴。

小沈阳说过这样一句经典而富有哲理的台词:“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这虽然是一句调侃之词,但却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钱,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做人做事千万不要为钱财这个身外之物所累。否则,你将得不偿失。

肖玉柱最近家里遭了贼,损失了一批贵重物品。他为此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很多朋友劝他都无济于事,他茶饭不思,整日沉浸在苦闷和愤慨中不能自拔。没过几天,他病倒了,不得不请假去医院看病。

肖玉柱因为失窃而郁郁寡欢,结果积郁成疾,不但要暂停工作没钱赚,而且还为医院送去一笔医疗费。对一个普通人家而言,肖玉柱的损失的确不算小,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如果不可挽回,姑且自我安慰一下,就当破财免灾嘛!

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理上的某种缺陷同样属于身外之物。倘若一味偏执于自己的生理缺陷,一味抱怨,不敢直面现实,进而丧失生活的勇气,同样是被身外之物所累。

相信大家都知道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在年仅19个月时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导致了她完全成了瞎子和聋子。

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海伦·凯勒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努力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且她还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等。

海伦·凯勒没有被身体上的缺陷所累,而是以顽强的斗志和毅力战胜了病魔和心魔,为人类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海伦·凯勒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户。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其实,人生就是得失相依的过程,有一得必有一失,反之,有一失,也必有一得。只要你用心去体会,这个道理是屡试不爽的。问题是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心智往往被种种障碍所遮蔽,不能发现这个道理。作为肉体的生命,人是悲哀的,从一出生开始,就不可逆转地朝着死亡迈进,但作精神的生命,人却是幸运的,老而弥慧。这或许就是一失一得的道理吧。

大明和大刚兄弟俩家住80层楼。两人回家,大包小裹的走到楼下方知停电了。没办法,爬楼梯吧!一开始哥儿俩还有说有笑,当爬到第20层时就气喘吁吁并且肩酸背疼了,两人一合计,就先把这些包裹存放在这个楼层吧,减去包裹的份量还可以轻松些。当两人放下重物又继续前行至40层时,开始互相抱怨,哥哥怨弟弟干嘛不事先看看楼内通知,弟弟也报怨哥哥干嘛今天要出门……争着吵着,到60层了。此时二人已经没了气力,也停止了抱怨和争吵,省着力气继续爬行。终于爬到80层了,却发现开门的钥匙放在第20层的包裹里了。

这个小故事其实是在向人昭示着人生的轨迹。以80层象征着80岁,各种各样的包裹象征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刚开始爬楼寓意着人在青少年,高兴快乐地成长,并且怀揣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到达20岁也就是步入社会了,负担多了,责任也多了,梦想只好先放一放了,等以后功成名就了再来取回梦想。到40岁的时候,人步入中年,工作、家庭、社会等压力增大,烦恼增多,人的抱怨、指责也就随之增多了。到了60岁,也就是孔子说的“耳顺之年”,一切都已经看得通透了,什么事情都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只有埋头赶路。到了80岁时,回头看看,才发现这一生的梦想根本没有实现,而是把它放在第20层了。然而想回去去取,却已经来不及了。或许这就是人生,即使主观上不想为外物所累,但生活的压力本身就是一种避无可避的身外之物,想逃也逃不掉。作为一个社会人,总要担起生活的重担,它是一种你必须担负的责任,你必须为它所累。

人生大智慧:安分守己,看轻看淡身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