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根深蒂固的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的偏见与自私。奉行地方保护主义的政府总以为一、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本地企业虽为国法所不容,但客观上他们能增加本地的财政收入,帮本地政府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二、拒绝外地产品能为本地企业腾出市场空间,有利于本地企业的发展壮大,最终也对本地政府有好处。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交换、互补、流动、开发,地方保护主义逆潮流而动,不可能如愿以偿。关于第一个偏见,浙江温州、福建晋江的观念转变就是很好的说明。纵容假冒伪劣产品固然可以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于短期内带来一方经济的畸形繁荣。但一旦当买方市场来临,已成为假冒伪劣代名词的地方经济则会面临灭顶之灾,不可能持续向前发展。
关于第二个偏见有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为证。各地政府对汽车工业不遗余力,辛辛苦苦地保护了若干年,到底还是没有把它们做大做强起来。事实上,世界五百强之所以成为五百强,莫不是靠自己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经风雨见世面,艰苦历炼出来的,政府的呵护与溺爱培养不出强势企业。
地方保护主义的克服之道在于中央政府加强协调、执法与监管的力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借助WTO的平台消除贸易壁垒,保护知识产权,实现全球市场的统一,国内的不同地区为什么不能?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只要中央政府意志坚决,地方保护主义并非不可攻破的堡垒,特别是如果中央政府也象世贸组织考核各国政府那样,把市场开放程度列为考核各地政府的重要指标。
地方保护主义势力在我国很强大,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非一朝一夕之功。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诸侯经济传统和孕育地方保护主义的现实土壤。
地方保护主义正严重地制约着本国企业的健康发展而非欧美企业的攻城掠地,因为我们历来的信条是“行大吃客,客大吃行”,本国企业在地方政府面前是行大吃客,欧美企业在地方政府面前是客大吃行,所以很少有地方政府敢容忍本地企业去冒犯洋大人,但对于本国非本地的名优企业则另当别论,典型的无仇不成兄弟、窝里斗、自己人打自己人、亲者痛仇者快。
8、不合时宜的人文科学
什么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人生观、公平观、是非观、正义观、道德观、善恶观、美丑观、伦理观?它们跟传统的农耕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相关主张有何区别和联系?
什么是与全球化本土化竞争规律相匹配的企业价值理念?按照全球化、本土化竞争的规律,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西方社会的价值理念?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影响到经济战线上每个成员的言行举止,而且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脉与方向。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理论研究迄今还不能对此作出系统权威的解答。这势必带来政府、企业、员工、社会公众思想行为上的一系列混乱。
一、虽然我们早已明确表示要支持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为私有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实际工作中对私有企业仍存在大量的偏见与歧视,而所有的偏见与歧视又无不与我们在传统农耕经济、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私有企业即自私贪婪刻薄’的认识有关。同样是贪污、挪用、诈骗、被侵犯的对象如果是公有制企业,那执法机关会雷厉风行,毫不犹豫地将犯罪分子捉拿归案,社会舆论也会给予大张旗鼓的支持,声援;但如果被侵害的对象是私有企业,那执法机关常常会态度暧昧,雷声大雨点小,设法以情况复杂为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社会舆论也少有积极的表示,甚至还认为活该。
二、我们一方面强调无私的奉献,一方面又倡导激烈的竞争,但对于到底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应该无私的奉献?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应该激励的竞争?特别是当无私的奉献与激烈的竞争发生冲突,两者不可得兼时,又当何去何从,却缺少前后一致的说法。于是私有企业也可以堂而皇之的要求员工不要报酬地加班加点,无私的奉献。奉献给谁呢?已所不欲却施于人,员工能心悦诚服吗?
……
9、岌岌可危的信用
洋鬼子刚来中国做生意那阵子,错把咱中国商人当成是跟他们一样讲信誉的商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到处发货,有求必应。谁知中国商人的脾气却是有货尽管发(当然不是100%),有多少要多少,但千万别提钱,提钱无非是一拖二赖三躲,结果害得雄心勃勃的洋鬼子扎扎实实地吃了一番苦头,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后来,洋鬼子算是明白了,随之改变做法:要货可以,但必须是现款现货或款到发货,否则,一概再会,只才慢慢地站稳了脚跟。
近年来,不讲信用的中国特色在本土咨询公司、本土经理人手中又变成了一种抵挡洋咨询、洋管理的杀手锏:“洋管理好是好,但只适用于规范、成熟的市场,对付不讲信用的中国市场还是我们本土咨询公司、本土化管理有办法”。的确,就眼前不讲信用的中国市场而言,洋咨询、洋管理还常常要碰壁,还难有用武之地,但无论怎样,不讲信用也总是一件不宜张扬的家丑啊。如果因为我们比别人更熟悉、更能应付不讲信用的环境,就自以为高人一等而喜形于色,那吃苦头受罪的日子还在后头。市场经济毕竟是信用经济,在全球化的市场上远不是我们说了算。
缺少信用,在洋鬼子是人所不齿的丑行,在中国却成了司空见惯甚至还是有经验、通晓世故、精明的表现。
如人人寻常见的开会不准时,准时的潜台词是小三子,呆在家里没事干,老等着开会;不准时的潜台词是事情多,忙不过来,地位高。
又如甲乙两人做买卖,约好了某年某月某日给钱,到时甲会想:“我若真的按时给钱,乙会认为我太老实,不精明,不如拖上几天”。乙没按时收到钱也不觉得意外:“反正就这个缺少信用的社会,拖几天也没关系,只要不过分就行”。
再如老朋友久别重逢,老张说今天晚上到我家喝上几杯;老李说没空,别客气;老张一定不肯,老李推辞不掉,最后一言为定。可到了晚上,老李若当真前往,老张骨子里头就会讲小李子太天真,我不过是顺便说句客气话罢了。
人们对信用的认知和期许到了这种地步,整个社会还能有多少信用可言呢?今日不讲信用早已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事,而是一场遍布全社会的瘟疫,政府、媒体、学校、医院、形形色色的企事业单位,有多少能做到诚信无欺?在亚布力举行的中国企业家2002年年会上,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十件大事中就有一条是关于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企业家们普遍认为:信用问题日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政府应大力促进社会信用信息的披露和流动,加大对破坏信用制度的惩罚力度。
由此看来,现在应该是我们在社会信用制度上有所作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