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企业老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少必要的现代管经营管理知识,不善于理性的分析市场,筹划市场,他们的成功,主要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个人胆量的成功,他们如西楚霸王一样爱逞匹夫之勇,他们最爱讲的几句话是:“我不怕”、“我就敢做”、“这件事,除了我谁都不行”、“我怎样怎样”。他们的胆太大,血气太旺,时不时赌上一把。他们动辄将手下凉在一边,越俎代庖。他们到底行不行,姑且不谈,就算他们真行也存在一个“最优等于最差”的命题,亦即在每一件事上,他们虽然是最优的,但当一大堆本该有手下完成的工作,都由老板一人包揽时,最优便等于最差。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时间终归有限,做了自己不该做的工作,自己份内的事就做不好,做不完,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何况老板行不行还是一个未知数,很多事不是老板行而是老板有权,别人没权;他能拍板,别人不能拍板;老板做错了,别人不敢讲;别人做对了老板说错了,对了也错;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也有些老板从外表看起来很重视人才,重视外脑,年年招人,月月进人,但总是留不住用不好。根子还在他的内心对人才的蔑视,人才进来了他们并不能耐心地倾听,并不能给予充分的尊重,甚至连基本的礼节礼貌也未必做到。
胆有余而识不足,在一个短缺经济时代,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中,尚能凑合。因为虾兵对蟹将,半斤对八两,彼此彼此。但当一个需要靠智慧,强手如林,高度开放的时代来临时,胆有余而识不足之人的路势必会越走越窄,难以为继。对于这一点,中国新兴企业的发展史已经证明,正在证明,必将继续证明。
24、炙手可热的“大师”牌垃圾
最早听到“点子大王”的新闻时,我着实也跟着兴奋过好一阵子。毕竟是市场经济了,智慧一样的能卖上大价钱,从今以后,读书人也有盼头了。谁知过了不久,社会上便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一长串的以大师、怪杰、顶尖高手自居的策划人士,而且每一个策划人士的背后,都必定配发几件言之凿凿、点石成金的杰作、经典、范例。我禁不住有点纳闷:“诸葛亮算得上是古代中国的智慧象征了,那‘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神机妙算形象早已深深地嵌入到了民族的记忆之中,但至今也没有人尊称他为策划大师啊!”如此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门道,原来所谓的大师、怪杰、奇才、顶尖高手、大王、经典、范例等,不过是一些无法量化的抽象名词,什么样的点子称得上大师,什么样的作品够得上经典并无明确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全凭圈子内一班人说了算,而圈子内一班人为了彼此的共同利益,自然是心照不宣,心有灵犀一点通,互为吹捧,互为借势。
虽然在大师、大王之类的名位中充斥了假冒伪劣,但这并不能妨害其智慧垃圾在市场上走俏。因为大师、大王的智慧虽然不高,但年少的中国新兴企业却太浮躁太争功近利,他们总以为人生苦短,十年八年太久,要只争朝夕,跑步进入世界五百强;他们不屑于耐下心来做企业,抓管理,打基础;他们内心非常看不起那些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踏踏实实,专心致志的实干家;他们追求的是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渴望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的点金术。他们对“大师”牌垃圾的热衷与追捧类似但不完全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的苦肉计对火烧赤壁的战役有用,“大师”牌智慧垃圾对企业有害。即使是那些真能够使企业一夜暴富的点子、奇方异术也不例外,从短期看,金点子是给企业带来了滚滚财富,但滚滚而来的财富常常是以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代价的。不少的金点子只是巧妙的利用了消费者的轻信和从众心理,寅吃卯粮,透支企业信誉。这里重要的不应是一下子赚了个盆满钵满,而是企业的暴发户心态与接踵而至的短命夭折。我手头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故事:
国内一家原来发展很平稳的企业,突然有策划大师向他们提供了一个金点子,企业喜不自禁,全身心投入,不到半年之间,果然获得了几个亿的暴利,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企业花钱大手大脚,管理失控,主业荒废,整天沉溺于金点子的探究之中。两年之后,一个好端端的企业,走到了尽头。
时下有种说法叫工业经济时代是大鱼吃小鱼,知识经济时代是快鱼吃慢鱼,所以中国企业要以快制快,快人一步。我承认快是应该的而且必须尽可能的快,但不能忽略的是中国企业的快要以先进的经营理念、健全的运行机制、扎实的基础管理为先决条件,要将快的重点放在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上,应变能力增加了企业发展速度想不快都不可能。反之,则会欲速而不达,要明白一个道理:珠算的快与计算机的快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没有计算机的硬件却强调计算机的速度可能吗?我不否认金点子的作用,健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那些与企业的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管理基础、长远利益有着很好结合的金点子,这样的金点子多多益善。我所反对的仅是那些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貌似金点子的歪点子。
“郑氏(唐朝人,李景让之母)早寡,家贫子幼,毋自救之,宅后墙陷,得钱盈船,母祝之曰:‘吾闻不劳而获身之灾也,天若矜我贫,则愿诸孤学问有成,此不敢取’遽掩而筑之。”
谁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芸芸众生之中,有几个须眉能望郑氏之项背?
25、失之在色,失之在斗,失之在得
孔夫子说君子有三戒:少子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与孔夫子的三戒之说相呼应的是当今中国新兴企业生命历程中存在的三失之实。
何为中国新兴企业生命历程中的三失?失之在色,失之在斗,失之在得。
失之在色:一次创业成功后的中国新兴企业,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牛气冲天之时,对自己指点江山改天换地的能力深信不疑,面对各种诱人的暴利美色,手舞足蹈,东边有他劳碌的身影,西边有他匆匆的脚步,四处撒网,到处插手,全线出击,很快便被形形色色暴利美色弄得神魂颠倒,形销骨立,恶梦连连。这时,自我反省能力强的还能悬崖勒马,吃一堑长一智,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毕竟年轻;执迷不悟的,死路一条,作了短命鬼。
失之在斗:企业间围绕市场占有率而展开的合理合法争斗,是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无可厚非,但颇具实力的中国新兴企业间的争斗往往偏离了这一轨道,表现为意气用事,缺少理性的不正当争斗,斗口水,斗价格(斗价格不包括建立在低成本战略基础上的降价),斗概念,斗丑闻,争广告标王,争一口气,你亏本大甩卖,我跳楼价;你是最新技术,我是超级技术;你商标图案中的老虎露了六颗牙齿,我露八颗牙齿;你的品牌叫白月亮,我的品牌称月亮白;你讲我混淆视听,我骂你血口喷人;你花一个亿狂轰滥炸,我拿两个亿大打广告宣传的人民战争,街头巷尾,山村小镇,一个不拉,不留死角。看谁财大气粗,看谁笑到最后,如此短兵相击,大打出手的结果,难免是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失之在得:中国新兴企业老板,基本是终身制老板,从创业到守业,一路干上十多年后,人未老心态已老,企业也随之走进老年。与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斤斤计较,贪得无厌。只强调一己之私利,无视他人的合理合法所得,让员工没法活,让供应商、经销商没法做,让政府没法忍,最终在众叛亲离、内外夹击中慢慢地死去。失之在得的另一种情形是患得患失,从胆大妄为变为胆小如鼠,该抓的机会不敢抓,该挣的利益不敢挣,凡事讲究万全之策、零风险、绝对有把握,到手的钱捂得太紧,不肯有任何积极作为,坐吃山空,立吃地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