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贺拉斯的解释中,“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作为目的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加以实现,在学习当中也是如此,教化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要让学习者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受到陶冶和教化,在轻松快乐的同时收获知识。
所谓“寓教于乐”,实际上,“乐”只是个手段,目的在于从中受教。古语道“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件艰苦的事情,古今中外,但凡想学到一门知识,掌握一门技能,都必须付出艰苦的代价,也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假如单纯地将学习当成玩,当然不可取,但快乐地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却是件不难做到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如此艰苦的学习,如何才能从中获得快乐呢?实际上,当你发现学习中的乐趣之后,学习将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比如说一本书,如果你很喜欢,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痛苦,反而会从中获得欢乐;一道十分难解的数学题,假如你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解决掉,在长久的苦思冥想之后,当你终于将它的答案做出来的时候,心底的雀跃将无以伦比。
在很多人心目中,认为学和玩是完全对立的,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玩物丧志’,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其实,玩才是人的天性,如何运用这种天性让它为学习服务才是我们所应该去做的。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小时候经常挨打,并被父母斥责为“笨蛋”,因为他9岁的时候读论语,两个月后还不会读。而祖冲之的祖父则因材施教,发现他喜欢数字,于是采取游戏的方式引发他的兴趣,从而获得惊人的成功。由此可见,玩和学本来就是一体化的,在玩耍中学习,树立主动学习的态度,不勉强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
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开始通过玩来了解这个世界,并从中获得知识。玩,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合作能力,增强交往及理解他人的本领。在我们的儿童时期,学习的核心无非是一种游戏精神,它追求的是一种自由创造和平等的精神,非功利性的合作精神,以及一种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这些都成为快乐的来源和本质,这也是为什么在幼儿园中,我们的学习内容总是在又唱又跳中进行的,实际上,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掌握最初的基本技能和学问知识有着很大帮助,因为内心的愉悦使我们将学过的内容记得更牢,而快乐的氛围则让我们更加喜欢学习。
优等生是这样从学习中得到快乐的
1998年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14岁的卞迁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很多人都以为卞迁是神童,一定有着超常的智慧和能力,或者具有埋头苦读的强大精神,实际上,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种“书呆子”。
卞迁小时候是一个十分爱玩的孩子,直到如今仍然如此,他的爱好非常广泛,集邮、下棋、踢足球、画画、欣赏音乐、说相声等等都很喜欢,有时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对开明的父母,父母对于他的兴趣爱好非但不限制,而且还会加以鼓励,每次小卞迁去住在海边的姥姥家,妈妈总会帮他装好小桶、小铲子,带着他一起去海边玩,他一会儿把沙子堆成小丘,一会儿又把小丘夷为平地,还挖成陷阱和山洞,将各种鹅卵石藏在里面,在快乐的玩耍中,他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还了解到许多关于大海的知识。
后来,卞迁迷上了识字,并将识字当成了最快乐的游戏,每天缠着妈妈给他讲解字的形状特点,猜字谜,讲字的形体故事,有时他们还一起将图片和汉字设计成游戏,或用粉笔在地上比赛写字。3岁的时候,他已经认识了近1000个字,而这些大多是在游戏中或读《儿童画报》的时候学到的,几乎没有几个字是刻意教会的。
上了小学的卞迁,同样十分爱玩,他常常会将游戏当做学习之余的奖励,或把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编成歌谣,自娱自乐的同时将课程学得很好,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游戏的学习,卞迁从来没有将学业当做一种压力,反而将玩耍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快乐的玩耍中,获取了各种知识,锻炼了各种能力。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习是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玩抓宝游戏,如果在这场游戏中输了则感觉不到快乐,而一旦赢了,则会成为世上最快乐的人。”当卞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成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时候,他已然成了世上最快乐的人。
林聪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他的英语每次都能拿到满分,每当问及他学习诀窍的时候,他总是这样说:我喜欢英语,是因为学习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每次上课我都会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后用心完成作业,每次学到新单词,我会用自己的小窍门去识记,当我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些难读的单词后,我会为此感到骄傲和快乐。作为学生,不能怕学习,一旦从学习中寻找到快乐的源泉,学习就真的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实用锦囊
1.要有强大的学习动机
想要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最重要的一点是拥有强大的学习动机,只有从心底喜欢学习,才能够从中获得乐趣,这首先要求我们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运用一定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常常微笑,并保持主动学习的积极态度,有个值得一试的办法就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欣赏一段振奋人心的音乐,这样不仅能够让心情变好,而且对增加记忆也有一定帮助。
2.学习之前要预习,学习后要巩固
在进行新知识学习之前,预习的作用不可小觑,这种对知识结构基本认识的办法不仅能够让你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听起来更加轻松,而且假如能够自己找出问题并得出答案,对增加信心和激发兴趣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学习后的巩固也很重要,它能够让知识记得更加牢固,以便在运用的时候信手拈来。
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注重课后的“黄金两分钟”
在课堂上,提起学习兴趣,将每个知识点联想成游戏中的关卡,并将解决知识当做一个个小的胜利,这样一来学习就成为快乐的游戏,毕竟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假如能够将课堂上的时间利用好,做到全神贯注,知识掌握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4.培养学习素质,学会寓教于乐
在制定每个科目学习方法的时候,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利用有趣的现象和谐音口诀等将知识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在记忆的时候会获得成就感和快乐,而且还能记得更牢。
激发求知欲,主动去学习
求知欲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欲望,它是一种对于知识缺乏的感觉和要求学习的愿望。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求知欲,一旦旧的求知欲得到满足,马上会产生新的求知欲,这种欲望是无限的,但是由于我们所能接触到的知识有限,可用来学习的时间也有限,因此满足求知欲的方式是有限的。
那么这种求知欲是如何产生的呢?常言道:求知欲与好奇心及精神需要密切相关,人们有着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那就是认知需要,人在生活和学习中总会面临种种问题或者任务,与此同时,当我们感觉到缺乏相应知识或产生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景多次反复后,认识倾向会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强烈的认知欲求,从而产生了求知欲。
一般来说,求知欲强的人会自觉和积极地追求知识,热情地探索未知领域,以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可见求知欲虽然和好奇心有着联系,但二者并不相同,因为好奇心通常表现为人追求认识事物的短暂的探索行为,而求知欲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欲求及需要,它通常表现为坚持不懈地探求知识的活动。
人类的求知欲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拥有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求知欲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步入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记忆力最强、模仿能力最强的小学阶段时,求知欲会达到旺盛时期,此时如果能够适当地激发求知欲,将这种欲望合理运用到学习中,将会为一生带来很大收获。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听话、主动、积极的好孩子。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有了兴趣和好奇,才会用全副的精神做事,学和乐不可分。”我们的天性和需要是诱发求知欲和上进心的首要条件,作为学生而言,假如我们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求知欲,主动去学习,并且将知识的学习放在知识体系中进行理解,不仅知道知识点,而且知道和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就能使新知识和旧知识兼容,从而培养更高的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更多求知意识。
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好求知欲最强的阶段,从而使求知欲得到进一步发展呢?J·R·施曼曾提出利用一般的好奇心通过诘问的训练,来引导小学学生探索知识以培养求知欲。我们同样可以运用此类办法,因为作为内在精神需要的求知欲一旦形成,就会构成学习动机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通过激发自我的好奇心和兴趣,将求知欲引入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尽管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但实际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单纯依靠求知欲并不能保证我们取得最好的学习成绩,假如仅仅只是对特定知识有着强烈兴趣,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并无大用,那么在我们激发求知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均衡兴趣点,力求在各个学科中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从而激发求知欲,主动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
优等生是这样激发求知欲并主动学习的
小光是江苏省第19届金钥匙科技竞赛特等奖的获得者,也是参加这次科技竞赛的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当初,小光一家只是抱着“经经场”、锻炼能力的心态去的,没想到居然得了大奖。比赛结束的时候,小光答题顺利,并不无骄傲地说:“这种比赛不用复习,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为题目的范围太广,根本找不到猜题的范围。”的确,小光的积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小光3岁多的时候,同很多孩子一样,对自己的影子产生了兴趣,常常是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转上一圈,边转还便盯着影子看,他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我的影子会一会儿长,一会儿短,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儿在后面呢?”妈妈找来手电筒,又拿出他的玩具,并为他讲解影子的原理,告诉他“影子随着电筒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玩具和电筒之间的距离有关”,“太阳、月亮和路灯就像手电筒,而小光就像手电筒下的玩具,道理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一件小事,小光的思路开始越来越广,求知欲也越来越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