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胡雪岩见到了那位不中不西,不洋不土却在洋行当通司,外国话说得流利,深谙洋商底细的欧阳尚云,又在他的介绍和带领下见到了麦得利。但刚见到麦得利,就得到一个坏消息,麦得利告诉胡雪岩,这批军火已经同别人签了约,不可失信。然而志在必得的胡雪岩对于和洋人合作做军火生意,获取军火生意暴利的愿望是如此之强烈,他拼了命从国家之间,从利益、利害方面入手给自己制造扭转乾坤,获得签约的机会。
最后,洋商麦得利被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的只有苦笑的份儿,耸耸肩膀,两手一摊,表示这些利害关系自己都懂,但无可奈何。
因为枪支已经启运,很快就能到达上海,若中途毁约,自己将会蒙受巨大损失。胡雪岩在这句话中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原来洋商现在顾虑的仅仅是一个钱字。于是胡雪岩告诉他,自己可以代表浙江地方当局买下这批军火,并可提高价格。麦得利本就是见利忘义的商人,听说后双眼一亮,连连点头,表示很有考虑的必要。但好不容易给自己制造了机会的胡雪岩,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机遇。于是他采用了威逼利诱并用的手段对麦德利说,不是考虑,而是必须,否则自己将不惜一切代价,破坏麦得利同太平军的交易。
麦得利从欧阳尚云那里听说了胡雪岩与政府的关系后已经动了毁约的心,加上胡雪岩为了确保自己初次的军火生意顺利成交,特地向麦得利允诺把每支枪价格提高一两银子。麦得利彻底接受了胡雪岩的合作。因此,胡雪岩就凭着自己敢为人先、勇于给自己事业、人生创造机遇这个特质,从这笔军火生意中轻松地获利5000多两银子。
从这些小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机会有时候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除了寻找以外,我们还必须要有勇于创造的勇气、决心和能力。
一个人要想坐着等天上掉下机遇这件几率很小的事情发生,是很不理智的做法。这样既会浪费掉大量宝贵的时间,也会因为丧失掉积极主动的地位而一直处于被动中。
你分析观察,你成功快乐
交结官场,不仅“趁热门”,也“烧冷灶”。
现代社会流行一句话叫做“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表面上看起来讲的是股市涨跌不定,在投资的时候需要擦亮双眼,认真思索。实际上,这句话可以应用到所有的领域中。因为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如果没有擦亮双眼,没有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就做出决定,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很理想。
关于风险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已经渐渐提上了日程。都说商场中沉浮不定,就算是很坚固的船,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触礁被戳个洞。因而,小心、谨慎之类的字眼在商场中是铁的需要遵循的规律。而要小心的弦外之音就是要仔细观察、分析、研究。
很多行业和公司现在又都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分析研究,那就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孙悟空的双眼因为能透过表面看到本质,透过伪装看到实质,所以妖精一般都难逃他的法眼。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这种能洞察一切的火眼金睛。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法术,只要修炼得法,就容易获得,而这个法只是简单六个字——认真分析观察。
胡雪岩的善于观察还表现在人情交际上。在人情交际中,真正的“火眼金睛”者除了能看到对方的内心,读懂他的心思,然后再想方设法地投他所好,使他能成为为我所用的人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双能看到投资者未来的“利眼”。
很多人做人情投资,喜欢去追寻那些声名显赫,明显具有帮助自己能力的人,却忘记了还有“烧冷灶”一说。实质上,能烧对冷灶,更是一个人“火眼金睛”的体现。在胡雪岩生活的封建时代,烧冷灶的一种情形就是结交那些一时的下台政客,某些失意文人。宝森当时因为政绩平庸,被四川巡抚丁宝桢以“才堪大用”的奏折形式,假借朝廷之手很体面地把他请出了四川,实质上就是冠冕堂皇地给了他一个辞退的理由。因此,闲来无事的宝森赋居在京,由于每日没有政事烦扰、没有工作所累,就常常呼朋唤友,吟酒品茶泡赌场。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很是悠闲的日子后面,掩藏了他心中的落寞,官场的失意,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胡雪岩在发现这一现象之后,再经过对宝森这个人的考察、研究,觉得他在日后必将有所作为,就特意登门拜访。
原本失意而门前车马稀的宝森,没想到胡雪岩在自己失意的当口会拜访自己,他甚至还劝说自己到上海一游,包揽所有旅游费用。原本宝森因为受到“旗人身份”的限制,在京城玩得也实在不过瘾,就听从胡雪岩的建议,随他去游上海、逛杭州,不仅游山玩水,还一路吃喝玩乐,很是痛快。于是经过了这一遭,宝森便把胡雪岩视为密友,以后每次遇到大事,都会自告奋勇替胡雪岩分担,而事实证明,宝森在官场的能力也非同一般,他因此代胡雪岩在京城里大为通融,打通了很多路子。
当然,智慧的“烧冷灶”并不是逢灶便烧,而是要放出眼光,找准定位,选择出有资望的人,或者是将来必有起用之日,必会为我所用,必能帮上我忙的人,然后对他们献殷勤,勤探望,慰其寂寥,解其困难,让他们在失意的当口看到自己的真诚,心存感动。这样,等到有朝一日,“冷灶”变热,或者政客上台,或者灶膛红旺的时候,那些会烧灶的人就能如愿以偿。而要得到这种好处,就必然要求有识人的智慧,有发现的慧眼,修炼一双“火眼金睛”。
还有一次,胡雪岩因为做生丝生意而在上海停留。某天在住处休息,无意间却听到隔壁房间里有两个人在谈论上海房地产的事情。当时他们谈到洋人与中国人在城市开发上的不同:中国人的套路是先有市后有路。也就是凡是国人一般在聚集起来进行买卖活动的地方,先自然地形成了集市,然后再形成城市。当然这种开发方式有一个极大的弱点,就是太过于束缚城市的发展。往往是城市开始发展起来,需要拓展道路、扩充市面的时候,周围的地段已经被房屋、摊贩挤占满了,于是扩展起来就很困难。而洋人却不这样,他们是先开路后有市,也就是说先把路修建开通之后,才有人来做买卖,这样市场自然随着商业的兴旺而逐渐扩建起来。并举例说当时的上海采用的就是洋人城市的发展模式。
最后,隔壁不知是两人中的谁说:“依现在的情形看,大马路、二马路,照此一直发展下去,上海南北方向很快就会繁荣起来。而向西一带看起来,潜力更大。这会儿谁如果眼光长远,趁现在不管是芦苇荡还是水田都尽量买下,等洋人的路开到那里,坐在家里就发财了!”
胡雪岩对于市场向来敏感,对于信息更是关注,在听完这两个人无意之间的闲聊之后,他等伙计陈世龙一回来,不顾休息就立刻拉上他,雇了辆马车去实地考察。在考察中,胡雪岩根据实际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在自己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趁地价便宜,先买下这里一片地,等地价上涨后再转手卖掉,类似于今天的炒房团;二是通过他上海有能耐的几个朋友摸清洋人开发城市的计划,然后再抢先买下洋人准备修路地界附近的地皮。
当时正值清朝晚期,上海成了开放通商港口,发展势在必行。
虽然“造反派”太平军想向东攻入上海,但帝国主义视这里为一块风水宝地,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与清政府联合起来进行“东南互保”,一起坚守上海。因此,上海是东南地区唯一一块未受太平军战火波及的土地。再加上各地频繁的战乱,逃难到上海租界的人越来越多,由此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日渐兴旺,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毫无疑问,胡雪岩又狠狠地赚了一笔。
我们在感慨胡雪岩眼光准,脑子灵活的同时,更多的应该关注这些好眼光背后的故事。也就是他如何炼就的这双“火眼金睛”。
在竞争激烈的商场,炼就这样一双眼对自己生意的帮助之大,从胡雪岩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而仔细分析探索胡雪岩的“成仙之道”,却很简单:善于运用一双灵活的眼睛眼观八方,再综合运用耳朵听见的信息理智分析市场。这可总结为,仔细分析研究是“火眼金睛”的成功之道。
抓在手里,它才是你的
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
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很多人总是抱怨老天的不公,但实际上这个世界永远是平等的。成功的人除了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有利因素外,与他们拥有的善于准备,牢牢把握自己生命中出现的机遇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人羡慕成功人士,也渴望自己的成功,但往往却与机遇擦肩而过。也许失败的他们也曾看见了那稍纵即逝的机遇,但差别却是:他们仅仅只是做到了看见,并没有努力去抓住它为己所用。而那些随时做好了准备把握机会的人,却随着机遇一起迈向了成功。
所以,张九龄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胡雪岩作为一个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人,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善于把握住人生中的机遇,并加以利用。
我们都知道胡雪岩小时候在大阜踏踏实实当学徒。有一年,一位金华的客商来大阜杂粮行谈生意,可是不幸的是,他刚到大阜就病倒了。当时他在大阜举目无亲,不仅无人照顾,更没有能力拖着病体回到金华,急火攻心下病情更是加重。胡雪岩原本就心地善良,在得知此事后,立即就赶到他的病榻前,一连很多天给他端药送饭照顾。这位客商病愈后十分感动,又听杂粮行的蒋老板讲了当初他包袱失而复得的经过,于是决定收胡雪岩到自己店里。
把握住这次机会如愿以偿进钱庄之后,胡雪岩并没有因此洋洋自得。他到了金华也和在大阜一样,什么都听,什么都学。因为金华的规模在当时来讲比较大,所以跟很多杭州的钱庄都有业务上的往来,于是胡雪岩终于有机会亲眼看见了以后影响他一生的东西——银票。
当然,如果当初的时候,胡雪岩鼠目寸光,觉得在大阜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了,他就不可能进入到金华见到更大的世面,也就不会有以后突出的成就。都说机会就是一次次静悄悄地来临的,这话一点都不假。在胡雪岩的一生中,人们总是能看见他不断地在发现机会、拥有机会、把握机会。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家境越穷的人,对钱的价值就会看得越重。因此,在金华见到银票的胡雪岩当时十分惊异,立即下定了以后要从事这方面经营的决心。并且,当时在金华的环境影响了胡雪岩的一生,使他一生几乎都跟钱庄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胡雪岩也不含糊,一直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而且不忘记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牢牢把握着属于自己的机遇。
例如:胡雪岩碰见钱庄前来收账的人,总是喜欢跟人套近乎,进而问长问短:你们钱庄有没有学徒啊?他们都学些什么啊?都做些什么事啊?等等。他想从这些可利用的资源中学习到自己想知道的知识。其实,当时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学徒,他们也有这样和人交往的机会,只是能把握住的唯有胡雪岩而已。
另外,胡雪岩把握机遇还体现在平时的时时刻刻——当他打听得知钱庄的学徒的要求是:算账算得很快,算盘打得很熟,写字写得很漂亮时,他暗暗地厚积薄发,一个人马上着手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于是,别的学徒能经常看见他不是每天暗自练习书法,就是用心练习珠算。并且,他创造性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来把握这种机会:在与钱庄的人核对账目的时候,他刻意不用算盘,抓住这个锻炼的机会全靠心算报账。长此以往,他的心算算得又快又准,让钱庄的人很快地注意到他,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条道路。
于是,客商又因为钱庄连掌柜在内的上下都夸胡雪岩好的情况下,将他挖了过去。当然了,有梦想有准备的胡雪岩又不断地抓住了这些机会来向自己的成功之路迈进。
从中,我们能得到一个小贴士:胡雪岩很多次对机遇的把握,都来自于他平时刻意的对那些机会的创造和准备。所以,他才能在和别人同做学徒的时候,从不用担心“鱼头”对着自己;他才能不断地得到更大老板的垂青甚至“挖墙脚”;他才能一步步晋升;他才能慢慢地将生意做好做大,从而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