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胡雪岩
20088600000014

第14章 心高志远,敢想、敢干才能赢(3)

终于,快到黄昏时分有一个人神色慌张、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一见到他就忙问:“小哥小哥,你有没有看到我丢的东西?”

本着对失主负责的态度,胡雪岩并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反问:“你丢了什么?”

那人说:“丢了一个蓝色的包袱。”

胡雪岩听他这么说心里有了点底,但还是继续问:“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

那人于是急切地把蓝包袱里面包裹的东西说了一遍。胡雪岩听他说得一点也不差,这才将包袱从草丛中取出还给了他。

小小的一件拾金不昧的事情,却被小小年纪的胡雪岩如此认真地对待,但他却未曾想到就因为这件鸡毛蒜皮的事,竟然为他以后的人生腾飞创造了第一个机会:那个丢包袱的人将他收为徒弟。从此,他开始了人生的转折。

另外,在做生意上,胡雪岩更是一丝不苟,一本正经。这从他给胡庆余堂牌匾的题词就可看出“凡是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巧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余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

他创办药店,一方面是做生意,另一方面目的是济世救人。

所以,这种一本正经的态度既是对做生意的认真,又是对世人的负责。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成功不了,不为别的原因,只是欠缺“一本正经”做事的精神。任何人,只有拥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百分之百的专注,也才会想方设法地将一件事情做好。做人是这样,做事是这样,做生意更是这样。

优柔寡断商场大忌,勇敢决断才是真理

我当然不会闯到死路上去。我说的闯,是遇到难关壮起胆子来闯……我遇到太平军,实在有点怕,现在我不怕了。越怕越误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

我们都知道,向来“优柔寡断”同“缓心而无成,无所定立”、“办事缺少魄力”联系在一起。虽然优柔也是优点,证明人内心善良,情感丰富,但在办事情上,就太过于权衡各方面的利益,从而导致事情拖拖拉拉,慢慢悠悠,始终难成气候。

对于一般人而言,做事优柔寡断,缺少魄力,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拖拉。一件事情原本可以很快地搞定,偏偏思东想西,瞻前顾后,下不了决心,最后只能是永远停留在想的阶段耗费时间,而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对于商人而言,商场中处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时时充溢着商机,如果没有相当的魄力,在众多商机中理不出头绪,那最后真正认栽的只能是自己。

胡雪岩向来就是个积极主动的人,不仅面对出现的机会善于把握,就是没有机会的时候他也会主动创造,因此,他这种当机立断的魄力应用在生意场上,就帮助他走向了成功。

当时为了镇压太平军,清政府为方便筹措军费粮饷,户部发行纸钞,这在那个时候叫官票。大清国是银本位制,也就是说全国流通的几乎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可是等到起义的太平军占据了江南的富庶地区后,大清国的财政已经变得非常拮据,不得不通过发行这种纸钞来弥补赤字。而这种官票不只是为了拿着方便,更是一种可以上市流通的银票,和如今的支票概念差不多。既可以兑换现银,也可以代替制钱“行用”——用它抵交应按成缴纳的地丁钱粮和一切苛捐杂税。

而政府规定:发行的官票要先由钱庄或者票号来认购。但钱庄或者票号认购官票是有风险的,因为户部发行的这种官票根本就没有保证金。虽然上面明文写有“愿将官票兑换现银者,与银一律”的字样,但如果官票在发行的时候发行太多太滥而导致现银不足,那么“以票兑银”就将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在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对抗的战乱时代,官票的价值更难得到保证。所以,阜康钱庄新经理刘庆生在看到这种形势后,认为将来官票一定不值钱,并不赞同认购官票。

但作为老板的胡雪岩却不这样看。胡雪岩是个有超凡魄力又有敏锐眼光的人,在他看来,生意能做与否,成功与否,关键是生意人自己的眼光和能力,这和外界的关系非常小。所以,他认为即使普遍认为的乱世之中生意难做,但越是难做,越有机会。

也正是他的这种市场嗅觉加上他的勇决的魄力,成就了他在这桩生意上的成功。

其实,胡雪岩性格果断干脆,还和他反应灵敏,目光锐利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认购官票这件事情上,他早就看准了优势:钱庄买官票,说白了这是在帮朝廷的忙。帮朝廷忙挣朝廷的回报,虽然风险大,回收时间长,但利润相当大。这个道理他在之前的从商过程中就已经熟悉。所以他认为从长远利益出发,只要是帮朝廷打胜仗的生意,哪怕亏本,都要做。

幸而他胆子大、心细,敢于决断。所以生意场上每每都先人一步,率先吃到可口的螃蟹。

在对待该投资官场的问题上,胡雪岩也不含糊。他是出了名的红顶商人,生意上大多靠的也是官员的“保护罩”。而很多这种“保护罩”的获得并不是靠他的大力贿赂(虽然这是一个方面),更多是他在恰当时候表现出的“豪爽”。

曾经有一次,王有龄海运局的旧同事周委员来找胡雪岩。原来,王有龄调任湖州时,他的顶头上司布政使麟桂也接到调职令,由浙江藩司调为江苏省江宁藩司。这对于麟桂来讲,本来是件好事,却让他十分发愁。原因是他在任的时候,浙江公库亏空了25000两白银。眼看交接在即,下任布政使就要上任,亏空要是不补上,自己官场路上就是穷途末路了。于是,麟桂委托周委员找到胡雪岩,希望胡雪岩能挪借些阜康钱庄的银两,助他渡过难关,并承诺将来到江苏江宁上任之后,一定奉还胡雪岩这笔钱款。

当忐忑不安的周委员告诉胡雪岩十天之内需要现银时,胡雪岩居然眼睛都不眨一下地就说没问题。并且,让周委员及他的领导激动的还在后面。周委员问:“那么,利息怎么算呢?”胡雪岩却笑着说:“重利盘剥是犯王法的。”周委员一听,激动之余,觉得胡雪岩非常讲义气,说道:“雪岩兄,像你这样够朋友的,说实话,我是第一次遇见。彼此以心换心,你也不必客气,麟藩司的印把子此刻还在手上,有什么可以帮你忙的,你不必客气,尽管说。”

实际上,当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大笔资金都已经投在生丝生意上了,库存的现银并不多,按今天的话说叫周转不灵,但他还能这么爽快地拿出来这么多银子帮助麟桂。这就是胡雪岩当机立断的魄力了。

胡雪岩向来对他看准的事情,都是果断做出决定,从不拖泥带水。这也是为何官员都能给他留面子的原因。他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表现得慷慨好义,果断决绝,那么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不可能拖拖拉拉,憋屈忸捏。

所以,面对胡雪岩这么慷慨豪爽,麟桂自然又是满意又非常领情,他临行的时候对胡雪岩许诺:以后江宁和浙江方面的所有公款往来,都将指定交阜康汇兑。而且,加上胡雪岩当时决定的让阜康踊跃认购官票,麟桂便做个顺水人情,向户部奏请褒扬阜康,这等于是浙江省政府请中央财政部发个“全国优质企业”的奖牌给阜康钱庄。

对于阜康来说这不但很有面子,而且也起到了广告效应:因为京师的钱庄票号都知道“阜康”的招牌了。那么,将来京师户部和浙江省之间的公款往来,都可能会让阜康钱庄办理汇兑。这就给阜康带来了巨大业务。

当初,如果胡雪岩面对麟桂的要求不当机立断,而是磨磨蹭蹭,瞻前顾后地算仅存的现银,算生丝的投资,算周转的资金,那么银两不一定会那么痛快地借给麟桂,也就不一定能帮麟桂解了燃眉之急,那么后面一大串的盈利也就不可能出现了。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这样当机立断的事例真的很多。例如在当初办钱庄的时候,开药店的时候,以及做生丝生意和军火生意的时候。而这些当机立断,不拖泥带水,明显给胡雪岩带来很大好处。他总是能抢先占得商机,赢得市场从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