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全书
20087200000076

第76章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①,其死也坚强②。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③,其死也枯槁④。故坚强者死之徒⑤,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⑥强则不胜,木强则兵⑦。强大处下⑧,柔弱处上⑨。

【注释】

①柔弱:柔软、脆弱。

②坚强:僵硬、呆板。

③脆:脆弱,易折。

④枯槁:枯萎干硬。

⑤徒:类属。

⑥兵:军队。

⑦兵:遭到砍伐。

⑧下:下降。

⑨上:抬升。

【译文】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身体就变得僵硬了。万物草木生存时是柔软脆弱的,死后变得枯萎干硬了。所以说,坚强的东西是趋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是趋于生存的一类。因此,军队强大了就无法取胜,树木粗壮了就会遭到砍伐。强大的事物地位逐渐下降,柔弱的事物地位逐渐上升。

【延伸阅读】

老子对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提出的“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的理论,确有其一定的道理。老子看到了柔弱与刚强之间的转化过程,一些原来柔弱的事物,后来居然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因而他的结论是“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这种说法,未免太绝对化了。至少,他没有将垂死的、腐朽事物的柔弱和新生事物的柔弱区别开来。应该承认,新生的事物虽然柔弱,但能由弱转强;而垂死的事物的柔弱,却不可能战胜刚强,且必定走向死亡。

关于柔弱与刚强之间会相互转化、弱者最终能战胜强者这一命题,佛家典籍中亦时有论述。比如,《佛本行集经》第三十一卷所述巨虬与猕猴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

从前,大海中有一条巨虬,它的妻子怀孕了,想吃猕猴的心。因为这个缘故,巨虬之妻身体羸瘦,痰黄宛转,战栗不安。巨虬见妻子身体这样虚弱,便问:“你是患了什么病,还是想吃什么东西?”雌虬说:“我想吃猕猴的心,你能弄到吗?”巨虬为难地说:“我们生活在大海里,猕猴生活在山林中,确实很难弄到啊!”雌虬叹口气说:“那也没办法了!我现在只想吃猕猴心,如果得不到,怀中之胎必堕,我的生命也不会久远了。”巨虬着急地对雌虬说:“贤妻,你暂时等待一下,我现在就设法去弄。”

巨虬从深海游到岸上。岸边有一棵大树,名叫优昙婆罗。树上有一只大猕猴,正在枝头摘果子吃。巨虬见猕猴吃着果子,将近快到树下了,就马上讨好地向它招呼,用美好的语言说道:“善哉!善哉!您在树上干什么呀,不是太辛苦了吗?为了搞点吃的忙上忙下,不觉得疲劳吗?”猕猴回答:“我倒不觉得疲劳。”巨虬又对猕猴说:“您在这里,吃些什么东西?”猕猴告诉它:“我在优昙婆罗树上,吃的是这树上的果子。”巨虬说:“我和您真有缘,看到您就心生欢喜。我想与您交个朋友,互敬互助。如果愿意的话,您跟着我,我将渡到海的彼岸,那里的森林中,有各种各样树木,花果丰饶,有庵婆果、阎浮果、梨拘阁果、颇那婆果、镇头迎果等。”猕猴问道:“海洋辽阔,难以越渡,我怎样才能去那里呢?”巨虬便说:“我背着您,就能将您渡到彼岸。您现在只要从树上下来,骑到我背上就可以了。”

当时猕猴根本没提防巨虬别有用心,而且脑袋不开窍,少见少知,听巨虬说得天花乱坠,便信以为真,高兴得从树上跳下,骑在虬背上,渡海而去。巨虬很得意,心想目的已达到,在快到居处时,便背着猕猴往水下沉。猕猴慌忙问:“好朋友啊,你为什么突然下沉?”巨虬说:“老实对你说,我妻子怀孕想吃猕猴的心,因为这个缘故,我才将你骗来。”

这时猕猴想道:“呜呼!我今天真是不吉利,自取灭亡。我现在得想个办法,才能免遭厄难,不至于白白送命。”想到这里,便对巨虬说:“仁慈的朋友,我的心留在优昙婆罗树上,不曾随身带来。你当时为什么不对我明说,不然我就将心带来给你了。你要么送我回去,取了心交给你。”巨虬听猕猴这么一说,想想也没什么其他办法,只得又背着它回去。猕猴等到巨虬靠岸,便奋力一跃,从虬背上跳下,迅速爬到优昙婆罗树上。巨虬等了好久,还不见猕猴下来,只得又以美言相诱:“亲密的朋友,您快下来,跟我一起出海吧!”猕猴心想:“这条巨虬真是愚蠢!”便直截了当地对它说:“我不会再上你的当了,你快死心了吧!”巨虬只得失望地游去了。

巨虬关怀自己的妻子,实在无可厚非,但它把自己及妻子的欢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甚至要别人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实在太自私,甚至是太残酷了。巨虬的目的几乎就快达到了,巨虬与猕猴相比,前者强大,后者弱小。尤其是在海上,猕猴根本不是巨虬的对手,但它用智慧骗过了巨虬,使自己重返岸边,攀上大树。这时,巨虬再强大,对它也无能为力了。

由此可见,弱者战胜强者,是有一定条件的。在大海中,弱小的弥猴根本不能战胜强大的巨虬;在岸上,强大的巨虬却奈何不了弱小的猕猴。所以说,老子关于“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论述,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