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全书
20085900000019

第19章 巇隙,察之以捭阖

【原文】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①也。世无可抵②,则深隐而待时③;时有可抵④,则为之谋⑤。可以上合⑥,可以检下⑦。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⑧。

【注释】

①天地之使:天地的代行者。

②世无可抵:世,这里指乱世;无可抵,指无可补救。

③深隐而待时:隐,隐藏,隐迹。深深的隐藏,等待时机。

④时有可抵:有补救的机会。

⑤为之谋:为治理乱世而筹划的计谋。

⑥可以上合:对上层可以合作。

⑦可以检下:对下级可以督促检查。

⑧为天地之守神:守神,守护神。成为天地的守护神。

【译文】

自从天地之间有了“合离”、“终始”以来,万事万物就必然存在着裂痕,这是不可不研究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捭阖”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当世道不需要“抵”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抵”的弊端时,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察,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这样就成了天地的守护神。

【延伸阅读】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本章主要讲抵巇之术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圣人之道,人们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灵活应用。

既然,万事万物皆有“巇隙”,在敌我较量和斗争中,完全可以凭借慧眼找准敌方的矛盾和空隙所在,然后乘“隙”而入,以敌方内部矛盾作为突破口,大做文章,离间其内部关系,瓦解其内部团结,以赢得斗争的胜利。王允利用董卓和吕布的矛盾,巧施离间之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董卓在长安自称太师,要汉献帝尊称他为“尚父”。他还把他的弟弟、侄儿都封为将军、校尉,连他刚出生的孩子也封为侯。为了寻欢作乐,他在离长安二百多里的地方建筑了一个城堡,称作郿坞。他把城墙修得又高又厚,把从百姓那里搜刮得来的金银财宝和粮食都贮藏在那里,单是粮食,足足够三十年吃的。

郿坞筑成之后,董卓十分得意地对人说:“大事成了,天下就是我的;即使不成功,我就在这里安安稳稳度晚年,谁也别想打进来。”

董卓在洛阳的时候,就杀了一批官员;到了长安以后,他更加专横跋扈。文武官员说话一不小心,触犯了他,就丢会掉脑袋。一些大臣怕保不住自己性命,都暗暗地想除掉这个坏蛋。

董卓手下有一个心腹,名叫吕布,是一个出名的勇士。吕布的力气特别大,射箭骑马的武艺十分高强。他本来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董卓进洛阳的时候,丁原正带兵驻守洛阳。董卓派人用大批财物去拉拢吕布,要吕布杀死丁原。吕布被董卓收买,背叛了丁原,投靠董卓。董卓把吕布收作干儿子,叫吕布随身保护他。他走到哪里,吕布就跟到哪里。人们害怕吕布的勇猛,就不好对董卓下手。

司徒王允决心除掉董卓。他知道要除掉董卓,先要拉拢他身边的吕布。他就常常请吕布到他家里,一起喝酒聊天。日子久了,吕布觉得王允待他好,也就把他跟董卓的关系谈了出来。原来,吕布跟董卓虽说是“父子关系”,但是董卓性格暴躁,稍不如他的意,就向吕布发火。有一次,吕布说话顶撞了他,董卓竟将身边的戟扔向吕布。幸亏吕布眼快手快,把身子一侧,躲过了飞来的戟,没有被刺着。后来,吕布向董卓赔了礼,董卓也表示宽恕他。但是,吕布心里很不痛快。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允。王允听了很高兴,就把自己想杀董卓的打算也告诉了吕布,并且说:“董卓是国贼,我们想为民除害,您能不能帮助我们,做个内应?”

吕布听到真要杀董卓,倒有点犹豫起来,说:“我是他的干儿子,儿子怎么能杀父亲呢?”王允摇摇头说:“唉,将军真糊涂,您姓吕,他姓董,本来不是骨肉至亲,再说,他向您掷戟的时候,还有一点父子的感情吗?”吕布听了,觉得王允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跟王允一起干。

公元192年,汉献帝生了一场病刚刚痊愈,在未央宫会见大臣。董卓从郿坞到长安去。为了提防人家暗算,他在朝服里面穿上铁甲。在乘车进宫的大路两旁,派卫兵密密麻麻排成一条夹道。他还叫吕布带着长矛在他身后保卫着。经过这样安排,他认为万无一失了。

可董卓万万没有想到王允和吕布早已商量好了。吕布约了几个心腹勇士扮作卫士混在队伍里,专门在宫门口守着。董卓的座车一进宫门,就有人拿起戟向董卓的胸口刺去。但是戟扎在董卓胸前铁甲上,刺不进去。董卓用胳膊一挡,被戟刺伤了手臂。他忍着痛跳下车,叫着说:“吕布在哪儿?”

吕布从车后站出来,高声宣布说:“奉皇上诏书,讨伐贼臣董卓!”

董卓见他的干儿子背叛了他,就骂着说:“狗奴才,你敢……”他的话还没说完,吕布已经举起长矛,一下戳穿了董卓的喉咙。兵士们拥了上去,把董卓的头砍了下来。吕布从怀里拿出诏书向大家宣布:“皇上有令,只杀董卓,别的人一概不追究。”

董卓的将士们听了,都高兴地呼喊万岁。长安的百姓受尽了董卓的残酷压迫,听到除了奸贼,成群结队跑到大街上唱着,跳着。许多人还把自己家里的衣服首饰变卖了,换了酒肉带回家大吃一顿,庆祝一番。

王允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看到和利用了敌人的内部矛盾。正所谓“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如果对方并无缝隙让你有机可乘、乘虚而入,那么就需要你随时注意捕捉和利用敌人阵营中的内部矛盾,人为地给对手制造裂痕,使之互相猜疑,瓦解其内部团结,使其形成内乱,分崩离析,然后乘隙而攻之,这就是兵书上说的“离间”之计。楚汉相争时的刘邦之所以能击败项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离间计。

公元前203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城内。楚军在城外断绝了汉军的运粮甬道,城内粮草日渐困乏,十分危急。刘邦向项羽求和,项羽不肯。陈平向刘邦献计,建议离间项羽与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人的关系,待项羽众叛亲离时,再举兵进攻。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谋,使人造谣说:项王属下钟离昧、龙且、周殷想要投降汉王。项羽为人本来就好猜忌,果然对钟离昧等人产生了怀疑。一天,项羽派使者到刘邦营中,陈平让侍者准备好十分精致的餐具,侍者刚一进屋,便假装惊讶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人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把这些餐具端了出去,换上了十分粗劣的餐具和饮食。使者回营告诉了项羽,项羽对范增也产生了怀疑。这时,范增向项羽建议急攻荥阳,项羽却一反常态,拒不听从。过了几天,范增得到了项羽已经怀疑自己的消息,便找到项羽告辞回乡,在回乡路上患病死去。项羽失掉了范增,又不信任钟离昧等人,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不久,韩信、陈平等人用计从城中救出了刘邦。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项羽便失去了军事优势。最后,垓下一战,项羽自刎于乌江。

乘虚而入、抢占市场是当今很多商家在商战中惯用的计谋。用攻其不备、乘虚而入的手段抢占市场,也是商战策略中风险最小、最容易成功的一种。

美国花旗银行在德国开办家庭银行,不到几年时间,就在德国消费者金融业务中取得了统治地位。他们运用的策略,就是“乘虚而入”。

德国的银行家们虽然也知道普通的消费者有一定的购买力,能成为银行的客户,但他们认为,大银行向来是为工商界和富有的投资者服务的,为普通消费者服务不免有损大银行的尊严。花旗银行正是抓住德国金融市场的薄弱环节,创办家庭银行,专为个人消费者服务,经营消费者所需的业务,一切手续都使消费者感到便利。虽然德国银行有极强大的势力,有遍布在每个城市商业区的众多分支机构,但花旗银行所办的家庭银行只花了5年左右的时间,就占有了德国低端消费的全部银行业务。

在现代经商活动中,“乘虚而入”是经营高手惯用之计。精明的商家为了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千方百计地寻找对方的弱点和空位,进而抢占市场、赢得自身最大利益。但应用此计必须要求自己真正了解对手的详细情况,要不断进行分析、论证,以求准确无误地把握住对方的空隙,然后迅速而果断地出击,切勿操之过急,以免“欲速则不达”,或者为对方的假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