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官道曾国藩
20085700000018

第18章 结交士林,也要因人而异(1)

曾国藩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官场亦是如此。吾辈须近君子而薄小人也。

置身官场,结交什么样的人也很重要,结交不当,就可能染上坏的恶习。因此要结交君子,远离小人。此外,除了结交志同道合之人,也要注意求同存异,懂得欣赏和自己风格不同的人,不轻易树敌。

志同道合者才能相互搀扶

道不同者不相为谋,谋者反受其乱。

一般来说,人们都喜欢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志同道合者能够相互鼓励,互相扶持。

胡林翼,字贶生,湖南益阳县人。生于1812年,死于1861年,享年50岁。这是在他的墓志铭上所写的。或许仅此我们还不晓得胡林翼这个人对曾国藩有多重要,但当我们得知他的号是润之时,会不会觉得亲切?因为毛泽东的号也是润之。那么,就有人要问了:是巧合吗?其实,熟悉毛泽东的读者应该知道,这并不是巧合。当年,毛泽东因为反复通读《胡文忠公全集》而对其产生敬佩之情,于是把自己的号也改成了润之。除了毛泽东,还有国民党的元首蒋介石先生,他的很多思想也是从胡林翼生前所著的《胡氏兵法》中学来的。而民国时期的将领蔡锷,也十分欣赏胡林翼的军事才能和用兵思想,他曾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治兵语录》,分发给自己的部下,用于指导他们的思想和培养他们的军事才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成了黄埔的教材。

由此看来胡林翼和曾国藩都可以说是在军事上颇有心得和研究的人,就这一点而言两人应该算得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两人共同身处战乱的晚清时期,他们还面临着共同的敌人——太平军,所以在镇压太平军的道路上两人必须相互扶持,才能保证不会战败。

在湘军练成之后,刚刚起兵之时,各地官员只顾及自身利益,都对湘军忽冷忽热,等到用的时候热情似火,不用的时候冷若冰霜,而唯有胡林翼忠贞不二,始终与湘军同进退共荣辱。胡林翼曾为了给困在江西的湘军筹集粮饷,带头以湖北省长的身份讨好湖广总督官文,以至于为他的小妾过生日。大家也知道,这样的事情是绝对违背胡林翼初衷的,甚至也超出了他的道德底线,但是为了湘军他做了。正是因此,湘军才度过了最艰苦的日子。所以,湘军后来攻下天京,胡林翼应算功不可没。

那么,胡林翼为何如此愿意帮助曾国藩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两人有着共同的志向,那就是重振大清江山。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共同目标,才得以使胡林翼心甘情愿为了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而做出超越自己道德底线的事情。想想,那个时候的人是多么地看重儒家道德礼仪,他们都信奉诚实做人,不负祖宗之德,他们都信奉:士可杀,不可辱!可是,胡林翼却做了等于是侮辱自己人格的事情,所以,我们从这里便能看出,只有志同道合的两个人才能够互相搀扶,而且是有用的搀扶。如果是两个志向不同的人,即使搀扶,也是徒劳无意义的。这一点在官场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那些在官场上混得不错的人,都是因为受到了志同道合者的帮助。那些好官,之所以能成为好官,是因为有同样要做好官的人与他们一起干,不然仅凭一己之力是不会混出什么名堂的。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名步步升迁的官,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那些与你志同道合之人,然后再互相帮助照应,这样才能做成事情。而与此相反的是切记不要和那些贪官以及庸官同流合污,那样即使你爬了上去,终究也会掉下来的。

综上所述,要想在官场上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然,就等于是单打独斗,而单打独斗,我们在这之前已经说了,是很可怕的事情,不仅做不成大事,还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可谓是困难重重,所以,是绝对不可取的。与其如此,还不如全身心的找到与你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开创新局面。

求同存异,不轻易树敌

求同存异是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失去这种品德,将举步维艰,仕途无望。

对志同道合之人,相敬如宾,对志向不同者也不能“横眉冷对”,做到求同存异,才不会轻易树敌。

求同存异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相处的良方,也是官场人际交往的妙药。由于生产的发展,知识的爆炸性喷发,导致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穷其一生,都难以完成对某一个科目现有知识的继承,像达·芬奇那样在多个科学领域达到巅峰的现象,在现代社会绝不会再出现,而这种现象反映到官场上,正是人人忌讳的“固步自封”。所以,作为一名官员,一定要学会求同存异,和谐共事,同时要忌讳单打独斗,否则难成气候。

然而,求同存异并不是简单的无原则的妥协,是斗争与妥协共存,是优势互补,是强强联合,是一种生存的策略与艺术,是一种严谨的处世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的政治是理性和温和的政治,这就需要现代的官员也要用理性的目光和手段来纵横官场。因此,多一些合作,就会少一些敌人;少一些对抗,就会多一些朋友。少一些挑剔,多一些理解,会使你的朋友遍天下,会使你的政治盟友到处都有,会更容易维护你的政治理念,更容易实现你的政治理想。

早年,曾国藩与同为晚清佐栋的左宗棠之间因一些小事而不和,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对彼此的敬仰,曾国藩虽与左宗棠性格不合,政治理念不同,但曾对左的才学智谋人格备加赞赏,左宗棠平定新疆之乱离不开曾国藩大力举荐并于后方筹划粮草的有力支援。曾国藩的墓志铭中有这么一段话:“其于左公宗棠趣尚不同,而奇左公智术,以公义相取,左公亦以显名天下。”刚才我们已经说过,尽管左氏在曾氏扶持下脱颖而出成为独当一面的军政要员后,仍不改爱闹意气和喜欢骂人的个性而与曾氏产生纠纷,但是,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这些纷争并不意味着要动摇共同反对西方侵略者这一类牵涉爱国、卖国、妥协、投降等重要原则的内容。而且到了最后,当矛盾表面化以后,曾氏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表扬、鼓励不参与纷争的部属,如他一再赞扬李鸿章“阁下不与左帅争意气,远近钦企”,并说这是圣人才会有的表现。二是当左宗棠骂到自己头上时则不予理会。他在一封信中写道:“左公之朝夕诟詈鄙人,盖亦糊闻一二,然使朝夕以诟詈答之,则素拙于口……故以不诟不詈不见不闻不生不灭之法处之。”

他甚至嘱咐自己的儿子:“余于左、沈二公以怨报德,此中诚不能无芥蒂,然老年笃畏天命,力求克去褊心忮心。尔辈少年,尤不宜妄生意气,于二公但不通闻问而已,此外着不得丝毫意见。切记切记。”

其实,任何人在工作中都难免会得罪人,这绝对无法避免。

但是,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而曾国藩正是因为对此点非常清楚,才会成为所有为官者乃至所有人的表率。他曾经说:“大抵事败而归咎于谋主者,均属庸人自扰,愚蠢至极。”他还说:“当与人商议好的事情出现败局时,如果给人家脸色看,就只能说明一点,即你这个人还幼稚得厉害!”所以,从曾国藩这种自责的行为中,我们看到的正是他“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正是他始终所秉承的求同存异思想的表现。

所谓的求同存异,其实就是一种追求双赢的思想。而双赢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它搁置争议,避免了因争斗而导致的耗损,这恰恰就是我们每一个理性的人所应做的最明智选择。因为社会的发展已使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对立只会导致两败俱伤。而求同存异则可以改变这种境况,它使双方从对抗到合作,从无序到有序,从短暂的存在到永久的矗立,这些都显示出双赢代表着一种奋进的精神,一种精明的处事方式和一种睿智的理念,而这些不正是一名有抱负有理想的为官者所应该秉承并一直追求的吗?!因为只有做到这些,你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事物中,才能更容易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试想,如果你的理想理念得不到理解和赞同,只会被复杂的人际搞得焦头烂额,又哪能有所作为呢?

也许会有人说,求同存异与双赢的理念容易是中庸,是封建腐儒残余,这绝对是错误的认识。因为求同存异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它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而是以理智的态度良性的竞争求得共同的利益。

因此,对人而言,求同存异与双赢的态度是积极的,它的精神是奋进的,它拒绝消极回避、悲观无为的思想,而以积极追求的心态求得预想的目的,因为它们是基于对自身环境的科学分析后所做出的明智选择和积极判断。

求同存异作为一种理念,它体现了一种公正的价值判断。这种公正性,不仅体现在对自身利益的取舍上,也体现在对别人利益的尊重上。而能做到兼顾自己与他人的利益,那就是实现共存共荣的社会的基础,当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价值观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必须求得你我他的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时,离大同社会不远矣。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利益共享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只有尊重他人的利益,才会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他人的维护,而使自己取得最后的成功。这一点,在周恩来总理的一生中,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

求同存异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古老智慧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传承。如果没有对人与社会的深入理性分析,没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合理判断,就不能形成求同存异的理念;而有了这种理念,却没有科学的方法、明智的行为、超常的胆略,则也不能产生求同存异的结果。所以,不妨让我们记住一个公式,即1+1>2。与其树敌,不如求同存异!

要学会欣赏别人

鉴人如鉴画,览其妙处,须发感叹一二。

懂得欣赏别人,并能够做出合理和公正的评价,是一种大度,也是一种涵养。

学会欣赏别人很重要。曾国藩经常对同僚说的一句话就是:

人,要学会欣赏别人。相信大家看到这句话时会反思一下自己平日里是不是这样对待你身边人的,那么,究竟是不是呢?或许只有你自己知道。然而,这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至于做官的朋友,就更是没有妥协的余地了。一个不懂得欣赏别人的官员是做不好官的。因为在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都要与别人打交道,要相互认识和了解,而这一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会欣赏。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只有如此,才有进一步交往的可能。

那么,如何才能学会欣赏呢?其实,欣赏就是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所以,只有欣赏别人才能使自己进步。只有欣赏到别人的长处,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人就怕对比,同等程度上的对比可使一个人更有前进的动力。很多成功的人多是把榜样的优点拿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与成绩的。做官尤其如此,只有看到那些被人尊敬的官的优秀之处,才能给自己一个学习与超越的方向,否则是在为做官而做官。

同时,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欣赏别人同样也是欣赏自己。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挑别人的短,那他看到的只有丑陋,等于是在用别人的丑陋来折磨自己。这便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所以说,尊重自己先要从尊重别人开始。一个人要有一颗宽阔而平常的心,用来容纳别人。

一个不懂得欣赏别人的人,也不会被人欣赏。这好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你打人一下,自己也会后退一下。所以,这些人最终会被别人冷落、抛弃。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欣赏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并不等于自己就不如别人,只有你尊重别人了,别人才能尊重你。人人都是需要尊重的,人人都是需要欣赏的。当我们认真地想一想便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如爱情、亲情、友情都是通过欣赏得到的。

所以,人要懂得欣赏别人,要懂得为别人喝彩。

欣赏别人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美德,而做到这两点便是一种境界。俗话说的好:爱人者人必爱之。被爱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这一点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很重要。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去爱,而奢求被爱,只能说明他很不成熟,甚至有点痴人做梦。

在官场上,欣赏别人就主要表现在“识人”这一点上。而曾国藩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曾国藩有两句话说的非常好,他说对待部属要“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就是说对于部下的好,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表扬;对于不好的地方,要私下去批评他、规劝他。曾国藩这一点是做得很好的。太平天国的将领李秀成很赞成这一点,他说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天王不识贤臣”,而曾国藩的成功则是因为“善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