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2004700000018

第18章 美国的妇人 (4)

综览中国历史,有很多著名的妇女,她们在政治上的成就,不仅仅是由于她们处于皇后或太后的身分。一个不具备卓越才能的平庸之辈,虽然高居王位,也不可能会有什么成就。而这些中国妇女,她们在历史上取得令人敬重的地位。战国时齐国的王后曾执政近四十年 ,由于她在处理内政和外交时的谨慎明智,使齐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局面,避免了公元前3世纪那场曾使不少国家遭到毁灭的战争苦难。有一次有人故意难她怎样才能解开一对玉连环?她要来锥子,边砸边说:“我把它解开了。”

汉朝立国四百年,两位女性起了重要作用。一位是开国皇帝汉高祖的妻子吕后(公元前180年卒)。她来自民间,没有受过教育,但她是一位机智能干、行动果断而又残酷无情的女子.是她除掉了位高权重,已危及汉王朝的两位大将韩信和彭越。再一位就是窦后(公元前135年卒),她也同样来自民间,掌权四十五年。她是老子无为而治政治哲学的信奉者,要求她的儿孙们和她娘家的亲属们学习老子的哲学和其他道家著作。通过她丈夫和儿子的长期在政治上宽松自由和经济上严格谨慎的政策,使人民能够从受到长期战争之苦的影响中恢复过来,发展他们各自的能力。在她统治的末期,帝国已经高度繁荣兴旺,政府受到人民爱戴。所以她的孙子武帝继位以后,才有可能使汉王朝发展到鼎盛时期。

(二)女子改造。 (2)

唐朝最兴盛的时代,有一位著名的女性武鑒,占据统治地位达四十五年(公元660-705年),在她统治的一段时间里,她干脆宣布她不再是唐朝皇后摄政,而是一位新建的周朝的统治者,共统治了16年。她是一位具有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能力的女性。由于她的长期统治,使盛唐时期疆域扩张,文化得到发展。我不打算继续列举那些曾经统治庞大帝国的皇后们,和毁灭伟大王朝的宠妃们了。我觉得我所说的已经足以说明中国的妇女没有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在国家漫长的历史上,她们曾经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非政治生活领域中,中国的女子也同样有着卓越的、令人尊敬的成就。其中最受人称颂的是淳于缇萦。汉朝废除肉刑,是她起了重要作用。她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医学家,曾被人诬告并受到肉刑拷问。她父亲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这位老医学家在去服刑的路上对女儿们说:我很不幸,只有女儿,没有儿子,以致无人能在我需要的时候助我一臂之力。他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以后,决心要救援父亲,一路跟随到京城,向皇上请求,自己愿意没入宫中为奴,以赎减将置父亲于死命的肉刑。她的恳求感动了文帝的仁慈之心,于公元167年亲自颁布了那一道著名的废除肉刑的敕令。

在学术文化界,中国女子常有重大的贡献。西汉初期的几十年中,上古时代传下来的经书是通过逐字传授才得以流传的。五经之一的《尚书》是由一位女子 承担了保护古本,并逐字传授才得以流传下来的。三百年以后的公元92年,伟大的历史学家班固被囚,死于狱中;他的不朽名著《汉书》还没有完成。是一位女子,他的妹妹班昭奉命继续他未竟的事业,从而圆满地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班昭还对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传授了怎样阅读《汉书》,才使这部著作能刻印问世。班昭还奉诏进宫做皇后和嫔妃们的老师。公元105-121年邓皇后掌权摄政时,她在邓后身边,成了类似政治顾问的人物。在保存下来的她的著作中,《女诫》七篇是最著名的。在这些篇章中,她教人以谦让的美德;但她也提倡妇女受教育。她说:“现在的君子们,只让他们的儿子受教育,忽视对女儿的教诲,是对男女之间除了性别不同外,其他都一样这一点缺乏了解。按照传统,男孩子8岁时就教他读书,到15岁时就会获得不少知识。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办法对待女孩子吗?”这样的呼声,今天听来仍然感到十分温暖;但她在公元100年时说出这番话来,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子是李清照。公元1081年她出生于济宁,是学者赵明诚的妻子,死于公元1140年。她的父母都是著名文人。她自幼在这种儒雅高尚的书香环境中成长,擅长写散文和诗,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她的词——用当时流行的曲调填写的歌词,不过她对当时大量的诗歌的评论是非常严格的。她自己写的诗歌只有很少数保存下来,得到与她同时代人的高度赞扬。最负盛名的词人辛稼轩曾公开承认说他的词有时是模仿李清照的风格写的。

李清照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女子之一。她常常坦率地毫不掩饰地描写她的爱好、快乐和忧伤的真实生活。为说明她的坦率,我举个例子,引用她写的一篇《打马图经自序》中的一段话: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且平 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自南渡来流离迁徙,尽散博具,故罕为之,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

在为她丈夫赵明诚编纂的《金石录》写的《后序》中,同样写得很坦率。这篇序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亲密无间生活的一幅非常迷人的写照。我引用几段以便说明在一个博学的家庭里,一位受过教育的妻子所处的地位: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做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子、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