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复活(名师1+1导读方案)
19997800000024

第24章

房,就同大家告辞,跟那个早就来接他的军士一起回去。

名师伴你读

品读与赏析

这一章先概述聂赫留朵夫与政治犯们在牢房的谈论,再详写聂赫留朵夫与西蒙松、玛丝洛娃的对话。西蒙松坦率地向聂赫留朵夫表白了自己对玛丝洛娃的感情,这让聂赫留朵夫感慨万千。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的谈话,展现了她痛苦、矛盾的心理。她既渴望得到真正的爱情,又对自己感到自卑,不知如何面对现在的问题。他们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呢?

学习与借鉴

1.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如西蒙松直接向聂赫留朵夫说明他对玛丝洛娃的感情,表现了他坦率真诚的性格。再如聂赫留朵夫让玛丝洛娃自己决定是否同西蒙松结婚时,她说:“您别管我,我没有什么话要说了。”表现了她对这件事犹豫不决,想暂时逃避的矛盾心理。

2.传神的神态描写。作者善于通过细腻的神态刻画人物心理。如“带着孩子般天真的神情瞧着聂赫留朵夫”,写出西蒙松善良单纯的天性及对爱情的向往。“但聂赫留朵夫一提到西蒙松的名字,她的脸就涨得通红”,写出玛丝洛娃对西蒙松产生爱情后的羞涩,以及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惭愧之情。

聂赫留朵夫在客店醒来后,老板娘走进房间告诉他,旅站上有个士兵送来一封信。信是玛丽雅写的,她说克雷力多夫夜里突然发病,比他们预料的更严重,请聂赫留朵夫到城里去疏通一下,尽量让他留下,她愿意留下来陪他,甚至嫁给他。

聂赫留朵夫赶紧收拾行李,向老板娘付清了账,匆匆走出门,坐上一辆马车。聂赫留朵夫吩咐车夫尽可能快赶,一心想追上那批犯人。他在离牧场大门不远处,果然赶上了他们的大车。大车载着袋子和病人,在冰冻的泥地上辘辘行进。车辆很多,倒数第三辆铺着干草和枕头,上面躺着克雷力多夫。玛丽雅就坐在他旁边的驭座上。聂赫留朵夫吩咐车夫在克雷力多夫旁边停下来,自己向他走去。一个酒意十足的押解兵向聂赫留朵夫摆摆手,但聂赫留朵夫不理他,径自走到大车跟前,拉住大车的木柱,在旁边走着。克雷力多夫身穿土皮袄,头戴羔皮帽,嘴上包着一块手绢,看上去更加消瘦和苍白。他那双好看的眼睛显得更大更亮,他的身子在大车上微微摇晃,眼睛盯着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问他健康情况,他只是闭上眼睛,生气地摇摇头。他的全部精力显然都被大车的颠簸消耗光了,玛丽雅坐在大车另一边。她向聂赫留朵夫意味深长地使了个眼色,表示对克雷力多夫的情况很忧虑,接着就用快乐的声调说起话来。她大声说,好让聂赫留朵夫在辘辘的车轮声中听清她的话。“现在卡秋莎和西蒙松跟他们一块儿赶路,薇拉接替了我的位子,也跟他们在一起。”

克雷力多夫指着玛丽雅说了一句话,可是谁也听不清。他皱起眉头,显然在忍住咳嗽,接着摇摇头。聂赫留朵夫把头凑过去,想听清他说的话。于是克雷力多夫从手绢里露出嘴来,喃喃地说:“现在好多了,只要不着凉就行。”聂赫留朵夫肯定地点点头,同玛丽雅交换了一个眼色。

“哦,三体的问题怎样了?”克雷力多夫又虚弱地说,苦笑了一下,“不容易解决吧?”

聂赫留朵夫不明白他的话,玛丽雅就向他解释说,这原是一个确定日、月、地球三个天体关系的著名数学问题,克雷力多夫开玩笑,把聂赫留朵夫、卡秋莎和西蒙松的关系比做那个问题。克雷力多夫点点头,表示玛丽雅正确地解释了他的玩笑。

“解决这问题的关键不在我。”聂赫留朵夫说。

“您接到我的信了?这事您肯办吗?”玛丽雅问。

“我一定去办。”聂赫留朵夫说。他发现克雷力多夫脸上有点不高兴,就回到自己的马车那里,在凹陷的车座上坐下,双手扶住马车两侧,因为道路坎坷不平,车子颠簸得很厉害。车夫给了右边骖马一鞭子,让马车在大街上飞驰起来,一直跑到河边的渡口。车夫把车赶上渡船。

聂赫留朵夫站在渡船边上,眼睛望着宽阔湍急的河水。两个形象在他的头脑里交替出现着:一个是垂死的克雷力多夫,他满脸怒容,脑袋被大车颠得直摇晃;一个是精神抖擞地同西蒙松一起在路边走着的卡秋莎。一个形象使他沉重而悲伤,那就是濒临死亡而不愿死去的克雷力多夫。另一个形象是生气勃勃的卡秋莎,她获得西蒙松这样好人的爱,走上了稳当可靠的善的道路,这本是件喜事,但聂赫留朵夫却觉得难受,而且无法摆脱这样的感觉。

名师伴你读

品读与赏析

聂赫留朵夫从客店出发,赶上了犯人的车队,见到了克雷力多夫与玛丽雅。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写出克雷力多夫的严重病情。他们三人的谈话,既反映了克雷力多夫与玛丽雅的关系,也交代了聂赫留朵夫、西蒙松与玛丝洛娃三人的感情纠葛。

学习与借鉴

1.明写与暗写相互映衬。这一章既通过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明写克雷力多夫的病情,又借他们的谈话来暗写聂赫留朵夫三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垂死挣扎的克雷力多夫与精神抖擞的卡秋莎明暗映衬。作者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使得故事内容丰富充实,情节活泼生动。

2.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克雷力多夫已经病入膏肓,仍关心“三个天体”的问题,对玛丽雅要留下陪他感到不高兴,怕因此拖累她,这些表现了他的善良与关心他人。而玛丽雅愿意留下照顾克雷力多夫,甚至与他结婚,则突出了她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下了船,他又坐上马车,到了最热闹的街道,停在一家旅馆门口。尽管聂赫留朵夫租用的房间算不上奢侈,但在经历了两个月的马车、客店和旅站的生活以后,还是感到十分舒适。他得首先清除身上的虱子,因为自从他进出旅站以来,它们就一直热情地陪伴着他。他洗完澡后,换上城里人的装束,穿了浆硬的衬衫、压皱的长裤、礼服和大衣,出去拜会当地长官。

名师导读

写虱子“热情”,用拟人手法写出虱子之多,旅途之苦。【拟人修辞】

将军脸孔浮肿,身穿一件鞑靼式绸袍,手拿一支香烟,正坐在书房里用一只带银托的玻璃杯喝茶。“您好,阁下!我穿着睡袍见客,请勿见怪,不过总比不见好,”他说着,拉起长袍盖住他那后颈上堆起几道肉丘的粗脖子,“我身体不太好,没有出门。什么风把您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城来了?”

“我是随一批犯人来的,其中有个人跟我关系密切,”聂赫留朵夫说,“我现在来求阁下帮忙,部分就是为了这个人,另外还有一件事。”

将军用他那双狭小浮肿、炯炯有神的眼睛盯住聂赫留朵夫,一本正经地听着。他只打断聂赫留朵夫一次,问他要不要吸烟。聂赫留朵夫告诉他,他所关心的人是个女的,她被错判了罪,为她的事已递了御状。

“哦!那又怎么样?”将军说。

一副不以为然的语气,写出将军的冷漠。【语言描写】

“彼得堡方面答应我,有关她的消息最迟这个月通知我,通知书将寄到这里,因此我有个要求,如果可能的话,在没有收到那个状子的批复以前暂时把她留在此地。”

“那么,您还有什么事吗?”将军问聂赫留朵夫。

“我还有一个要求,”聂赫留朵夫说,“牵涉到这批犯人中的一个政治犯。他病得很厉害,都快死了,得把他留在这儿的医院。有一名女政治犯愿意留下来照顾他。”

“她不是他的亲属吧?”

“不是,但为能让她留下来照顾他,她准备嫁给他。”

将军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直盯着聂赫留朵夫,默默地听着,显然想用这种目光逼得对方局促不安。他不住地吸着烟,等聂赫留朵夫讲完,他从桌上拿起一本书,迅速地舔湿手指,翻动书页,找到有关结婚的条款,看了一遍。

名师导读

用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他呆板僵化、照搬书本的思维方式。【动作描写】

“她判的是什么刑?”他抬起眼睛问。

“她判的是苦役。”

“哦,要是判了这种刑,即使结了婚,也不能改善待遇。”

“可是您要知道……”

“请您让我把话说完。即使一个自由人同她结了婚,她照样得服满她的刑。这儿有个问题:谁判的刑更重,是他呢,还是她?”

“他们两人都判了苦役。”

“嘿,那倒是门当户对了,”将军笑着说,“他什么待遇,她也什么待遇。他有病可以留下来,而且当然会设法尽量减轻他的痛苦。”

不过她即使嫁给他,也不能留在此地……

“不过再让我考虑一下。他们叫什么名字请您写在这儿。”

聂赫留朵夫写下他们的名字,将军又打听了一下京城的新闻。

“您到我这儿来吃饭吧,还有一个英国人要来,”将军一面送走聂赫留朵夫,一面说。

名师导读

引出下文的晚宴及聂赫留朵夫陪英国人参观监狱的情节。【埋下伏笔】

聂赫留朵夫辞别将军,乘车到邮政局去。聂赫留朵夫在一堆信件中发现一封信封很讲究,上面还盖有字迹清楚的鲜红火漆印的挂号信。他拆开信封,看到信是谢列宁写的,还附着一份公文,这是关于卡秋莎案的批复。是个怎样的批复?难道是驳回吗?聂赫留朵夫心猛地一抽,血顿时涌上脸颊。他匆匆扫了一眼,不由得高兴地舒了一口气。谢列宁告诉他,玛丝洛娃的案子在他的帮助下重新裁决,她已得到减刑,由苦役改为流放,在西伯利亚较近处执行,并随信寄上了公文副本。

这是一个大喜讯。凡是聂赫留朵夫希望为卡秋莎和自己做到的事,如今都已实现了。不错,她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他同她的关系也变得复杂了。以前她是个苦役犯,他提出要同她结婚,也只能徒具形式,至多稍稍改善她的处境罢了。如今可没有什么东西妨碍他们生活在一起了,可是聂赫留朵夫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再说,她同西蒙松的关系又怎么办呢?她昨天那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要是她同意跟西蒙松结合,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问题他怎么也搞不清楚,就索性不去想它们。“这一切最终会水落石出的,”他想,“现在得赶快去把这个喜讯告诉她,让她释放出来。”他以为凭到手的副本就足以办到这一点。他走出邮政局,吩咐车夫把他送到监狱。

连续发问,写出他内心的困惑不安。【心理描写】

尽管将军没有准许上午探监,聂赫留朵夫凭经验知道,在上级长官那里绝对办不到的事,在下级官员那里倒很容易办到,因此决定先到监狱去一下,把这个喜讯告诉卡秋莎,也许就可以把她释放出来,同时打听一下克雷力多夫的健康情况,并把将军的话转告他和玛丽雅。但典狱长直率地告诉聂赫留朵夫,未经长官批准,他不能让任何人进去探监。皇帝陛下办公厅发的公文副本对典狱长也不起作用,他断然拒绝放聂赫留朵夫进监狱。关于克雷力多夫的健康,他也拒绝提供任何情况。聂赫留朵夫一无所获,只得坐上马车回旅馆。

聂赫留朵夫虽然在监狱里碰了壁,但他还是兴奋地乘车去省长办公室,查问玛丝洛娃的减刑公文有没有到达。公文还没有到,因此聂赫留朵夫一回到旅馆,毫不耽搁,立刻写信把这事告诉谢列宁和律师。他写完信,看了看表,已经是去将军家赴宴的时候了。

名师导读

“毫不耽搁”“立刻”写出他渴望玛丝洛娃得到自由的急切心情。【用词准确】

将军家的宴会十分豪华,显示出富豪和达官的生活排场。这种排场是聂赫留朵夫所习惯的,但他已长期丧失奢侈的享受,甚至连最起码的舒适条件都没有,因此这样的宴会就使他格外愉快。

人人对聂赫留朵夫都很亲切殷勤,而且因为能同他这样一位有趣的新伙伴结交,感到很高兴。将军对聂赫留朵夫像对老朋友似的打了个招呼,问聂赫留朵夫从他家出去后做了些什么,聂赫留朵夫说他到过邮政局,知道早晨谈起的那个人已得到减刑,同时再次要求将军准许他探监。将军显然对吃饭时谈公事很不满意,他皱起眉头,一言不发。

“您要来点伏特加吗?”他转身用法语招呼身边的英国人。英国人喝干一杯伏特加,说他今天参观过大教堂和一座工厂,还希望参观一所大的解犯监狱。“那正好。”将军对聂赫留朵夫说,“你们可以一起去。您给他们开张通行证。”他又对副官说。

“您希望什么时候去?”聂赫留朵夫问英国人。

“我愿意晚上去参观监狱。”英国人说,“所有的人都在监狱里,事先不做准备,一切都保持本来面目。”

晚宴结束后,聂赫留朵夫跟一家老少告了别,同英国人一起来到将军府的大门口。

天气变了。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盖没了道路,盖没了屋顶,盖没了花园里的灌木,盖没了门前的台阶,盖没了马背。英国人自己有一辆轻便马车,聂赫留朵夫就吩咐英国人的车夫把车驾到监狱里去。他自己坐上四轮马车,跟在英国人后面,在雪地上剧烈颠簸着,往监狱驶去。

名师导读

运用排比修辞,从多个角度写出雪之大。【排比修辞】

名师伴你读

品读与赏析

聂赫留朵夫为克雷力多夫的事求见将军,将军同意让克雷力多夫留下,却不同意让玛丽雅陪伴。聂赫留朵夫来到邮局,收到谢列宁的信,得到玛丝洛娃减刑的消息,这让他精神振奋。他又到监狱去想把消息告诉玛丝洛娃,却碰了壁。他来到将军家参加晚宴,得以陪英国人去参观监狱。这一章以聂赫留朵夫的行踪为线索,前后串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