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红楼梦(青少年四大名著)
19951300000042

第42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宝玉去了半天,到底放心不下。吃了午饭,说身上不舒服就回来了。晴雯的病虽然有些重,幸亏她平时也不大费心思琢磨什么事,再加上饮食清淡,加倍养了几日,便渐渐地好了。

转眼间,就进了腊月,离过年越来越近了。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王夫人和凤姐开始准备过年的事。贾珍那边,开了宗祠,叫人打扫,收拾供器,又打扫上房,准备悬挂祖宗的画像。荣宁二府内外上下,都是忙忙碌碌。这时,一个仆人拿着帖子和一个账单来说:“黑山村的乌庄头交租子和进贡来了。”贾珍高兴地说:“这个老不死的今天才来。”贾蓉接过帖子和账单,一边展开单子看,一边命人带他进来。贾珍让人拉他起来,和他闲聊了几句,又说:“我刚才看那单子了,今年你这老东西又来和我讨价还价来了。”乌进孝忙向前走几步,恭敬地说:“我的爷,今年收成不好。从三月开始下雨,一直下到八月。九月又下了一场碗大的雹子,方圆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加上牲口、粮食,打伤了成千上万,所以才这样。小人我并不敢说谎啊。”贾珍皱着眉头说:“我想你至少得送五千两银子来,这点够干什么的!现在你们只剩了八九个村子,还有两处有了旱涝灾情,你们又来耍滑头,这是不让我们过年了!”

乌进孝说:“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我兄弟离我那里只一百多里,谁知道收成竟差远了。他现在管着那边府里的八个村子,比爷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只有这么多东西。”贾珍道:“正是呢,我这边还可以,不过是一年的费用。比不得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

乌进孝笑道:“那府里如今虽事多了,但娘娘和万岁爷岂有不赏的!”贾珍听了,笑向贾蓉等道:“你们听,他这话可笑不可笑?”贾蓉等忙笑道:“你们生活在穷乡僻壤,哪里知道这些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银库都给我们吗!哪会不赏赐呢,但都是逢年过节赏赐绸缎、古董、小玩意儿。就算赏赐,也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干什么的?这两年哪一年不多赔出几千两银子!就说省亲加上盖花园,你算算花了多少就知道了。过两年再搞一次省亲,只怕就穷得一干二净了。”贾珍笑道:“所以他们庄稼人老实,不明白这外头体面里的苦头。”

贾蓉又笑着向贾珍说道:“确实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量,要偷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贾珍笑道:“那又是凤姑娘捣的鬼,怎么就穷到这地步了。肯定是她见花钱的地方太多,赔得太厉害了,所以这样做,先让别人都知道知道,已经穷得不行了!”说着,命人带了乌进孝出去,好好招待一下。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九,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两府中都换了门神、对联,上上下下焕然一新。贾敬、贾赦带领众人祭祀了祖先。大年三十这天,荣宁二府张灯结彩,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贾府所有的人都打扮得花团锦簇,一晚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

第二天便是正月初一,贾母等又按品级盛装打扮,进宫朝贺,同时也祝贺元春的生日。回来后,贾母又到宁府祭拜过列祖,然后才回去换衣服休息。所有来拜年的亲友一概不见,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说说话,或者同宝玉、宝琴、宝钗、黛玉等姐妹玩围棋或打牌。王夫人与凤姐是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客厅上院子里都是看戏喝酒的,亲友们往来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

紧接着又到了元宵佳节,宁荣二府都张灯结彩。贾母命人在大花厅摆下酒宴,准备了小戏班,挂上各种灯笼,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举行家宴。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听戏。一会儿又献上元宵来。贾母命唱戏的先歇一歇,吃些热乎乎的元宵再唱。听完戏,又有两个常来的女先生进来了,贾母问李婶薛姨妈想听什么书,她们都回说:“随便什么都行。”贾母便问:“近来又添什么新书了没有?”那两个女先生说道:“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叫《凤求鸾》。”贾母道:“这个名字好,先大概说说,如果好再详细说。”女先生道:“这书上说得是唐朝的时候,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名叫王忠,曾做过两朝宰相。如今告老还乡,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叫王熙凤。”大家听了,都笑起来。贾母笑道:“这名和我们凤丫头的重了。”女先生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名字。”凤姐笑道:“怕什么,你们只管说吧,重名重姓的多着呢。”女先生又说道:“这年王老爷打发王公子上京赶考,那天正赶上下大雨,他就到了一个村庄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于是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千金小姐。小姐芳名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贾母忙道:“怪不得叫《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肯定是这王熙凤要娶这雏鸾小姐为妻。”女先生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众人都道:“老太太什么没听过!就是没听过,也猜得到。”贾母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意思。把人家女儿说得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一定是爱如珍宝。这小姐一定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是一见了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就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还哪一点儿是佳人?这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吗?”大家听了,都笑道:“老太太这一说,把里面的谎话都揭出来了。”凤姐走上来倒酒,笑道:“算了,酒凉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揭谎,这一回就叫《揭谎记》……”她边倒酒边说笑,还没说完,大家就都笑倒了。两个女先生也笑个不停,都说:“奶奶好口才。奶奶要一说书,我们就没饭吃了。”说话间,贾母又问:“天有几更了?”众婆子忙回:“三更了。”贾母道:“天儿有点冷了,咱们还是进屋坐着吧,大家挤在一起,又亲热,又暖和。”于是大家起身,来到了里间。

凤姐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生们在这里,不如叫她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酒令,怎么样?”贾母笑道:“这个好,传到谁手里,除了喝一杯酒,还要说个笑话,你们觉得怎么样?”众人都拍手叫好。接着就开始击鼓。梅花刚传到贾母手里,鼓声恰好停了。大家呵呵一笑,贾蓉忙上来倒了一杯酒。贾母笑着讲道:“一家子养了十个儿子,娶了十房媳妇。只有第十个媳妇伶俐,心巧嘴乖,公婆最疼爱,整天说那九个不孝顺。这九个媳妇都很委屈,便商量说:‘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像她那样嘴巧,这委屈向谁诉去?’大媳妇有主意,便说道:‘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和阎王爷说去,问一问他,叫我们托生人,为什么单单给她一张乖嘴,我们都是笨的。’众人听了都说这主意不错。第二日便都到阎王庙里来烧了香,九个人都在供桌底下睡着了。九个魂专等阎王驾到,左等不来,右等也不到。正着急,只见孙行者驾着筋斗云来了,看见九个魂,便要拿金箍棒打,唬得九个魂忙跪下央求。孙行者问明原因,把脚一跺,叹口气道:‘你们多亏遇到我,等阎王来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九个魂听了,就求说:‘大圣发发慈悲吧。’孙行者笑道:‘这也不难。’那天你们妯娌十个托生时,可巧我到阎王那里去了,因为撒了泡尿在地下,你那小婶子便吃了。你们如今要伶俐嘴乖,有的是尿,再撒泡你们吃了就是了。”说完,大家都笑起来。

凤姐笑道:“还好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尤氏娄氏都笑向李纨道:“咱们这里谁是吃过猴儿尿的,别装没事人儿一样。”说着又击起鼓来,这会儿轮到凤姐了。凤姐想了一想,笑道:“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到城外放去,吸引了上万的人跟着去看。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哧’一声,大家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做得不好,没等放就散了。”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道:“他是个聋子。”众人听说,都大笑起来。凤姐笑道:“外头已经四更,依我说,老祖宗也累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吧。”尤氏等用手帕捂着嘴,笑得前仰后合,指着她说道:“这个家伙真会耍贫嘴。”贾母笑道:“真是这凤丫头越来越贫嘴了。”说着吩咐道:“咱们也把烟火放了解解酒。”

贾蓉听了,忙出去带着仆人们在院内安放烟火。这些烟火都是各地进贡来的,虽不是很大,却极精巧,什么花样都有,里面还夹杂着花炮,另外还有些满天星、九龙入云、一声雷、飞天十响等零碎小爆竹。放完后,又上了汤菜,大家随便吃了些,用过漱口茶,就散了。

一晚上,大家听说书、讲笑话、击鼓传花、看戏放花,这个年过得好不热闹!

[九省都检点]

古代高级武官名。统辖九省军事,又称九省统制。

[大司马]

古代官名,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滑头]

处事圆滑,不老实。

[女先生]

古代称说书人为说书先生,女先生指的是女性说书人或女道士。

[唬]

吓。

[进贡]

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人物谱:

贾珍

宁国府的长子,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其父贾敬一心修仙,在城外的道观中居住,家中由贾珍当家。在东西两府中,贾珍是纨绔子弟的首领,经常聚众赌博,生活奢华放纵。贾府抄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贾珍聚众赌博被人告发,被革去爵位,发配边疆。贾珍算是贾家子弟中比较精明能干的一个,拥有较强的办事能力,而贾宝玉等人则缺乏这方面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