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红楼梦(青少年四大名著)
19951300000002

第2章 通灵玉转世红尘中

话说上古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时候,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了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每块顽石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女娲娘娘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一块没有用,便将它遗弃在了此山的青埂峰下。谁知道这块石头经过锻炼之后,竟然具有了灵性,看到众石都可以补天,而自己却废弃在这里,便自怨自叹,日夜哭泣。

一天,正当它惭愧感叹的时候,走过来一僧一道,二人说说笑笑走到了峰下,坐在石边高谈阔论起来。他们先是说了些神仙玄幻的事,接着又说到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这石头听了,不由动了凡心,便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愚笨,不懂礼数,望莫见怪。刚才听到二位谈那人世间的荣耀繁华,向往不已。如承蒙二位慈悲,带弟子去那红尘中走一遭,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将感激不尽。”

二仙听后,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的确有些乐事,但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何况‘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往往转瞬间便又乐极生悲,物是人非,倒头来还是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谁知这石凡心已动,哪里听得进去,仍旧再三苦求。二仙叹道:“既然这样,我们便带你去享受享受,只是到不得意时,你可不要后悔。”

这石头听了,连连道谢。那僧便念咒作法,把它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又刻上了几个字,将它托在手掌上,笑道:“这样子倒也是个宝物了!就带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书香门第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快活吧。”说着,便将这石放入袖中,同那道人飘然而去,也不知投奔哪里去了。

后来,又不知过了多久,有个空空道人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写满了字。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说的就是那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石头,承蒙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世态炎凉的一段故事,这便是《石头记》。空空道人将此《石头记》从头至尾抄录了回来。后被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曰《金陵十二钗》,并赋诗一首: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石头上的故事要从东南方向的姑苏城说起。在姑苏城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其窄狭,被人们称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家中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衣食宽裕,过得很好。这甄士隐性情恬淡,不爱功名利禄,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悠闲自在倒似神仙一般。士隐已年过半百,与妻子封氏只有一个女儿,乳名叫作英莲,今年三岁。英莲生得眉清目秀,眉心中有颗胭脂痣,性情又很乖巧,被士隐夫妇视为掌上明珠。

夏日的一天,士隐在书房闲坐,感到疲倦便朦胧睡去。梦中自己来到一处也不知是什么的地方。忽见那边来了一僧一道,只听道人问道:“你带着这个蠢物,要去哪里?”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风流冤家,还没有投胎人世。正好趁此机会,将它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不知它将落于什么地方,经历一段怎样的尘事?”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奇事。在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畔,有一棵绛珠草。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每天都用甘露灌溉它。这绛珠草受天地精华,又有雨露的滋养,日子久了,竟变幻成了人形,是个女子。因对神瑛侍者心存感激,便要找机会报答他。恰巧近来这神瑛侍者动了凡心,想要去人世间历练一番,已在警幻仙子那挂了号。绛珠草想趁此报答他的灌溉之情,也要去下世为人,并把一生所有的眼泪偿还给他。因为这件事,就勾出了不少的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的确罕见,还没有听说过还泪报恩的。看来这段故事,比以往的更加琐碎细腻了。你我何不也一起去,在人世度化几个有缘人,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先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将这风流孽鬼的事了结后,你我再去。”道人道:“既然这样,咱们就走吧。”

甄士隐听得明白,但不知他们所说的“蠢物”指的是什么东西,所以禁不住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说道:“刚才仙师所讲的事,实在是人世罕有的。但弟子愚钝,不能体会明白,望大师指点迷津。”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泄露。”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而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所说的‘蠢物’,可否让我见识一下?”那僧便取出递给士隐看,原来是块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士隐正要仔细看时,那僧说已到了幻境,强行拿走了宝玉,与道人经过一大石牌坊,上面写着“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还有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也想跟着过去,忽然听到一声霹雳,好像山崩地陷一般。

士隐睁眼一看,原来是做了一场梦。正好奶妈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粉妆玉琢,乖巧可爱,便伸手接来,抱在怀里,带她到街前去看热闹。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二人疯疯癫癫,谈笑而来。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东西,抱在怀内干什么?”士隐知道他说的是疯话,便不去理睬。那僧又说:“你把她给我吧!”士隐不耐烦,抱女儿撤身要回去,那僧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想要问他们的来历。只听那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历经三劫之后,我在北邙山等你,到时同往太虚幻境销号。”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踪影。

士隐心想这两个人必有来历,忽见在隔壁葫芦庙内寄住的穷书生—贾雨村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本是湖州人氏,也是诗书官宦之家,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因而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现于葫芦庙中安身,每日以卖字作文为生。雨村见了士隐,忙上前施礼。士隐与雨村携手至书房,仆人端上茶来,二人谈论诗文,很是投机。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士隐邀雨村来饮酒赏月。渐渐雨村有了几分酒意,便勾起了心事,想到自己功名不成,流落他乡,不觉伤感起来。士隐劝慰道:“凭老兄的学识,总有一天会飞黄腾达的。”雨村叹道:“倒不是酒后狂言,功名一事,我自己还有把握,只是如今没有盘缠……”士隐忙说:“既然是这样,老兄怎么不早说。”当下便命小童进去,取来五十两白银,还有两套冬衣赠给雨村。雨村收了银子与衣服,略微谢过几句。第二天一早,士隐又替雨村写了两封举荐书信,差人去葫芦庙里请雨村。不料雨村来不及面辞,已经走了。

时间过得飞快,又是元宵佳节。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回来时,却不见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到第二天早上还是没有英莲的踪迹,霍启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没回,猜到有些不妙,差人去找,回来皆是没有音信。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因此伤心不已,昼夜啼哭。

不想三月十五这天,葫芦庙中做道场,那些和尚不小心竟使油锅起火,引起了火灾。这葫芦庙原本就已古老,再加竹篱木板都是容易着火之物,于是接二连三,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可怜甄家只在隔壁,早已烧成了灰烬,只保住了他们夫妇和几个家人的性命。士隐失去了爱女,又遭了这场火灾,真是雪上加霜。士隐只得将田庄都变卖了,带着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了。他岳丈名叫封肃,见女婿这般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满,将士隐折变田地的银子半哄半赚,只给他一些薄田破屋。士隐是读书之人,本不会打理庄稼之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发穷了。封肃每次见他,都要说些一味好吃懒做之类的话。士隐心中不免悔恨,再加上年岁也大了,贫病交加,竟渐渐的不中用了。

一天士隐拄了拐杖来到街前散心,忽然那边来了一个跛脚的道人,疯癫地念着诗词:世人都晓神仙好袁惟有功名忘不了浴古今将相在何方钥荒冢一堆草没了遥世人都晓神仙好袁只有金银忘不了浴终朝只恨聚无多袁及到多时眼闭了遥世人都晓神仙好袁只有娇妻忘不了浴君生日日说恩情袁君死又随人去了遥世人都晓神仙好袁只有儿孙忘不了浴痴心父母古来多袁孝顺儿孙谁见了钥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

‘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真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你可知道这世间万事,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如果不了,就是不好;要想好,就得了。我这歌就叫《好了歌》。”士隐本是有慧根的,一听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而笑道:“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怎么样?”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说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好,解得好!”士隐便说一声“走吧!”将道人肩上的褡裢抢了过来背着,同那疯道人飘飘而去。

封氏听说后,哭得死去活来,派人各处寻访,哪有音信?没有办法,只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好她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服侍,主仆三人,日夜做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度日。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却也无可奈何。

[女娲]

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红尘]

原意指繁华的都市,出自西汉班固的《西都赋》,此指世俗生活。

[金陵]

南京古称金陵,因钟山而得名。

[姑苏城]

苏州的别称,也称作“姑胥”。

[绛珠草]

生长在长白山,它的茎纤细,嫩绿色,似透明,叶心形,叶柄长,垂直对生,边缘有纹状齿,开白色小花。

[玄机]

佛家、道家称奥妙的道理为“玄机”。

[牌坊]

为宣扬礼教、标榜功德、光宗耀祖、旌表贞烈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又叫“牌楼”。

[施主]

僧道等称施舍财物给佛寺或道观的人,也泛称一般的在家人。亦称“檀越”。

[末世]

指家族的衰败时期。

[道场]

指佛成道之所。

[慧根]

观达真理,称为慧;智慧具有照破一切、生出善法之能力,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成道,故称慧根。

[褡裢]

一种中间开口而两端装东西的口袋,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带上。

人物谱:

甄士隐、贾雨村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读作“真事隐”,贾雨村读作“假语存”。一曰“梦幻”,一曰“风尘”,一曰“识通灵”,一曰“怀闺秀”,前者为真,则灵性也,脱俗也,出世也;后者为假,则名利也,世俗也,沉迷也。一真一假,一清一浊,高下之分立判,作者之褒贬亦明,然含蓄若此。

顽石苦求二仙携入红尘,二仙师叹曰:“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劫数也!静极思动,无中生有”八个字触人眼目。这一部煌煌大书,均从寂静虚无中来,复归于寂静虚无。书中种种悲欢离合、风云际遇,书中人痴迷沉溺,却不知全是一无用之顽石凡心偶炽,遂有这一番遭际,实如一场大梦,觉来已无痕。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几句或可为宝玉写照。由顽石而思凡,入红尘而为玉,厉声色而蒙诟,得知己而性灵,睹兴衰而悟道,返大荒而完劫。情僧者,实宝玉之谓也。

此乃开卷第一回。甄士隐与贾雨村二人,前者由顺而逆,最后跳出红尘;后者由逆而顺,反深陷俗世之中,不可自拔。前者已彻悟“了”,后者尚沉迷于“好”。其意何其深远,其笔何其幽曲,识者当于细微处着眼,往大处推求,方不失作者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