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19945300000028

第28章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1)

2009年宁夏文化体制改革之由来

鲁忠慧,付大巧

2009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也进一步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书”;并且,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议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项“不让步”的“硬指标”,不折不扣地改革好、完成好。在此形势下,宁夏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2009年8月30日,在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上,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宁夏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6家单位同时被授牌,此次授牌仪式标志着宁夏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意味着文化体制改革迈向了新的征程。

应该说宁夏文化体制改革历程,是伴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一路走来的。回顾宁夏文化体制改革所经历的初步尝试、探索发展和稳步推进的几个阶段,旨在理清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今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信心,进一步推动宁夏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

(1978年~1992年)

(一)国家宏观政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文化事业虽然呈现出了一定的繁荣复苏景象,但旧的文化体制和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性,改革文化体制成为必然趋势。

1979年~1992年这一时期内,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讲话和宏观政策主要有: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祝辞,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方针。此祝辞奠定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改革的前进方向。1980年2月召开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明确提出:坚决地、有步骤地改革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经营管理制度。1983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文艺体制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改革。198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要求精简大中城市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88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和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国家扶持的少数演艺团体实行全民所有制,其他大多数演艺团体实行多种所有制体制。1988年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文化市场的管理范围、任务、原则和方针,我国文化市场的地位正式得到承认。

此阶段,从国家出台的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宏观政策内容看,改革首先起步于文学艺术领域,尤其是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

(二)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

这一阶段宁夏文化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对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以及对文化事业相关机构设置的调整两个方面。改革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

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主要是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此阶段,宁夏主要有自治区文化厅直属的4个演艺团体和银川市文化局直属的3个演艺团体,他们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实行各种形式的演出承包责任制和团长合同承包制,扩大了艺术表演团体经营自主权,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分配制度,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一些演艺团体还摸索出了比较有特色的改革。例如,宁夏话剧团将剧团的演出对象转到农村,开阔了文化市场,不但解决了剧团的生存问题,还创立了“大篷车”流动舞台的服务形式。虽然此阶段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在某种范围、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文化单位的事业性体制对艺术表演团体的长足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对文化事业相关机构设置的调整:一是自治区1979年3月正式设置了自治区文化局,此前文化和教育的管理机构同属文教局,1983年3月,又将自治区文化局改为文化厅。二是1989年文化部设置文化市场管理局,标志着全国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开始建立,与此相对应,宁夏于1992年10月成立了文化市场稽查队。三是宁夏出版业1988年、1989年连续两年开展了以“局社分家”为主题的工作,此时“局社分家”尚处于讨论阶段。

二、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发展

(1993年~2002年)

(一)国家宏观政策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新的步伐。

新步伐体现在国家宏观层面上的主要有: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这标志着我国对文化产业的承认及其地位的认可;2001年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集团化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着重在宏观管理体制、微观运行机制、政策法律体系、市场环境、开放格局5个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创新。

此阶段“文化产业”的首次提出,对今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有着深刻历史意义,为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示明了方向。改革涉及的行业进一步扩大,即从文学艺术和艺术表演院团扩展到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

(二)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发展

在国家相应政策的指导下,宁夏的文化体制改革也从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到宁夏新闻出版和广电影视。改革主要体现在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文化市场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此阶段,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着重于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以实现“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办文化向管文化”“小文化到大文化”的转变。宁夏在对原有文化单位进行改革的同时分设机构。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2000年宁夏新闻出版局和宁夏人民出版社正式分设。2001年,自治区政府将自治区文化厅管理电影发行、放映的职能交由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根据网络发展的要求,2001年1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正式设立“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处”,负责全区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工作。同时,各地级市市委宣传部也设相应部门或者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以此形成了宁夏互联网新闻宣传两级管理体制。2002年1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又设处级事业单位“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负责建设和管理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由此,进一步理顺了文化管理体制。

二是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此阶段,全国开始对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开展以组建文化集团为突破口的改革工作。宁夏新闻出版、广电影视等部门各自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各自的改革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开始了政企分开、企业化经营的股份制改造工作。

新闻出版:1998年《宁夏日报》成功实现自办发行后,宁夏日报社实行了干部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制、服务中心企业化经营、报社所辖印刷厂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配套改革;2001年,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对原国有企业宁夏新华印刷厂、宁夏印刷物资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分别组建北人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夏博誉印刷物资有限公司,并与自治区信息产业办公室合作,以电子数据库和出版物电子交易平台为主要业务方向,组建“宁夏新华文化图书公司”;自治区新华书店和宁夏印刷物资公司也分别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了宁夏国有图书发行和物资供应企业的改革进程。

广电影视:2000年宁夏广播电视厅更名为宁夏广播电视局后,相继在全区3市1县局开展市、县级播出机构职能转变试点工作。2001年,宁夏有线电视台在原有网络资产基础上,又融资7500万元,与北京北大青鸟集团合作组建了宁夏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宁夏电影制片厂也通过在全国范围内选贤用人的机制探索着新的经营发展模式。

演艺团体:自治区演艺团体从1993年开始实行团长负责制,到1995年逐步实现全员聘用制。2001年宁夏歌舞团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正副团长,推进了剧团体制改革和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此间,自治区艺术表演团体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并开始着手制定《区直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实施意见》。

三是文化市场方面的改革。此时,全国初步建立了包括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音像、文化娱乐和文化旅游等在内的文化市场体系。为此,全国有关部门还陆续制定和颁布了200多部法律法规等,逐步建立了我国文化市场发展的保障机制。宁夏主要是健全完善了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在调整整编文化市场稽查队后,2000年全区各级文化部门都设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同时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以及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三、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

(一)国家宏观政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历届全会都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全国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文化单位分为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产业单位。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中,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2003年为了指导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基本涵盖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在文化投融资政策方面有了很大突破。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全面阐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并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2005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展开。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推动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已经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重要产业门类。

此阶段,国家宏观政策明确将文化单位分为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产业单位,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相联,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就是如何稳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转制。

(二)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2003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在9个省市和35家宣传文化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先行探索;2006年3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由点到面逐步铺开,全国新确定了89个试点地区和170个试点单位;2009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意味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在试点推广工作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步入全面推进的阶段。在此背景下,为推动改革,自治区先后出台了《自治区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稳步推进宁夏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自治区这个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紧跟全国发展的步伐,在探索发展阶段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全区文化系统的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具有影响力和标志意义的改革为:

一是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和宁夏广电总台的成立。为了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宁夏借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在组建文化集团方面的经验,组建了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和宁夏广电集团,来推动宁夏报业和广电业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