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古兰经概述
19945100000006

第6章 《古兰经》的注释和翻译(2)

拜格叶·本·穆罕默德、安得录希·古尔特拜(782-854年),这位伊斯兰文化的著名学者所著的《古兰经解》,据伊布·侯则买说:“我敢断言,在伊斯兰教内,还没有谁编著出像古尔特拜这样的一部《古兰经解》,哲力立和其他人的《古兰经评解》也不能与他这部《古兰经解》比美”(《<;;古兰经>;;一永恒奇迹》第36页)。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古尔特拜的这部经注,没有像哲力立那样被保留下来。我们对他的这部经注之所以有点认识,也只不过仅仅是通过伊斯兰教学者们所写下的评论而获得的线索。

大教长查尔拉·玛罕目得·祖木赫西尔的《古兰经奥秘之真理探索》,据伊斯兰大学者苏有得教长在《黎明的见证》一书中叙述了古代的一些《古兰经》注释家以后,写道:“在修辞学方面,有远见卓识的一批学者已经产生,人们凭借他们的修辞造诣知道了《古兰经》的雄辩所在。《古兰经奥秘之真理探索》的著者祖木赫西尔堪称这一学科的权威。”(见《<;古兰经>;;一永恒奇迹》第37页)祖木赫西尔教长是用标准的阿拉伯语修辞来注释《古兰经》的每一节经文,因此,他在伊斯兰世界的各个地区所获得广泛的声誉主要是他的经注所取得的成就。下面这几句诗就体现了这一点:歌颂真主的恩惠.感谢他的仁慈;世间上的《古兰经》注数不胜数,但是没有哪一部可以比美‘坎沙府’①,你若要求正道就务必等它来诵读,愚昧如疾病,‘坎沙府’就是好药物。”祖木赫西尔教长的全名是:玛罕目得·本·欧麦尔·希布力嘎西木,生于公元1073年,归真于公元1144年,是当时在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经注学等方面的一代师表,人们称为“查尔拉”,意思是“真主的邻居”,因为他原居住在麦加毗邻,他遵奉的是穆尔太齐赖派,其中还有《语法辩论》、《优越的奇谈》、《修辞基础》、《金项圈》、《精炼的词汇》等著名著作。

以艾力·艾鲁斯,全名叫金赫布·丁·玛罕目得·艾力·艾鲁斯,(1270年一一?)他出生于巴格达,他是巴格达的教法解说家,伊拉克人民的伟大师表,他的《意义的精神》在知识方面,精炼方面,细致方面,正确方面还不算是一部最伟大的著作,但它是现代最杰出的一部《古兰经》注之一,而且在这方面还没有先例。

《光塔经注》是当代杰出的大学者,伟大的革新家赖施德·力沙所著。他生于公元1865年,归真于公元1935年,出生地点不详。他在经文的注释方法上遵循其师伊斯兰教的哲学家穆罕默德·阿布杜的路线。赖施德·力沙在《古兰经》注释方面的研究,开创了宗教学上的一个新篇章,因此,引起了穆斯林们注意《古兰经》的指导,他以自己在艾资哈尔大学的影响,唤醒了穆斯林们的良知,鼓励了他们的智力。赖施德·力沙教授的一个强烈愿望就是自己能延年益寿,以便完成他的《光塔经注》,他把自己的这部经注看成是一盏灿烂的明灯,驱散黑暗,给夜行的人们照亮前进的道路。但是,这位胸怀壮志的经师,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便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尚未完成的经注,期待着后来的伊斯兰学者沿着他已经开创的途径去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可是,到现在还没有人来进行这项工作。伊斯兰大学者和演说家穆哈布·迪尼在撰文追悼赖施德.力沙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这个时代,我们全体穆斯林的病害,就是我们的一切工作,由于《光塔》报刊的创办人的归真而江河日下。因赖施德.力沙先生的归真而降临我们的这种灾难,我们是早已意识到了的,尽管我们不明确它是在什么时候降临。至于灾难给人们留下难以消失的痛苦,则是在伊斯兰文化领域至今还缺乏一位发扬力沙先生已经奠定了基础的事业方面,足以信赖的继承者。”(见《<;古兰经>;;—永恒奇迹》第38页)力沙先生出版了十二卷《古兰经》注—《光塔经注》,阿拉伯语名叫《台夫西尔力麦那热》,正着手出版第十三卷便与世长辞了。

现代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穆罕默德·古托布先生所著的《弗最俩立力古热阿耐》,译成汉文就是《在<;;古兰经>;;的荫影下》,这部经注共分六卷,是用现代科学思想和现代文化思想所注释的,于1986年在沙特的麦加知识出版社出版,由该出版社发行公司发行,于1987年在开罗东方出版社再版发行,销往世界各国,是现代最先进、最完整、最理智、最科学的一部权威《古兰经》注。

总之,要谈《古兰经》的注释及其注释家们,难免长篇累牍。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到目前为止,《占兰经》的注释可以用千余种来计算,而且每一种《古兰经》注都有自己的程序、风格和特点。

随着伊斯兰教向外的传播发展,世界各地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日益增多,为了满足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地区的信仰者和研究了解伊斯兰教的学者及研究者的需要,就出现了《古兰经》译文本。最初,伊斯兰教正统派神学家反对将《古兰经》译成任何一种文字,他们认为,《古兰经》是真主的言语,翻译经文难以如实反映经文的原意(这确是如此),甚至会歪曲经文,这无疑是亵渎真主的言语,他们还顾虑这样做可能使穆斯林信徒们平日不再诵读阿拉伯文原文经典,从而失去应有的宗教功效。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非穆斯林渴望了解伊斯兰教,因此就出现了非伊斯兰学者的《古兰经》译本,一些反对把《古兰经》释成别的文字的伊斯兰学者的呼声也日趋微弱。伊斯兰教学者在这种情况下,才开始对《古兰经》进行了翻译。翻译《占兰经》的伊斯兰教学者以《古兰经》中第一章二节真主是“全世界的主”和穆罕默德是“全人类的报喜者”(34:28)、“伊斯兰教是全世界人类的宗教”(参见《圣训》)为依据,给反译派以强烈的抨击,对《古兰经》进行了正确细致的翻译,但不是与原文完全一样的。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马坚教授在他所译的《古兰经》译解前八本的例言中说得非常客观,他说:“翻泽《古兰经》而欲具貌似,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欲其神似,更是不可能的。《古兰经》譬如一个绝代佳人,译者譬如一个拙笨的漫画者;希望读者不要据此拙劣的译本而评定《古兰经》在文学上的价值。”另外,再加上各种西方文字译本的流行,尤其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文字译本的流行,既方便于非穆斯林对《古兰经》的内容与含义的了解,也方便了那些不懂或不通阿拉伯文的穆斯林对《占兰经》的内容、经义的了解。显然,这样做本身对伊斯兰教的自身发展和传播也是有利的。

欧洲最早的《古兰经》译本是在公元1143年,英国人罗伯特和德国人海尔曼合译的拉丁文《古兰经》,大约在四个世纪后的公元1543年由西奥多·比布林德在巴塞尔正式出版,随后,就被泽成意大利文、德文、荷兰文。公元1616年,斯奇威格于纽伦堡将《古兰经》译成德文;公元1647年,儒利叶在巴黎出版法文《古兰经》译本;其后在公元1783年有塞瓦里的法文版,以及在公元1840年、1841年、1857年出版的巴黎版《古兰经》,在公元1776年,在圣彼得堡(今列宁格勒)出版了俄文《古兰经》译本,最早的英文《古兰经》译本是由亚历山大·鲁斯从法文版本传译的,大约在公元1649年一1688年;其后在公元1734年有著名的塞尔《古兰经》英文译本;公元1861年,路德维尔按编年形式出版了《古兰经》译本;其后又有不少版本的《古兰经》译本。除欧洲文字《古兰经》译本外,还有不少是穆斯林自身的东方文字的译本(如波斯文、乌尔都文、土耳其文、马来西亚文等等)。至今,世界上已有五十余种语言的《古兰经》译本。

《古兰经》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传人我国,过去内地的宗教学者也将其中的一些章节译成汉文,散见于王岱舆、马注、刘介廉和马复初等人的译著中,这些人虽对伊斯兰教有精湛的造诣,但都没有专门从事《古兰经》的翻译研究工作。单行本的古兰译本要算清末的《宝命真经直解五卷》为最早了,后来也出现了一些古兰选本的汉译本,但全部《古兰经》的汉译本的出现还是近几十年的事。首先出版的是铁铮由坂本健一的日文译本转译的《可兰经》(1927年北京版),其次是姬觉弥等人所译的《汉译古兰经》(1931年上海版)。这两本汉译本基本上都是非穆斯林根据英、日文转译的,而且译文都是文言文,文词比较晦涩难懂,有些地方与原文尚不完全吻合。中国穆斯林自己翻译的汉译本《古兰经》最早出版的是王文清(即王静斋)的《古兰译解(甲)》(1932年北京版),其次是《古兰译解(乙)》(1942年石印于宁夏)、刘锦标的《可兰经汉译附传》(1943年北京版)、王静斋的《古兰经译解(丙)》(1946年上海版)、杨仲明的《古兰经大义》(1947年北京版)和马坚的《古兰经》(上册)(1950年北京版)。另外在一些伊斯兰教杂志上,也发表了一些若干章节的选译和选注。

这些汉译《古兰经》有的是文言文,有的经堂语太多,译文晦涩,别人读时不好懂;有的虽用口语,但未全部出版。同时有的在其注释内宣扬了一些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说法。因此翻译一部忠于原意、译文通畅、不加杂个人意见注译的《古兰经》对研究伊斯兰教来说,仍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近几年又有了马坚译的《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林松译的《音韵古兰经》(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这两部汉译《古兰经》的出版,受到中国穆斯林的欢迎。

在《古兰经》引进我国的同时,我国内地的伊斯兰教学者,就很注意《古兰经》的研究,在王岱舆、刘介廉、马注和马复初等人的著作中都曾摘译过一定的《古兰经》经文,并且加以引申发挥。据说马复初曾译注过20卷《古兰经》,但因毁于兵灾仅留下五卷,称为《宝命真经直解》。近几十年来以王静斋为代表的伊斯兰教学者极力从事《古兰经》的汉语译注工作,从而出现了好几种汉文《古兰经》译注本,并且有的译本附有相当多的文字注释,这说明我国的穆斯林和其他国家的穆斯林一样,是很注意《古兰经》的学习和研究的。

《古兰经》注产生和翻译本的出现,对伊斯兰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有了注译这种形式,就使《古兰经》原文在不受删改的情况下,更能灵活地反映伊斯兰教的发展变化。《古兰经》被译成非阿拉伯文,就使更多的非阿拉伯民族的穆斯林直接了解自己宗教经典的内容,也便于非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了解伊斯兰教义,从而有助于发展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研究工作。

注释:

①“坎沙府”是《古兰经奥秘之真理探索》的阿拉伯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