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作风高于一切
19940700000014

第14章 工作作风是良好作风的核心(4)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经验、能力、环境等因素犯错误是常见的,我认为一个主动承认错误的员工至少是勇敢的,是值得别人尊敬的。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在做错事或遇到外界刺激时,首先会进行自我保护,同时产生负罪感和责任感。如果员工主动认错,至少可以获得别人的谅解和帮助,同时缓解自身压力,这样做对于上级、同事和员工自己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成功者找办法,失败者找借口。其实每个人的工作都与他人的工作息息相关,只是联系的程度有所区别而已。当一项工作出现失误或不尽人意时,相关人员由于思维方式和个人修养的不同,所表现出的态度有很大不同,这就是承担责任与推卸责任之分。前者勇于承担责任,即使1%的责任也要100%的从自身找原因。后者却千方百计找借口,推卸责任。相比之下,我们自然愿意与前者合作,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总之,确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体现,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保证;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慎重使用手中权力,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自身不正令不从

古人有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严于律己”,就是严格约束自己,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个人也有个人的“纪律”,这个“纪律”是对自己的高要求,时刻反省自己,做到自我批评和自我检讨。所谓“宽以待人”,则是指面对各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以德抱怨而不计较得失,不过高要求别人,允许别人有缺点,并且能给别人时间和空间,让他去改进自己的缺点,不要过于评论和宣传别人的缺点,更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古人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內自省”即是这个道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妻子马皇后从小受苦,人品很好。马皇后还帮助朱元璋处理过好多大事,表现得很有远见。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给好多功臣封了大官。对马皇后的娘家人(历史上叫外戚),他打算也封官,让他们掌大权。可马皇后坚决不同意。她对朱元璋说:“你把国家的官职俸禄给了自己家里人,这是非法的呀!”朱元璋说:“你是皇后,给皇后的亲戚封官,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

马皇后摆着手说:“你想过没有?国家的法令是你这个皇上定的,你净让文武大臣不要为自己人谋官,可自己反倒不守法,人家怎么服气呀?”朱元璋不说话,马皇后知道他还没想通,就笑了笑,说:“你不必怕我为难。我的亲戚,未必都是有才能的人。让没才能的人当官掌权,可不是我的心愿。用人一定要看他的才能高低,不能看和咱们的关系远近。你说对不对?”

朱元璋也笑了,连连点头说:“你有如此心胸,我太高兴了。”马皇后坐下来,叹了一口气,说:“我虽是个女流之辈,可也听过历朝历代的故事。有好多皇后的娘家人当了大官,就胡作非为,搅得朝廷上下不安。别人也不敢管,结果闹出不少乱子。你可不能象从前似的,只顾让我的亲戚们高兴,不管国家今后的安宁。我没什么别的见识,可我家里的人要那么胡来,我就不答应!”

接着,马皇后还举出几个例子,指出外戚专权的危害,指出用人办事要有远见的道理。朱元璋听了,十分佩服,答应立刻停止封马家人当大官。由于这么做了,明朝后来很少有外戚干预朝政造成的祸乱。这跟马皇后的远见卓识很有关系。

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是逐渐养成的,当我们要求别人如何如何时,是不是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标准呢?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给予别人正确的引导,增强说服力。

1958年的一天,当周恩来率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干部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时,有人建议他带一位医生去,周恩来却说:“到了工地一点也不能特殊,我即使有点毛病,应该和大家一样,请工地的医生看看就是了!”一到工地,周恩来就嘱咐随身的警卫说:“到了这里,一切都要按这里的规矩办事,一点也不能特殊。”工地指挥部的同志在分配劳动任务时,说了句“我们欢迎首长们……”话还没说完,周恩来就纠正说:“这里没有首长。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在工地劳动的一个多星期中,周恩来同大家一样,每天按时上下工,从不迟到、早退,并和工人们同在一个食堂吃大锅饭,在同一个澡堂洗澡,什么事也不特殊。

这类严以律己的小事,在敬爱的周总理身上不胜枚举。周恩来总理生前非公用车一直坚持交费。他不仅在去公园、到理发店等纯粹的私事用车上坚持交费,而且有时把到民主人士家中拜访、去宾馆饭店看望外国朋友等这类应算是公事的用车,也都算作私人用车。每次在周恩来看来是私人用车回来后,他总不忘交待司机:“你给我记上帐,花了多少汽油钱,从我的工资中扣。”

还有一个外国的故事,让人深思。一天,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同事去清扫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于是那个同事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同事依旧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跟在后面。当他们走出烟囱的时候,那个同事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身上连一点烟灰也没有。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同事的模样,认为自己的脸肯定和他一样脏,于是就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洗;而他的同事则因为看到爱因斯坦父亲干干净净的样子,就只草草洗了洗手,然后大模大样地上街了。结果那个同事在回家的路上被人耻笑了一路。这是爱因斯坦16岁时,他父亲给他讲的一个自己经历过的故事,讲完这个故事之后,他的父亲说:“其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如果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父亲的故事照亮了爱因斯坦的一生。爱因斯坦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自己,终于映照出了生命的光辉。

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指挥不了你自己,也就难于指挥别人。然而我们在做到严以律己的时候,不妨对他人宽容一些。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做做“加减法”。要求自己要严一分,要求别人要宽一分。看自己的长处要减一分,看别人的长处要加一分;看自己的短处要加一分,看别人的短处要减一分。如此一来,何愁人心不服?

话说三国时,曹魏军战斗力最强,这与曹操治军严厉有关。军士的每种过错,都有相应的处罚来惩治。一次,曹操的亲卫库吏查检仓库时,发现曹操骑战用的一副马鞍子被老鼠咬了个洞。库吏大吃一惊,知道大祸临头了。这副马鞍子不但制作精良,镶嵌着宝石,而且是曹操任济南相刚发迹时,请人制作的,曹操视其为发迹之吉兆,每有大战、恶战时必佩此马鞍出战。现在却被老鼠咬了,破了吉祥,曹操哪能不怪罪呢?若一旦曹操发怒,说不定自己的脑袋也会保不住的,想到这里,库吏急得痛哭失声。

正巧,曹操最宠爱的、最聪明的儿子曹冲路过库房,听见哭声,来到仓库内,问库吏为何痛哭。库吏把马鞍子拿出来给曹冲看。曹冲看后说:“保管不善,不过吃几责杖罢了,用得着这般痛哭吗?”库吏说:“少主有所不知,此地风俗,老鼠咬破了谁的衣服,都认为谁将有祸事临头。如今老鼠把主公的马鞍子咬破了,主公能放过我吗?我死不足惜,只是家有老母幼子,死后由谁赡养呢?”说完又哭起来。曹冲听完,眼珠转了两下,说:“无妨,你先别报告,我叫你报告时你再去。”库吏点点头,但不明白这小主人有什么妙计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