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作风高于一切
19940700000013

第13章 工作作风是良好作风的核心(3)

每个公司都喜欢那些能踏实干事情的人,这些人往往能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工作,并能不屈不挠地把自己的思想付诸与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去努力。一个人如果进取心不足,在工作中老是抱着应付的态度,自然不会提出主动性建议,也不会去开拓工作的新局面。这样的职员,当然不会受到公司的重用。

因此,让我们努力去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对工作抱以高度的热情,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精益求精,做到更好。同时,还要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锐意创新,当进取心与创新结合起来,成功的桥梁也就搭建起来了。

推卸责任遭藐视

如果说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品质则更为可敬,这就是勇于负责的精神。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勇于负责的人,尤其是在职场中,无论你是初入公司的新人,还是职位不高的小职员,只要你具有勇于负责的精神,你就会得到上司的重视。勇于负责,敢当重任,可以让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你的潜能得到不断的挖掘。因为,你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

《论语》有一句话:“小人之过也必文”,指的是小人犯了错就会千方百计地找借口和理由,文过饰非,极力争辩,逃避责任。相比之下,那些敢于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的人,反而展示了一种“大丈夫敢做敢当”的豪爽气概。

责任意识让人坚强,让人勇敢,也让人知道关怀和理解。确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体现,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领导者,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慎重使用手中权力,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赢得下属的尊敬。事实上,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而一味推卸责任、争功诿过的人,则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基本认可,也失去了自己的立身之本——信誉和尊严。

在实践中勇于承担责任,首先要有责任感。一个人一旦有了责任感,就会生出一股坚持不懈的力量,朝着想要实现的目标努力;就会对人生的每一步慎重考虑,而不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就会以饱满的态度对待人生旅途上的每一个“不”字,在任何时候都不言放弃。其次要学会认清责任。认清责任,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责任。要认清责任,就要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应该如何做、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这种对工作勇于负责的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应该大力提倡和弘扬。

1954年7月,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7月21日下午是最后宣言通过的日子,周总理嘱咐当时的新华社记者,下午不必去开会了,就在别墅里拿着最后宣言的初稿等通知,每通过一段就交给电台向北京发一段,会议对初稿有什么修改,就即改即发,等全文发完,就大功告成了。

记者听从总理安排,每等来一个电话,就改正一段,然后用剪刀剪下来送往电台。由于记者的办公桌靠窗,原稿又打印在极薄的纸张上,被剪成一段一段的原稿有的被风吹走了,记者没注意,以致发回北京的电文比别的通讯社发的少了好几段。但当发现这个问题时,《人民日报》已经印了24万份。总理知道后,非常生气,发了很大的火。可是当记者怀着极其惶恐的、等着挨批评的心情赶到时,总理只是淡淡地说:“你来了,我气也生过了,火也发过了,不想再说什么了。你到机要室去看看我给中央的电报,然后赶快补救,北京还等着呢。”在向中央亲笔写的电报里,总理一个字也没提到记者,只说他自己“应负失职之责,请中央给予处分。”

电文漏发与周总理并没多大关系,责任主要在记者。但对下属的包涵,对工作的负责,使周总理不仅没有推脱责任,反而主动承担责任,请中央给予处分。时下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在工作上有成绩时,争相揽功;出现失误时,却互相推诿扯皮,唯恐与自己有任何瓜葛,常常以“集体负责”、“交个学费”等为借口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些人与周总理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相比,其境界之高下不言自明。

在现实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成功的人总是将过错归于自己,失败的人总是将责任推给别人。其实,责任与权利是互相对应的,只追求权利而推卸责任是行不通的。承担责任需要勇气,承担责任需要信心,承担责任更需要道义。

经营管理者被公司授予管理职位,拥有对企业资源使用、人力支配的权力,同时也意味着管理者需要对自己管理的工作承担责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了问题,往往会产生推卸责任,甚至把责任推到下属的头上。美国财星顾问集团的总裁史蒂文·布朗认为:“管理者如果想发挥管理效能,就得勇于承担责任。”从世界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支球队的比赛输了,没有哪个足协会炒队员的鱿鱼,而都是教练下课。

因此,作为经营管理者,假若你的部门或者你带领的团队出现问题,首先需要你自己带头检讨你的管理方式,再找出工作改进的方案。权威和影响力来自于个人魅力及领导能力。作为领导人,需要具有优秀的领导才能,能够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领导作风进行经营,不断的调整学习,完善自身的领导风格。其中一个最能体现领导魅力的地方,便是勇于承担责任。戴尔公司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

当戴尔计算机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和公司总裁凯文·罗林斯于2001年秋天举行私人会晤的时候,他们都相信公司已经从全球计算机销量下滑的逆境中苏醒过来。然而,他们的个人表现却又另当别论。通过对公司内部人士的采访发现,公司下属普遍认为38岁的戴尔待人接物过于冷淡,50岁的罗林斯则独断专行、处处喜欢与人作对。公司上下几乎没人对这两位领导忠心耿耿。更糟糕的是,这种不满情绪还在四处蔓延:在实施了公司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裁员之后,公司于今年夏天做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有机会的话,戴尔公司半数的员工将另谋高就。

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却充分说明了戴尔公司为什么能成为技术领域管理最完善的公司。技术行业其他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其亲密搭档在遇到这样的批评时,很可能只是一笑了之,或者听其自然。然而在戴尔公司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两位公司领导非常重视下属的意见,因为他们害怕看到人才的大量流失。没用一周,戴尔便与公司的20位高层管理人员坐在一起,坦率地做了一次自我批评,他承认自己过于腼腆,以至于有些时候人们会觉得他过于冷淡、难以接近。他郑重承诺,自己将逐步与团队成员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房间里的一部分人感到非常震惊。他们知道针对公司主要领导进行的个性测试已经多次表明,戴尔是一个“极度内向的人”,因此做出上述承诺对他而言是件极为痛苦的事。“这个做法的效果立竿见影,”负责美洲市场公共部门销售业务的布赖恩·伍德说,“可以看出,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迈克尔·戴尔并没有就此止步。几天之后,他们开始向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人数多达数千人——播放他的讲话录像。随后,戴尔和罗林斯都在办公桌上摆放了一个道具,以帮助自己改变固有的行事作风。一个塑料推土机在警告戴尔,不要在不考虑他人的情况下硬性实施某些想法,而一个“好奇乔治”的玩具则鼓励罗林斯在做出自己的决定之前应该先倾听一下团队成员的意见。

中国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戴尔的聪明之处在于知道公司的成功建立在人才之上,因此面对可能出现的人才流失,他十分重视,并且及时做出了策略上的调整——虽然这种调整更多的是针对他个人性格的一个挑战。

由此可见,领导与下属员工共事,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目标尽力,就需要争取人心。下属对一个领导的评价,往往决定于他是否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不仅使下属有安全感,而且也会使下属进行反思,反思过后会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在大家面前主动道歉,并承担责任。因此面对公司民意调查的结果,戴尔没有暴跳如雷或是责罚员工,而是正视员工们的意见,从自身检讨出发,寻找原因。并且能够为了公司的利益,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和一贯的行为作风。这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的风范。因为当一个领导者能以沉稳理性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困扰、业务压力及危机事件,承担起企业出现的问题的责任时,就会赢得员工的敬重与信任。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承认错误和担负责任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人们只愿意对那些运行良好的事情负责,却不情愿对那些出了偏差的事情负责任。而有些不负责任的员工在事情出现问题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原因,而是把问题归罪于外界或者他人,总是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比如:工作业绩不理想,那么一定是老板领导无方、相关部门不配合;老板不喜欢你,一定是他不懂得欣赏你;销售任务没有完成,一定是客户太挑剔……在很多管理者看来,这些都是无聊的借口,毫无意义。这些“美妙”的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这些理由也不会减轻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

美国西点军校认为: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正是这样严格的要求,让每一个从西点毕业的学员获益匪浅。

卡耐基认为,经营者应该有“万斤重担一肩挑”的责任感和气魄,冲锋在前,负责到底。无论狂风暴雨、千难万险,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有所信赖,增进团结,共赴大业。

经营者敢于承担责任,不仅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更表现在企业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即使碰到了失败,也要把失败的责任一肩挑起来,不怨天,不尤人。当然,失败的原因可能来自外界的大环境,也可能来自内部的其他人,但当此之时,作为企业灵魂人物的经营者,不应该寻找借口、推诿责任,而应该找自己未能适应环境的责任,找自己用人不当、调解不力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在深刻反省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步伐,化失败为动力。

一个企业,犹如茫茫大海上的行舟,经营者就是船长。在通往目标港口的航海中,大家靠船长掌握方向,指挥前进。因此,不管面对任何惊涛骇浪,船长都应该负责到底,哪怕是在船沉没之前的一刻,也要牢记自己肩上的担子。如果能这样做,船上的人不仅有了安全感,而且会鼓起勇气,协助船长扬帆远航。

因此,人们千方不要利用各种方法来推卸自己的过错,从而忘却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在工作中,有些员工总是强调,如果别人没有问题,自己肯定不会有问题,借机把问题引到其他人身上,用以减轻自己对责任的承担,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承认它们,分析它们,并为此承担起责任,尽量把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具有这种态度的员工会被每一个人尊重。

缺乏责任感难免会造成失职,员工与其为自己的失职找寻借口,倒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过错。老板往往会因为你能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责难你;相反,如果你敷衍塞责,推诿责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不但不会得到理解,反而会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让老板觉得你是一个不可信赖的人,不值得聘用。在工作中,没有谁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如何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

一个被下属的“借口”搞得不胜其烦的物流经理在办公室里贴上了这样的标语:“这里是无借口区。”他宣布,9月是“无借口月”,并告诉所有人:“在本月,我们只解决问题,不找借口。”这时,一个顾客打来电话抱怨该送的货迟到了,物流经理说:“的确如此,货迟了。下次再也不会发生了。”随后他安抚顾客,并承诺补偿。挂断电话后,他说自己本来准备向顾客解释迟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无借口月”,也就没有找理由。后来这位顾客向公司总裁写了一封信,评价了在解决问题时他得到的出色服务。他说没有听到千篇一律的托辞令他感到意外和新鲜,他称赞公司的“无借口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运动。

借口往往与责任相关,高度的责任心产生出色的工作成果。要做一个优秀员工,就要做到没有借口,勇于负责。许多员工习惯于等候和按照主管的吩咐做事,似乎这样就可以不负责任,即使出了错也不会受到谴责。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而且永远不会将你列为升迁的人选。

勇于负责表面上是为工作负责、为老板负责,实际上是为自己负责。勇于负责并不是“盲目负责”,如果你一点信心都没有,谁又敢让你负责呢?从人格素养上讲,勇于负责的是英雄,盲目负责的是莽夫,不负责的是平庸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