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植物知识
19936800000039

第39章 红豆

北国红豆是指一种杜鹃花科植物的果实而言,植物名越橘,又名红豆或牙疙瘩。这是一种常绿灌木,地下茎长匍匐,地上茎仅高约10cm。叶革质,椭圆形,长1~2cm,宽8~10mm,顶端微缺,基部楔形。花数朵组成总状花序,花两性,花小形,花冠钟状,白色或水红色。浆果圆球形,直径约7mm,熟时鲜红色。此种果因鲜红美丽,小巧玲珑,人们把它比作南方的红豆。越橘的果可以生食,也可以造果酒。其味酸甜,据说酿酒时出酒率达90%。根据化学分析,新鲜果实中含糖约8.57%,另外还有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玉蜀黍黄素、胡萝卜素等许多成分。它的开花期在6~7月,果熟期在8月。

越橘分布于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省;此外还有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喜欢生在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在高山苔原上也有。在长白山海拔1000m以上的林下多成群落,结果成熟时,绿叶丛中衬托出一点点鲜红色的果实,煞是好看。

南国红豆比北国红豆更有名。主要由于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诗传诵至今,牵动了多少人尤其年轻人的心。因为豆粒小而鲜红美丽,似代表了一种赤诚的心。年轻人以红豆作为定情之物,或以红豆寄赠,代表思念的心情。甚至由此而引发出美丽的传说故事。传说古代一对年轻夫妻,丈夫被拉去边寨服役,妻子当了佣人。后来丈夫死了,妻子悲痛,思念丈夫而亡。后来在他们的坟上各长出一树,结出了美丽的红豆,于是人们认为这树的红色种子是夫妻二人的血泪染成的。就叫这树为红豆树,豆则叫红豆。当然这并不可信,但可以反映红豆之被人们作为爱情信物,是深入人心的。

红豆一般认为是豆科红豆属中红豆树的种子,这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20~30m,胸径可达1m。羽状复叶,小叶5~9个,长卵形或矩圆倒卵形,长达12cm,宽达5cm。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或淡红色,荚果木质,有种子1~2粒,红色有光亮,近圆形,长1.3~2mm。此种分布广,广东、广西、四川、陕西、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均有。有些是人工栽培的。今人考察发现尚存有古树。如安徽泾县茂林有2株红豆树,传说是乾隆皇帝御赐泾县茂林人吴芳培(为进士)的2粒红豆种子长成的树。如果可靠,则可想见当时红豆已入皇宫作为玩赏物了。此2树今仅存1棵,极为珍贵,有200多岁了。此外,在江苏江阴、浙江龙泉也有200岁的红豆树。四川夹江县凤梧乡还有千片红豆树林,最老的传说植于明朝,已有300多岁了。广州黄埔波罗庙附近的浴日亭也有2株红豆树,年岁也达到300岁。当红豆落地时节(秋天)吸引不少游人去拾红豆。十分有趣的是红豆树的木材极坚实,国内外闻名的浙江龙泉宝剑的剑柄和剑鞘,就是用红豆树的心材加工而成的。

应当注意的是红豆好看,但切勿入口,因为有毒,而且毒性大,含多种生物碱。

种子红色,小巧玲珑的红豆,引起人们对除上述红豆树以外的其他植物有红豆者的猜想,如豆科中还有海红豆,此种属海红豆属,为小乔木。2回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花小,白色或淡黄色,有香气。果长而弯曲,种子红色,有光泽,宽卵形。有毒,勿入口。此种分布局限于广东、广西、云南。另一种叫相思子,也属豆科,许多人认为或许王维诗中的红豆即指此种的豆,但这是没法考证的,因为它是一种缠绕小藤本、枝细弱,羽状复叶,小叶16~30个。总状花序,花小,花冠淡紫色。种子椭圆形,种子上部约2/3的面积为红色,下部1/3面积为黑色,似不如全红色的红豆美,而且分布局限于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

说起红豆,还提醒读者注意的是通常还有一种叫红豆或红小豆、赤豆的,与上述红豆风马牛不相及。后者虽也是豆科植物,但为一年生直立草本。羽状3小叶,花黄色,荚果圆柱形,种子6~10粒,矩圆形,赤红色,人工栽培,种子供食用,北京的红豆粥或豆沙包的馅即用之,为著名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