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植物知识
19936800000026

第26章 水仙花

隆冬腊尾岁尽时,百花凋零,独水仙异放奇花,使室内生春,人皆欢喜。故水仙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珍品花,多喜供养。

水仙属石蒜科水仙属,有多种,以欧洲为多,中国只有一个变种,含2品种。一个叫金盏银台,花是单瓣的,有6裂,白色,排列如盘状,副花冠金黄色,呈盏形。此品种香气浓郁。另一为重瓣花;花被12裂,白色,卷曲为一簇,故名为千叶或百叶。无副花冠和雌雄蕊,也叫做“玉玲珑”。

水仙为什么称为“凌波仙子”呢?这要追寻到宋代文人黄庭坚,他第一个咏水仙云:“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黄庭坚这首咏水仙的诗,诗题为《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王为黄的好友。黄接受了水仙花,十分感动而咏水仙,诗意很深。他把水仙花当作洛神的化身,这四句诗的意思是洛水的女神正在水面上迈着轻盈的脚步,姿色动人。是谁把她的伤心的灵魂招之来此,化作这冰肌玉骨的水仙花,在这万花凋落的隆冬严寒而开放呢?黄庭坚根据曹植作《洛神赋》中的意境(曹写洛神宓妃中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把洛神称为“凌被仙子”,再加以发挥。写她步履轻盈,状如新月(即微月),使人将此是幻非真的情境与水仙相联系;再点破水仙是由洛神的变幻而成。所谓断肠魂是洛神的伤心灵魂,而她不能与所爱的人结合。是谁招洛神的灵魂幻化而成水仙花呢?这里把水仙花比成凌波仙子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花中只有水仙才有冰肌玉骨、飘飘欲仙的姿态和神韵。可能是由于比喻恰当,深得民心,水仙花才能以凌波仙子的美名流传至今不衰。这里也说明黄庭坚十分喜爱水仙花,对它有深厚感情,因此他的诗不浮在只从花的形状和颜色上去吟咏,而是更深入一层。

中国的水仙花是外来的,大概在唐朝时就已传入,但当时并未被文人诗人注意,因此《全唐诗》中没有一首咏水仙花的。只是到了宋朝,咏水仙的诗才多起来,大概是人们逐渐认识了水仙的特殊处,特别是冬天开花,形态优雅,喜欢的人多了,水仙也就得到发展。今天中国水仙以福建漳州的为好,而且那里流传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漳州有个大湖,农作物靠此湖水滋养,人民安居乐业。忽一天狂风大作,飞来一大山把此湖盖严了,从此断了水源,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此时湖边一对青年男女,一个名金盏,一个名百叶的,为了找水源他们爬到一高山顶,发现了一个大湖,由于一块岩石挡住湖水通道,如要引水下山必须凿通石壁,这两个年轻人便动手凿石,最后凿穿了石壁,但二人精疲力尽,被淹没于水流中。水面冒出两朵漂亮的花,凌波而开,人们为纪念此二青年的献身精神,认为这两朵花是他们的化身,就把这二花分别命名为“金盏”和“百叶”。后者的花是重瓣的,前者是单瓣的。当然传说是人们一种寄托对水仙花的喜爱,把它比作美好事物的象征。

在西方对水仙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来自希腊神话。据说有位青年是河神的儿子,名叫奈悉索斯(Narcissus)。他长得英俊漂亮,有一个仙女向他求爱,他不为所动,仙女十分伤心,终于郁闷而死,这青年的行为受到复仇女神的惩罚。一天当他在溪边临流自赏时,复仇女神使他喜爱上自己的影子,当他看见水中自己影子时,以为是一美丽的女子,就热爱她,但终不可得,终日不吃不饮不睡,最后死了,死后就变成了水仙花。因此,在欧洲,今天称水仙花之名为奈悉索斯,即是“Narcissus”。

水仙的花朵可入药,有祛风除热、活血调经的作用。《现代实用中药》一书记载水仙花“治妇人子宫病,月经不调”。水仙的鳞茎也入药,外用治痈肿疮毒和虫咬。应注意因有毒,不能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