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流亡中的戏剧家摇篮
1993500000013

第13章 中国第一个国立戏剧学校的诞生(5)

(二)课程和师资

国立戏剧学校为培养戏剧艺术的专业人才,十分注重给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从事戏剧艺术事业的实际技能。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校长余上沅有系统完整规划,特点是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校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了可供学生充分学习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具体内容由授课教师自行设计安排,校长则不加干预,让专长不一,流派不同,方法各异的教师,在教学中各展所长,百家争鸣,而同学则可各取其长,兼收并容,广泛地汲取知识营养。在聘任教师时,余上沅本着发展戏剧艺术的要求,对人是唯才是用,兼容并包。余上沅在办学中聘请了大量不同学术流派,不同政派中的知名学者、专家到学校做专兼职教师,左翼戏剧家和进步教师始终在学校占着主导地位,并影响着国立戏剧学校。他还注意不断招揽留学归国的戏剧艺术人才到剧校任教,让学生得以及时了解、学习到世界戏剧新知识。同时也注意在本校学生中选拔、培养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据原国立戏剧学校一、二届的学生回忆和有关史料记载,该时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

第一学年,基本表演训练(每周2小时)、排演及公演(每周10小时)、舞台工作(每周4小时)、化装术(每周2小时)、戏剧概论(每周2小时)、国语发音(每周3小时)、乐歌(每周2小时)、舞蹈(每周2小时)、国文(每周3小时)、练声及体操(每周6小时)、公民(每周1小时)、学术讲演(每周约4小时)。

第二学年,除普修课程外,分表演组、导演及管理组、理论与编剧组、设计与装置组四个专业,学生各自就专业兴趣、志愿和才能进行选择,经学校导师鉴定,选一种专业主修,另选一专业作为副修,第二学年仍以专业为主。所有课程各专业组均须学习,只是参加实习的多寡不同,所记学分不同。如除表演组、导演组共同组成排演组外,其他为非表演组,则另外排戏,也要试演和公演。普修与分组专修的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和个性发展,使学生个个成才。第二学年,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排演及公演(每周15小时)、编剧技巧(每周15小时)、中国戏剧史(每周2小时)、西洋戏剧史(每周2小时)、导演(每周2小时)、剧场管理(每周1小时)、舞台装置(每周2小时)、舞台工作(每周3小时)、国文(每周2小时)、练声及体操(每周6小时)、毕业制作(每周1小时)、学术讲演(每周约10小时)。

学术讲演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剧本选读、表演技巧、舞台美术、电学和舞台照明、布景制作、希腊神话、希腊戏剧、文艺思潮、莎士比亚研究、国防戏剧等。从国立戏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开设具体的课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国立戏剧学校的教学是理论实践并重的。理论课占了教学计划总学时的20%-30%,大量实践课的安排,正是培养戏剧人才这一特定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计划中,当时学生们不喜欢的政治课"公民"和"社会教育"只占了总学时的2%-5%。

曾为国立戏剧学校一、二届的学生上过课的专兼职教师和作过讲座的计有(有的是迁湘、渝后给一、二届上过课的):

余上沅、张道藩、应云卫、陈治策、马彦祥、王家齐、万家宝(曹禺)、吴祖光、郎醒石、胡韵华、尤端、刘桂珍、金律声、喻忠权、海伊迪(外籍、女)、方匀、陶雄、赵越、萧锡荃、马文藻、饶孟侃、储安平;孙本文、陈之迈、吕斯白、陈石孚、谷剑尘、杨济时、施嘉炀、高滔、谢寿康、萧誟嵘、陈子展,张平群,陈白尘,卢冀野、吴梅、沈祖粟、毛秋白、应尚能、唐君毅、赵元任、梁实秋、宗白华、田汉、洪深等等。

专兼职教师的任课情况大致是:应云卫,教务主任,任排演、化装教师;陈治策,曾留学美国专攻戏剧,任排演、基本训练、表演技巧专任导师;马彦祥,洪深任教复旦大学时的得意门生,任戏剧概论、排演导师;王家齐,余上沅任教北大艺术学院时的学生,任表演、排演导师;万家宝(曹禺),《雷雨》、《日出》的作者,青年剧作家,任编剧、剧本选读、排演教师;吴祖光,校长室秘书,剧作家,任国语教师;胡韵华,留美归国学者,任国语教师;陶雄,任国文教师;赵越、谷剑尘,任灯光、化装教师;吕斯白、方匀(兼任)任绘画教师;郎醒石任社会科学概论教师,兼公民课等;贺孟斧,任舞台美术教师;陈白尘,任编剧技巧教师;张平群,任西洋戏剧教师;余克稷,任电学和舞台照明教师;吴梅,中国词曲、昆剧专家,中央大学教授,任中国戏曲史教师(后由吴梅女弟子沈祖棻讲授);尤端、刘桂珍,中央大学教师,任音乐教师;外籍女教师海以迪,任舞蹈教师;喻忠权,任舞蹈教师;萧锡荃,任布景制作教师;马文藻,任灯光助教;谢寿康,比利时皇家文学院院士,中国获欧洲国家院士第一人,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欧洲戏剧、国际条约专家,讲授希腊神话、古希腊戏剧;毛秋白,讲授文艺思潮;赵元任,语言学家,讲授语言学、发音研究;梁实秋,讲授莎士比亚研究;萧誟嵘,心理学专家,讲授心理学;宗白华,讲授希腊戏剧;田汉,讲授国防戏剧;洪深,讲授编剧技巧。在南京时余上沅还曾特约罗家伦、徐悲鸿、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家到校作讲演。

余上沅校长在师资聘任中,还有一特别值得提及和值得学校教育借鉴的举措,即为学校聘请"特约通讯教师"。余上沅为了广泛、及时获取世界各国戏剧教育、研究状况和最新动态、信息,借鉴他国经验、优长,发展自己,在竭力争取到公费留学中有专学戏剧的名额后,不仅聘请了一些研究戏剧的外国人和留学归国学者做学校的专兼职教师,还为国立戏剧学校聘请了在国外学习、研究戏剧的中国学者做学校的"特约通讯教师"。在南京阶段,国立戏剧学校曾聘请了在法国的熊式一,在英国的储平安,在美国的张俊祥等为国立戏剧学校的"特约通讯教师"(以后还聘请了焦菊隐、吴邦本、时昭云等)。特约通讯教师们曾为学校提供了不少世界各国戏剧教育的信息,为国立戏剧学校的戏剧教育提供了可贵的帮助,使在校师生们开阔了视野。余上沅在办学中这种注意把握戏剧发展的时代脉搏,戏剧变革的世界视野,无疑在现代办学中是尤为可贵的,是值得当今办学、教学者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