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是创造一切奇迹的巨大内在动力。无论是谁,只要方向正确,一旦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武装了头脑,迎接他的必然是成功和胜利,不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多大,似乎不可战胜,最终都会一个个拜倒在他的脚下,伴随他的总是成功的辉煌。
海伦·凯勒从生下来就没有听觉,一岁时又丧失了视觉。虽然她的视、听、说能力全部丧失,但她仍是一个世界强人。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世界奇迹——不但学会了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上了学,学会了发音,能与别人简单交谈,还成了作家。她以顽强的毅力,超人的勇气和拼搏的精神,赢得了多数肌体和功能健全者所不能达到的顶峰。中国的保尔——张海迪,更是全国人民熟悉,热爱的女性。她所遇到的困难和惊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了人间的奇迹。她永远都鼓舞着人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要想让孩子养成自强不息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学习、劳动、课外活动和文体活动等,有系统地帮助和鼓励他们克服外部和内部的困难。要使孩子善于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使它服从于一定的有益的目的、任务,而不是事事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要使孩子养成贯彻始终、坚持到底的坚毅精神;要使他们善于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地处理一些充满矛盾斗争的问题;要使他们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并抑制自己一些无关的或外界强烈吸引的活动和行为。具体来讲,可采取以下办法:
用故事启迪孩子
经常选择报刊以及儿童书籍上或自己编写的一些克服困难的小故事,讲给孩子听。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对孩子进行形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不要对孩子的一切事情大包大揽
有的父母“心太软”,进行“一条龙”、“全方位”、“系列化”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读,直至填写志愿,“设计”前程,孩子们成了“抱大的一代”,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患了“软骨症”,见不了世面,经不了风雨。父母要对孩子的事情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切记不要大包大揽。
激励支持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让孩子去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所谓克服困难,不畏惧困难,这就是意志力的表现。孩子克服了某一困难,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如再去做某一件有困难的事,要给予支持和指导;当遇到困难时,要用孩子以往克服困难的、事例,激励他继续努力,勇往直前。
己所不能,嘉彼所能
康熙教子经
凡人能量己之能与不能,然后知人之艰难。朕自幼行走固多,征剿噶尔丹三次行师,虽未对敌交战,自料犹可以立在人前。但念越城勇将,则知朕断不能为。何则?朕自幼未尝登墙一次,每自高崖下视,头犹眩晕。如彼高城,何能上登?自己绝不能之事,岂可易视?所以,朕每见越城勇将,必实怜之,且甚服之。
译文
一个人要能够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别人,懂得别人的艰难、苦衷。我从小至今,走的路很多,曾经三次出师征剿噶尔丹,虽说我自己没有亲临前线对敌作战,但我觉得我还是敢于站在大军之前。但想想那些带领士兵无所畏惧地攻城作战的将军们,就知道自己绝对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从小到大不曾攀登过一次高墙,每次从高崖顶上往下看,就会头晕目眩。像我这样的人,碰上那么高大的城墙、城楼,怎么能够登上去呢?自己绝对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够轻视、小看它呢?所以,我每次见到那些登城作战的将军们,就非常同情他们,但更多的是佩服。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同时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优点。要想让孩子出类拔萃,父母就应该从小教育孩子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超越别人。
巴菲特把自己敬仰的人称为“精神父亲”。1998年5月,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巴菲特与风头正劲的比尔·盖茨应邀联袂为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们做演讲,对话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成功就是获得了你想得到的东西,而幸福就是追求你想得到的东西。虽然我不知道幸福具体指的是什么东西,但我决不会去做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当你们走出校门的时候,我建议你们去为敬仰的人做事。这样你将来就会像他们一样。”这段话无疑是巴菲特自己切身体会的经验总结,因为他自己就是通过为自己敬仰的人做事才逐渐成为股神的。
沃伦·巴菲特有着令人羡慕的一帆风顺的少年时代,他17岁即进入了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学习,专业是企业管理。应该说这门专业是巴菲特真心的选择,因而学习兴趣较浓,将业余时间差不多全投入书海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本杰明·葛拉汉的《聪明的投资人》一书,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巴菲特的思想。本杰明·葛拉汉投资理论的精髓就是强调对于一家企业实质投资价值了解的重要性,并相信能通过数学方式正确地计算这种投资价值。这个理论,对巴菲特投资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由于葛拉汉当时还兼任政府公务员保险公司的主席,使巴菲特有机会了解和熟悉保险业务,并将自己积蓄的9000美元投资到保险公司的股份上,并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使他在具有扎实知识的同时,积累了对保险业务的投资经验。
巴菲特拿到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回到了故乡奥玛哈。在一家公司工作之余,他争分夺秒地、全身心地阅读各种金融书籍。后来,巴菲特又亲身经历了葛拉汉关于“价值第一”这种理念的检验,他要求到纽约加盟葛拉汉——纽曼公司,巴菲特要求担任的仅是“无给职”的工作,即使如此,葛拉汉还认为巴菲特是“价值高估”而加以拒绝,但是,经过巴菲特的执著请求,葛拉汗最终才答应收下他,从此以后,他就与自己最钦佩的人一起进行投资、操作实践。本杰明·葛拉汉投资风格的精华,是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理性投资方法。这一点深深地影响并吸引着年轻的巴菲特。
除了本杰明·葛拉汉之外,还有一位对巴菲特影响很大的人,就是菲力浦·费雪。巴菲特说他投资生涯中85%像葛拉汉,15%像费雪。当巴菲特第一次读到费雪关于其投资理念的力作《普通股和普通的利润》一书时,竟像磁石般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他又开始寻访费雪,要求拜认这位老师。
找到费雪后,费雪高兴地收了这个学生,并时时加以指导,特别是他呕心沥血研究出的股市投资的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学,使巴菲特能够更好地、准确地判断出长期投资。葛拉汉的研究领域以分析公司资料和年报见长,但很少关心企业的类型及特质。而后者恰恰是费雪新的方法学所关注的重点,尽管葛拉汉与费雪的理论有时甚至是对立的,但巴菲特却把他们的精华悉数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融入自己的投资实践之中,创造出了具有巴菲特投资艺术特色的奇葩。从巴菲特这位天才投资大师的成长之中,我们看到了渴求知识的执着,他几度为了获得新的知识而寻访老师,使他顺利平坦的求学之路平添了亮色,也使他矢志追求的投资知识更加扎实和完满,正因为巴菲特有超越平凡的强烈求知欲和主动寻师问道的不平凡行为,才为他成为投资大师铺平了道路。
巴菲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选出自己最钦佩的人,然后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就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不知不觉中步入“成功人士”的行列。
古人说:“学之染人,甚于丹青。”意思就是学习能改变人的素质,比丹砂、青靛染物的效果还要明显。学习是人的“磨刀石”,可以使人日益变得有理想、有志气、有拼劲、有作为,人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加才智;刀只有经过打磨,才能更加锋利。一个人经过刻苦学习,大脑中积累了许多知识,它就像树上盛开的鲜花,一到秋天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