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比电脑灵敏万倍
我们自己的身体,可以说就是一台最精密的机器,了解这台机器的功能,知道如何使用这台机器,是创造高效率的先决条件,是得到一生幸福的先决条件。
人人都拥有这台机器,有人知道这些功能,会使用这些功能,生产出了很多好产品,创造了很多利润。有的人不知道自身的全部功能,也不太会使用这台机器,生产出的产品不合格,或是低档次产品,得到的利润就会很少。
很显然,一个不会使用自身这台机器的人,不可能完成好其他一切任务。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腑是五脏和六腑的简称。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之外,还有心包,其功能和心相同。此外,还有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称为奇恒之腑,其中除女子胞外,脑、髓、骨、脉均隶属五脏之内,胆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所以一般称为“五脏六腑”。
脏和腑在形态上各不相同,功能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脏是实质的器官,它主要负责生化和储藏维持生命的各种物质;腑是空腔的器官,它主要负责饮食的受纳、消化和水液的排泄。脏腑之间的相互配合,功能上密切相关,这种关系中医学称为“互为表里”。现简述如下:
心是人体的国王
按中医的说法,人体就是一个小天地,它生生不息地运行着,经络、脏腑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肺脏与天相接,统领全身的气;脾脏与地相仿,统领全身的血;肾负责全身的水液代谢。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毒素,恰好有肝主疏泻,及时排毒。
人体就像一个公司,有负责管理的,有负责采购的,有负责生产的,有负责销售的,也有负责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的,所以它能一直运行下去。即使有时候采购来的原料不那么干净,工厂也能够及时协调人力物力,加强清洗,大不了多产生一点废水和垃圾,清洁工人多运点儿出去,啥都不妨碍。当然,前提必须是公司的老总精明强干,善于协调。如果老总一天到晚不务正业,整天只想着个人名利,沉溺于酒色财气之中不能自拔,那么,公司就必然经营不善,或采购不齐,或生产效率降低,或产品积压,或厂房垃圾成堆、废水满地,或是工人之间、各级领导之间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于是,各种各样的毛病就产生了。这些毛病的根源在哪里?在老总!这老总就相当于人体五脏中的心。
五脏是人体的根本,心又是五脏的元首。如果说人体是一个国家,那么,心就相当于国王,其他脏腑就相当于国王手下的股肱大臣。这是《黄帝内经》中巧妙而贴切的比喻: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见《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心是人体的君王,统领一切。在他的手下,宰相(肺)、将军(肝)、谋臣(胆)、使臣(膻中)、地方官(膀胱)以及那些管粮仓的(脾)、管水利的(三焦)、管制造的(肾)、管运输的(大肠),等等,各级官吏,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人体这个组织才能良性运行。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成之戒之!
如果我们身体的这个国王英明,善于统理,那么,必然是“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五脏六腑安和,身体康健,精神健旺,整个人体欣欣向荣。否则,如果国王是个昏君、暴君,那么,首先是手下官吏贪污腐败、玩忽职守。也就是说,心散了,心不灵不明了,五脏六腑的消极腐坏面就全出来了。
比如,大肠本来是“传导之官”,现在它起贪心了,在传导的时候它截留了一部分,就像我们现在有些官吏挪用、贪污了经手的公款一样。这就坏了,本来是要通过良性运化来滋养全身的好东西,被它据为己有之后,没法运化了,反倒腐蚀了它自己!这跟社会上那些贪官的做法,有什么两样呢?
再比如,肝是“将军之官”。将军对内负责剿匪安民,对外负责抵御外侮,他的性格肯定是有些暴烈的。国王一旦从此不早朝,将军也慢慢懈怠了。剿匪其实就是相当于排毒啊,现在工作不力,反而时常拿点匪徒们的“好处费”,甚至人家送点儿白粉、大麻之类的,他也照样笑纳。于是,人体内警匪一家,毒素横行,哪能不病?而肝自身,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武艺和谋略,肝癌、肝硬化、肝腹水都来了。
其他脏腑,都是如此。谁没有一点“职务之便”可以揩点油水?谁没有一些惰怠之心?甚至在那样恶劣的环境和风气下,你不那样都不行,有人拉你下水。国王要是英明,早就把这种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了;国王要是不英明呢?那就只能任其泛滥了。
那么,心又是如何统领全身的呢?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围护于外,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是指心脏有维护血脉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心之所以能够推动血液的运行,是靠心气的作用,脉管与心相连,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管上反映出来。由于面部的血管较丰富,所以心气的盛衰,不仅可以看脉搏的变化,也可以从面部色泽的改变反映出来,即所谓“其华在面”。一般说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可见脉搏细弱,面色淡白;心血瘀阻,常见面色表紫,脉涩结代等。
2.心主神志
心主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中医学认为心主管精神活动,并协调整个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现代医学认为是大脑的功能。所谓“心情舒畅”,“读书要用心”等,这里的“心”字,实际上是指大脑。心的功能正常,才能神志清楚,思维灵敏,精神充沛;如果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可出现心惊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严重者可见痴呆,胡言乱语,神志昏迷等症。
3.心开窍于舌
窍是指面部七窍,中医认为心的经络与舌窍相连,因而心的气血与舌相通。以保持舌的生理功能,所以心的病变,容易从舌体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舌质淡白;心火上炎,舌尖红赤,舌体糜烂;心血瘀阻,舌质紫暗等。
心包:心包又称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邪气侵犯人体,一般都是由表入里。包络即是心的外卫,故邪气侵犯心脏时,常常是先侵犯心包。
肝是人体的将军
肝脏具有多种生理化功能,常被喻为人体的“中心实验室”,也被称为人体的将军。如肝脏在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等物质代谢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肝脏还具有解毒、排泄功能,以及对激素的“灭活”(在肝内破坏而失去活性)作用等。
中医学的脏腑学说也认为肝的功能很广泛。如肝主疏泄、藏血、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这时指的作用不仅包括解剖形态学上的肝,还包括了肝的广义上的功能,如把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统称为“肝风内动”,则与神经系统的症状密切相关。
从中医学对肝的生理和病理的论述可以看到与生理、生化的联系。如肝主疏泄,可协助脾胃之气升降。肝失疏泄,胆汁分泌排泄受到障碍,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肝脏具有解毒功能,如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氨是一种有毒物质,主要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从肾脏排出。如肝气(肝功能的部分作用)失去疏泄之职,气机不畅,则可引起情志方面的异常变化。这种肝功能异常与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可见于肝硬化晚期,如肝脏不能把氨合成尿素,可造成血氨升高,而引起肝性昏迷及其前后的一系列的精神表现。在《张氏医通》论臌胀中说:“蓄血成胀,腹上青紫盘见,或手足红缕、赤痕、大便黑。”详细地描述了肝硬化和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征。腹胀和腹上青筋为腹水和腹壁静脉曲张,是由于门脉高压和侧支循环的开放。手足红缕、赤痕俗称“朱砂手”,就是现在所说的“肝掌”,它与“蜘蛛痣”的体征是同一道理。已知肝脏对激素有灭活作用,当肝严重病变时,有人认为体内雌激素破坏减少,或性激素失调,雌激素在血中蓄积,具有使小动脉扩张的作用。“蜘蛛痣”或“肝掌”可能就是这些部位小动脉扩张的结果。并有“大便黑”的记载,说明有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经消化液的分解作用以及与多种物质如胃酸、肠液、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接触后,可使亚铁血红蛋白(红色)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棕色),或使血红蛋白所含的铁转变为硫化铁(黑色)而形成黑便或潜血试验强阳性。小水利说明蓄血成胀造成的水肿,小便仍可通利。
肝藏血,唐·王冰注释《素问》中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从生理学来看,人体即使在安静休息时,血液总量的绝大部分依然在心血管内迅速地循环流动着,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而在活动时更促进了血液循环,以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因此有“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的记载。还有一部分含血细胞较多的血液滞留在肝、肺、皮下和脾等处的血窦、毛细血管网和静脉内,流动较慢,这部分血量称为储备血量。因此肝脏也起了部分储血库的作用。
1.肝主疏泄:疏泄即疏通、开泄的意思,古人以树木生发条达来形容肝的舒展、升发的特性。所以有“肝性喜条达”的说法,即形容树木无拘束地生长。肝主疏泄功能,主要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其作用包括管理某些情志活动,协助消化,促进胆汁分泌,通调气血等方面。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时,人的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功能失常时,就出现胸胁胀满,郁闷不乐,多疑善虑,沉闷欲哭,或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月经失调等。
2.肝主藏血:是指肝脏有贮藏、调节全身血液的作用。血液在脉管内流动,是随着人体的活动而有所增减,当人体休息或睡眠时,肌体的血液需要就随之减少,血液则归藏于肝;当劳动或工作时,血液需要量增加,肝脏就排出其储藏的血液,以供给肌体活动的需要。肝藏血的功能失常,肝血不足,则出现两目昏花,视物模糊,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月经稀少;肝不藏血,则出现吐血、衄血、月经过多等。
3.肝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它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筋靠肝血的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运动,肝血充足,滋养筋脉,则关节和肌肉活动自如。如果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出现手足抖动,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如果邪热耗伤津血,血不营筋,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爪为筋余,肝血的盛衰,可以影响爪甲的荣枯。肝血充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不足,则筋软无力,爪甲变软,颜色淡白等。
4.肝开窍于目:由于五脏六腑的精气,都通过血脉运注于目,而肝主藏血。它的经脉又上联目系,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但主要的是肝,肝气通于目,肝和目能辨五色,如果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就会出现两目干涩,视物不清,夜盲等;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等。因此,中医治疗眼病,常从肝脏入手,即是根据“肝开窍于目”的道理。
脾是人体的粮仓
中医认为脾属脏,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和胃相表里。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作用。运化水谷是指脾能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运输至全身;运化水液是指脾能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主升清,是指脾把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有“脾以升为健”之说。脾主统血,即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