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088

第88章 古战场赤壁在哪里?

赤壁是东汉末年曹操和孙权、刘备鏖战之地,赤壁之战孙刘在战略上以少击多,战术上智取强敌,战争结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影响深远。后代文人雅士常以赤壁为题,托物咏志,发思古之幽情。然而,赤壁古战场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迄今仍不能确定。北宋苏东坡在黄州(今黄冈县)所作的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只是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对于黄冈城外之赤鼻矶,是否就是赤壁古战场,语甚暧昧。而“人道是”,所指之“人”,实际上就是唐代诗人杜牧,他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赤壁》绝句,就是视黄冈城外之赤鼻矶为古战场的。然而,赤鼻矶的地理位置既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与史书所载不合,并非真正的古战场。可见,不是杜牧搞错了地方,定是文人借题发挥,因而以讹传讹,使大文豪苏东坡也坠入云里雾中。

古战场赤壁的位置,目前主要有两种见解:“嘉鱼县东北”说和“蒲圻县西北”说。两种说法各有所本。“嘉鱼县东北”说,可能本自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该书下册第二分册对赤壁的注解是:“周瑜破曹军于赤壁,地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赞成这种说法。“蒲圻县西北”说,则可能本自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该书指出:“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

再向上推溯,“嘉鱼县东北”说初见于《大清一统志》,该书说:赤壁山“在嘉鱼县东北江滨”,且引据《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首肯:“赤壁当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且认为“《大清一统志》所定最确”(见杨守敬《水经注疏》)。此说因而为近代不少学者所接受。然而,“蒲圻县西北”说论据也较充分。持此说的最早为《元和郡县图志》,该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蒲圻县条)持此说的还有《资治通鉴注》(胡三省著),历代一些重要舆志著作,多数也作如是观。两说应以何说为准呢?这个“谜”从古至今,争执不下,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