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075

第75章 曹操因何杀孔融?

孔融(153~208年),字文举,汉末鲁人,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开始步入仕途。因出任北海相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建安年间,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为曹操所杀。

《后汉书·本传》称孔融“幼有异才”。又据《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食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十岁那一年,孔融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汉书·李膺传》)。但是他“不妄接宾客”,不是当世名人和通家都不获接见。而孔融只是个孩子,却偏要见李膺,他对李府守门者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请通报。”李膺请他进来后问他道:“高明(称对方的敬词)祖、父与仆有恩旧乎?”孔融答道:“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他小小年纪如此聪慧,是个“异童”(《世说新语·言语》注引《融别传》)。李膺也称赞他将来“必为伟器。”孔融果然不负众望,在儒学、文学上都有相当的成就,备受世人尊重、推崇。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早年刚刚踏入仕途,他就初露锋芒,纠举贪官,“陈对罪恶,言无阿挠。”董卓操纵朝廷废立时,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结果由虎贲中郎将左迁为议郎。后来在许昌,孔融又常常发议论或写文章攻击嘲讽曹操的一些措施。太尉杨彪因与袁术有姻亲,曹操迁怒于彪,打算杀他。孔融知道后,顾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见曹操,劝说他不要滥杀无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并且声称:“你如果杀了杨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三国志·崔琰传》注引《续汉书》)由于孔融的据理争辩,杨彪才得免一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讥刺,还问此事出何经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曹操为节约粮食,曾颁布一道禁酒令。孔融极爱饮酒,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亲笔信,专讲饮酒益处,还嘲讽曹操道:“天上有颗‘酒旗’星,地下有个‘酒泉’郡,人有海量称‘酒德’,帝尧‘千锺’称圣人。您如果非要禁酒,就把婚姻也禁止算了。”曹操忌惮孔融的才子大名,强忍愤怒,没有立即杀他。然而,孔融针对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上奏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侯权势”,这简直就是要曹操还政于汉献帝!终于,曹操对孔融这个政敌再也忍无可忍,很快便寻找罪状,将其杀害。

有人认为是性格原因,导致孔融被杀。孔融是名门之后,誉满清流,性格迂腐、疏狂,出言无忌,目空一切。孔融鄙视权贵,与当权人物多次闹翻。早年时候,孔融封谒拜贺外戚何进荣升大将军,因何进未及时接见,孔融夺回拜谒摔在地上,惹得何进大怒。若不是有人劝阻,孔融早已丧命。后来,孔融又与袁绍结怨,袁绍对他恨之入骨。孔融软硬不吃,不受笼络,不愿攀附,对于当朝权贵曹操也敢讥讽,曹操岂能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