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056

第56章 关羽“降汉不降曹”是真的吗?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的前半段《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说的是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的前夕,曹操率大军进攻徐州,刘备失了小沛,北投袁绍。曹操又到下邳进攻关羽。当时刘备的甘、麇二夫人也在下邳城中。关羽中了曹军截击和埋伏,大败。战至日晚,无路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屯兵少歇。曹操派张辽来说降,张辽上土山见了关羽,晓以利害,关羽提出的三个条件:(1)只降汉帝,不降曹操:(2)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3)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话转告给曹操,曹操答应下来,关羽就投降了。

关羽降曹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史料上的三个记载可以为证。《三国志·武帝纪》中提到:“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三国志·先主传》中亦说:“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三国志·关羽传》中也明确提到:“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当时,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本来应该随刘备住小沛,《三国演义》却说是住在下邳,是没有根据的。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在下邳随关羽投降的。《三国志·先主传》先写刘备败绩,妻子被掳,后写关羽被擒,表明是曹操先在小沛掳刘备妻子,后到下邳擒关羽的。《三国志·武帝纪》说曹操在小沛打败刘备、掳其妻子后,才到下邳去攻关羽,全然为两回事。

史书上只说是关羽投降或被擒,没有屯土山讲条件的记载。事实上,所谓“二嫂”并不在他那里,“保护二嫂”并不能成为他投降的条件。而所谓“降汉不降曹”,不过是概念上的游戏,并没有实际意义。当时天子是曹操的傀儡,汉朝已经名存实亡,降汉就是降曹是任何人都明白的。总之,《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的情节,是《平话》和《三国演义》的虚构,历史上并无此事。把关羽的投降说成是“降汉不降曹”,还和保护二嫂之事牵扯在一起,是为了给关羽的投降蒙上一块遮羞布,制造合理的理由,突出他的“忠义”性格。毛宗岗父子认为《三国演义》的虚构是很不错的:“云长本来事汉,何云‘降汉’?‘降汉’云者,特为‘不降曹’三字下一脚注耳。曹操借一‘汉’字笼络天下,云长即提一‘汉’字压倒曹操。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名为降汉,而实则降曹者也。吕布、袁术等辈,不降曹而亦不降汉者也。华歆、王朗、郭嘉、程昱、张辽、许褚等辈,不知有汉而但知有曹者也。荀彧、荀攸,误以为汉即是曹、曹即是汉,而不知汉必非曹、曹必非汉者也。汉是汉,曹是曹,将两下划然分开,较然明白,是云长十分学问,十分见识。非熟读《春秋》,不能到此。”

由此可见,关羽是投降了,而且是无条件的投降。但也不能因为他投降了,就说他不忠于刘备了。他的投降是事实,“身在曹营心在汉”也是事实。关羽是个英雄,但也是个活生生的人,他是历史人物关羽,而不是被神化了的“关老爷”。在他的活动中,充满着许多矛盾,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暗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