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053

第53章 谁先提出“三分天下”?

《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他分析道:“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想取而代之。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如此,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此见解使刘备茅塞顿开,忙顿首拜谢。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一千多年来,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几乎是无人不晓。但是史实并非如此,最先料定天下必然鼎足三分的并非诸葛亮,而是东吴杰出政治谋略家鲁肃。据《三国志》鲁肃本传记载:建安五年(200年),孙权与鲁肃“合榻对饮”,密商天下大事。鲁肃分析说:今天的曹操,就好像秦末的项羽。他预料,汉室已经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能迅速能够消灭掉。孙吴最好的办法,就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鼎足固本之后,即可据扬取荆,并益州而尽长江所极,形成南北对峙,然后徐图天下以成帝业。鲁肃认为刘备是仅存的“天下枭雄”。所以,当刘表死后,鲁肃征得孙权同意,亲赴荆州,以吊孝为名,欲劝说刘备与孙权“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时值刘踪降曹,刘备败走,鲁肃从夏口追至当阳长坂,会见了刘备,当面陈述了孙刘联盟的意见。刘备在败军之时,欣然同意了他的建议。这样,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初见端倪。从上述可知,鲁肃之议在先,再有《隆中对》,随后才是鲁肃的联刘、诸葛亮的实际行动。不过也应该承认,鲁肃之议比诸葛亮的构想略显粗糙,这不仅是因为提出的时间先后不同,更主要的是背景不同。